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计算机系统开发基础

2018-03-21 11:30 239 查看
1、生命周期模型
1)瀑布模型(生命周期):适用于软件需求很明确的软件项目的模型
    软件计划->需求分析->软件设计->程序编码->软件测试->运用维护

    缺点:缺乏灵活性,无法解决软件需求不明确或不准确的问题

2)快速原型模型     是一种演变模型,通过快速构建可运行的原型系统,然后根据运行过程中获取的用户反馈进行改进
3)演化模型(变化模型):适用于对软件需求缺乏准确认识的情况
4)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演化模型相结合起来,加入了两种模型均忽略的风险分析
5)喷泉模型
6)智能模型
7)V模型:是瀑布模型的一种演变模型,将测试和分析与设计关联进行,加强分析与验证的验证
2、软件测试
    1)动态测试:
            白盒测试:基本路径测试、循环覆盖测试、逻辑覆盖测试
            黑盒测试: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错误猜测、因果图、功能图
            灰盒测试
    2)静态测试:人工检测(方法:桌前检查、代码审查、代码走查)和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

3、阶段测试
    1)单元测试(模块测试):对软件设计的最小单位(程序模块)进行正确性检测的测试工作。包括:模块接口测试、局部数据结构测试、路径测试、错误处理测试和边界测试,因为程序模块不是单独存在,借助驱动模块和桩模块。

    单元测试的计划在软件详细设计阶段完成

    2)集成测试(组装测试、联合测试):自顶向下集成测试、自底向上集成测试、三明治式测试

    3)确认测试(有效性测试)

            a. 内部确认测试:主要由软件开发组织内部按软件需求说明书进行测试

            b. Alpha测试:由用户在开发环境下测试

            c. Beta测试:由用户在实际使用环境下测试

            d. 针对软件说明书,在交付之前以用户为主进行的测试

        4)系统测试包括性能测试、健壮性测试、性能测试、用户界面测试、安全性测试、安装与反安装测试

4、项目进度计划与监控
    1)甘特图(Gantt图)线段的起点和终点对应任务的开工时间和完成时间,线段的长度表示完成任务所需的时间

    2)PERT技术(技术评审技术)和CPM方法(关键路径法)采用网络图来描述一个项目的任务网络

            定量工具:确定关键路径、应用系统模型、计算边界时间 

5、软件过程改进
    软件过程能力成熟度模型(CMM)

        a.初始级:企业一般缺少有效的管理,不具备稳定的软件开发与维护的环境。软件过程是未加定义的随意过程,项目的执行随意甚至是混乱的,几乎没有定义过程的规则(步骤)。
         b.可重复级:企业建立了基本的项目管理过程的政策和管理规程,对成本、进度和功能进行监控,以加强过程能力。

        c.定义级:企业全面采用综合性的管理及工程过程来管理,对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管理与工程化过程都已标准化,并综合成软件开发企业标准的软件过程。

        d.管理级:企业开始定量的认识软件过程,软件质量管理和软件过程管理是量化的管理。对软件过程与产品质量建立了定量的质量目标,制定了软件过程和产品质量的详细而具体的度量标准,实现了度量标准化。软件过程与产品质量得到了定量的认识和控制。

        e.优化级:企业把工作重点放在对软件过程改进的持续性、预见及增强自身,防止缺陷及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过程处理能力。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