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java并发】传统线程技术中创建线程的两种方式

2018-03-07 00:00 721 查看
摘要: 传统的线程技术中有两种创建线程的方式:一是继承Thread类,并重写run()方法;二是实现Runnable接口,覆盖接口中的run()方法,并把Runnable接口的实现扔给Thread。这两种方式大部分人可能都知道,但是为什么这样玩就可以呢?下面我们来详细分析一下这两种方法的来龙去脉。

1. 揭秘Thread中run()

上面我们看到这两种方式都跟
run()
方法有关,所以我们来看一下
Thread
的源码中
run()
方法到底都干了什么: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if (target != null) {
target.run();
}
}

我们可以看出,
run()
方法中很简单,只有一个
if
语句,如果target不为空就执行target的
run()
方法,否则什么也不干,那么这target到底是何方神圣呢?我们点击进去可以看到:

private Runnable target;

原来target就是Runnable接口,我们再点进Runnable看看:

@FunctionalInterface
public interface Runnable {
public abstract void run();
}

Runnable中就一个方法,也是
run()
方法!好了,现在再回到Thread类的
run()
方法中,如果target不为空,即实现了Runnable接口,也即实现了Runnable中的
run()
方法,那么我们就使用该接口中的
run()
方法;如果target为空,即没有实现Runnable接口,那我们什么也不做,即线程创建后立马就消失了。

所以到这里,大家就明白了为什么创建线程有上面两种方式了。第一种:你不是要先进行
if
判断么?我现在不判断了,我把你的
if
干掉,我在
run()
方法中自己写代码,想干啥就干啥,即重写Thread中的
run()
方法,;第二种:你不是要先进行
if
判断么?行,给你一个Runnable接口让你判断,但你还是得调用我Runnable中的
run()
方法啊,那我重写我Runnable中的
run()
方法不就行了!  
  知道了来龙去脉后,下面就针对这两种传统的方式写个实例。

2. 创建方式1:继承Thread类

只要两步即可创建并开启一个线程:

继承
Thread
类,并实现
run()
方法;

调用
start()
方法开启线程。

由于只要实现一个
run()
方法即可,所以我们可以使用java中的匿名内部类来实现,如下:

public class TraditionalThread {

/**
start() :
它的作用是启动一个新线程。
通过start()方法来启动的新线程,处于就绪(可运行)状态,并没有运行,一旦得到cpu时间片,就开始执行相应线程的run()方法,这里方法run()称为线程体,它包含了要执行的这个线程的内容,run方法运行结束,此线程随即终止。start()不能被重复调用。用start方法来启动线程,真正实现了多线程运行,即无需等待某个线程的run方法体代码执行完毕就直接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这里无需等待run方法执行完毕,即可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即进行了线程切换。

run() :
run()就和普通的成员方法一样,可以被重复调用。
如果直接调用run方法,并不会启动新线程!程序中依然只有主线程这一个线程,其程序执行路径还是只有一条,还是要顺序执行,还是要等待run方法体执行完毕后才可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这样就没有达到多线程的目的。
总结:
调用start方法方可启动线程,而run方法只是thread的一个普通方法调用,还是在主线程里执行。
start() 可以启动一个新线程,run()不能
start()不能被重复调用,run()可以
start()中的run代码可以不执行完就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即进行了线程切换。直接调用run方法必须等待其代码全部执行完才能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
start() 实现了多线程,run()没有实现多线程。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继承Thread类
startThread();
}

private static void startThread(){
/********** 第一种方法:继承Thread类,覆写run()方法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500);//让线程休息500毫秒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继承Thread-线程:"+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打印出当前线程名
}
};
thread1.run(); // 当前线程执行方法,查看执行结果
thread1.start();//开启线程
}

}


3. 创建方式2:实现Runnable接口

只要两步即可创建并开启一个线程:

实现
Runnable
接口,并实现
run()
方法;

调用
start()
方法开启线程。

public class TraditionalThread {

/**
start() :
它的作用是启动一个新线程。
通过start()方法来启动的新线程,处于就绪(可运行)状态,并没有运行,一旦得到cpu时间片,就开始执行相应线程的run()方法,这里方法run()称为线程体,它包含了要执行的这个线程的内容,run方法运行结束,此线程随即终止。start()不能被重复调用。用start方法来启动线程,真正实现了多线程运行,即无需等待某个线程的run方法体代码执行完毕就直接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这里无需等待run方法执行完毕,即可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即进行了线程切换。

run() :
run()就和普通的成员方法一样,可以被重复调用。
如果直接调用run方法,并不会启动新线程!程序中依然只有主线程这一个线程,其程序执行路径还是只有一条,还是要顺序执行,还是要等待run方法体执行完毕后才可继续执行下面的代码,这样就没有达到多线程的目的。
总结:调用start方法方可启动线程,而run方法只是thread的一个普通方法调用,还是在主线程里执行。

* @param args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1、继承Thread类
startThread();
// 2、实现Runnable接口
runableThread();
}

private static void startThread(){
/********** 第一种方法:继承Thread类,覆写run()方法 **************/
Thread thread1 = new Thread(){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500);//让线程休息500毫秒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继承Thread-线程:"+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打印出当前线程名
}
};
thread1.run(); // 当前线程执行方法,查看执行结果
thread1.start();//开启线程
}

private static void runableThread(){
/********** 第二种方法:实现Runnable接口,扔给Thread **************/
Thread thread2 =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实现Runnable-线程:"+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thread2.run();
thread2.start();
}

}


4. 两种方式同时使用

既实现了Thread类中的
run()
方法,又给Thread扔了一个实现了
run()
方法的Runnable。如下所示:

/**
* 既实现了Thread类中的run()方法,又给Thread扔了一个实现了run()方法的Runnable
* @author wugong
* @date 2018/3/7 9:40
* @modify if true,please enter your name or update time
* @param
*/
private static void doubleThreadWay(){
//这哥们的代码写的比较给力
new Thread(new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double Runnable-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5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System.out.println("double Thread-线程:" + 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

}.start();
}

现在又会执行哪个呢?我们运行一下上面的程序就会发现,它会打印出Thread的信息,所以运行的是Thread的
run()
方法,知道结论了,但是为啥呢?
  从面向对象的思想去考虑:上面一段代码其实是新new了一个对象(子对象)继承了Thread对象(父对象),在子对象里重写了父类的
run()
方法,父对象中扔了个Runnable进去,父对象中的
run()
方法就是最初的带有
if
判断的
run()
方法。
  好了,现在执行
start()
后,肯定先在子类中找
run()
方法,找到了,父类的
run()
方法自然就被干掉了,所以会打印出Thread:,如果我们现在假设子类中没有重写
run()
方法,那么必然要去父类找
run()
方法,父类的
run()
方法中就得判断是否有Runnable传进来,现在有一个,所以执行Runnable中的
run()
方法,那么就会打印Runnable:出来。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