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网络七层协议

2018-03-04 21:51 204 查看
为什么会有七层?           首先这个七层,并不是物理上的,只是逻辑上为了方便理解,划分了一个七层。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线一样,是人为规定的。    而设备在传输数据时,也并不是严格按照七层去走的。 为什么是七层?
     在没有七层的时候,我们可能只会注意到我们在对两个终端之间通信时,需要一根网线。那么他是如何通信的?所以伟大的人类就定义出了物理层。物理层传输的是比特流,也就是咱们的网线传输的是比特流。对于网线的规格,也要有定义,我们现在网线的规格是RJ-45,所以物理层的协议就是RJ-45。     通过网线可以传输数据之后,传输数据的过程中有可能会出错,而有的时候,接收数据的终端工作效率慢或者存储空间小,出现了丢失数据的情况。所以我们开始使用一些编码去检验错误和纠正错误,也开始控制发送端的发送速率来保证数据被完全正确的收到。为了和之前的物理层区分,对于这一部分,叫做数据链路层。所以从数据链路层开始才出现了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功能,有些高层也有这个功能,但是有些许的不同。     有时候需要发送的数据有些太多了,发送起来就会很耗费时间,在这个很长的时间内,出现网络中断的话,就容易丢失数据,为了能准确的发送数据。聪明的人们想到了将数据拆分成很多个部分,对每个部分进行封装,一个一个的发。所以这就是传输层(之后才有的网络层)。这一层有两个协议:TCP和UDP。TCP协议就是发完之后,看看接收到的是不是这些,如果少了,就找到缺了哪几个部分,发送方把缺失的部分重新发一下就OK。而使用UDP协议的时候是数据不太多的时候,直接发到对方手里就行了。并且传输层也是可以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的,只是这一层负责的是端到端的控制。     在这之前都是讲的两台计算机之间的互联,如果有很多个计算机互相连接,我只想给某一台终端发数据,但是不知道它在哪,而且中间隔了好几台计算机,我该怎么找到它呢?于是就出现了网络层,网络层主要是路由器实现一些功能,路由器给每台计算机设置了一个IP地址,通过IP寻址,找到想要发送的计算机。所以这一层的很多协议,都和IP有关,比如IP协议,比如mac地址和IP地址互换的ARP协议和RARP协议等。     渐渐发现,每次发数据不仅要调用TCP去分组打包。还要IP寻址找路由。很麻烦也不方便。于是会话层出现了,它负责自动收发,自动寻址。所以这一部分的工作就算是扔出去了。会话层就专门管通信。     现在多个计算机之间发送数据也没有问题了,可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Windows和Linux还是不能互相发送数据,因为他们使用的语言不同,所以需要一个翻译官,就是表示层,它负责不同系统间的通信语法问题。     当问题基本被解决时,可以做一个看的见的东西来实现功能了,就是应用层,应用层就是我们平时手机上的APP。  七层的缺点?     就七层的发展来看,它确实分工也比较明确,理解起来逻辑上也还挺清楚。但是,通过这篇博客的介绍应该也可以看得出,七层中会话层和表示层几乎没有什么复杂的功能和内容,而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这三层里面的东西却非常多,造成了失衡。    光长得好也不行呀,投胎也很重要。四层协议的出现早于七层,它已经占领了大部分市场,支持七层的话,对于厂商来说也是一种很大的投资,并且没有必要,毕竟他们已经有了既定客户,就算一直用四层也不会让自己既定利益流失。所以七层基本上是由于投胎不好的原因,导致现在并没有被大规模使用。总结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