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薛兆丰的经济学课》课程总结5--需要协调

2018-03-03 20:55 323 查看

公司结构

有限责任公司

起源:东印度公司因为航海探险的成本太高,一旦成功回报也大,于是向社会公开招合伙人,一起承担风险和收益
特点股份可转让一开始说好,一起凑钱做完了某件事情分钱就散伙。
结果到了分钱那一天,有些人不愿意散伙,但有些人就指望着分红,于是到了法庭,判了公司可以不散伙,那些想散伙的人可以转卖他们的股份,得到的收益比他们预期的还要多

无限期经营只要公司有人承接股份,这个公司就可以无限期经营下去
这使得公司可以做更长远的规划

有限责任制由于股份是可以自由买卖的,如果股东人数过多,那么想达成一致意见基本不太可能,那么这个公司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于是法人这个概念就被发明了,公司有了法人后,一旦公司破产,投资者就可以只用承担自己股票的那点钱,而其他债务由法人承担

优点可以筹集到巨大资金
资金的来源非常可靠
公司可以做长远的规划,追求更大的事业

缺点在于它的有限责任性,一旦公司资不抵债宣告破产,向股东借的钱就不用还了,小股东可能血本无归
比如一个人开了十几家公司,每一家公司的资产就是一辆出租车,而出租车撞人后由于公司的资产只有一辆车,也就只用赔一辆车,不影响这个人的其他资产
这样的做法明显是不合情理的

要人入股还是问人借钱公司需要筹集资金,是通过借钱的方式融资好,还是出让股权的方式好,这个问题要考虑多方利益,有机结合

有限责任公司天然的问题--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现代公司结构本质上,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一家企业,最终应该是属于股东的,也就是说,谁出钱买了公司的股份,谁就是这个公司的主人。
不过股东的数量可以非常多,所以他们需要找一些人来代表自己的利益,行使权力。于是股东就会选举或者指派出了董事,这些董事在一起就形成了董事会。
而所谓的董事长(Chairman),就是董事会设置来领导大家的职位。因此,董事长可以说是股东利益的最高代表,行使着很多权力,比如:召集董事开董事会,召集临时或者非常规的股东大会等等。另外,董事长还有一个重要权力,就是代表董事会任命公司的CEO。
所以本质上,CEO是向董事会汇报的一个高级打工者,同时也是在向股东负责,因为董事会代表了股东的利益。另外,有的公司还会设置一个“总裁”的职位,相当于CEO之外的二把手,负责公司具体运营层面的事。后来总裁也渐渐被如今所说的首席运营官COO代替。
因此,如果公司CEO表现很差或者无所作为的时候,董事长和董事会就有权罢免CEO的职务。像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还有长江实业的李嘉诚,都早就是各自集团的Chairman,也就是董事长了,而单独聘请一个CEO来为公司和集团工作。

有限责任公司的优势是可以募集大量资金,招聘专业管理团队来治理公司,但是问题也是这么来的
股东只关心回报,而高管只关心自己的工资和津贴
针对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问题,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让债权人,股东和经理之间的利益保持一致
要解决公司内部各种微妙的关系,常用的办法有董事会、股东大会、内幕交易,各种债权人和股权人兴起的集体诉讼,还有上市公司的审查,各种评级机构的监督,还有证监会、股票交易市场的监督,各种对冲基金对上市公司所施加的制约等等

公司治理

竞争的逻辑

垄断

自然垄断的行业可以引入市场竞争。动态的市场竞争可以解决效率问题,不需要依靠静态的诉讼解决自然垄断问题

价格欺诈

自然的勾结定价总是趋于瓦解,只有通过行政力量支持的勾结才可能长久地维持下去
在现实生活中,掠夺性定价或者倾销策略实际上很难实施,它是一种阴谋论,也是贸易保护的借口

捆绑销售

捆绑销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对消费者进行区别对待和价格歧视,而这能够促进生产和交易,减少无谓损失
商家改进商品的过程就是在产品上添加更丰富功能的过程,而这正是一种捆绑,正是这样的捆绑在不断提升消费者体验

最低零售价

最低零售价限制通常是为了保证产品或者服务的质量,这本身是一种正常而有效的商业行为
最低零售价限制的经济学理由在于,通过限制价格的竞争来鼓励零售商在服务的维度展开竞争,防止不提供服务的零售商搭顺风车

管制的寻租

趋势与调控

货币

货币的起源货币的最大作用在于人们相信它有用
货币可以避免我们交易时候的双重偶然性
货币可以可以降低我们学习质检的成本
货币增加了交易

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人们一旦把某种商品确定为了货币,这个商品的流通量就会发生变化,人们会把优质的货币藏起来,而市面上流通的都是质量次一点的劣币
只要人们相信这个作为货币的商品有用,就不需要用高质量的商品当货币,所以纸币开始流行

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过程假设一开始人们手里的货币总量为1000元
人们将1000元钱存到商业银行里,商业银行有了1000元
银行将1000元贷款给有需要的人们,他们花钱,得到钱的人们又把钱存到银行里,这时银行就有2000元
银行再将这存进来的1000元贷出去,人们再存进来,就有了3000元
一直这么下去,银行就创造了货币
银行不可能无止境的创造货币,因为一旦人们都要取钱,银行没有那么多钱给,这时银行所遇到的困难叫做流动性困难
政府规定了“法定准备金”,也就是银行再收到1000元存款的时候,要贷款只能贷80%,每次都要留20%的法定准备金
如果是20%的法定准备金,那么最终这1000块钱就只能创造出4000块的货币,整个社会就只有5000块在流动
银行会遇到两类困难,一类是银行固有的属性所造成的流动性困难,另一类是经营不善造成的资不抵债
前一类困难应该由政府救助,后一类困难应该任其被市场惩罚,但问题是究竟是哪一类困难难以判定,这也是学者和官员对金融问题争论不休的原因之一

商业银行的作用商业银行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和调整一个国家货币的发行量和流通量,同时还要充当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当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困难时,印钞票帮它)

通货膨胀MV=PY
M是货币总量,V是流通速度,P是物价,Y是社会的货物总量
货币总量和货币流动速度上升,货物总量下降都会造成物价上升,也就是通货膨胀
对于通货膨胀的解释分为两派,一派认为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也就是上面三个因素共同导致的,而另外一派认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货物总量和流动速度是不变的,而货币总量增加才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
通货膨胀会造成不同资产配置的人之间的财富转移,拥有货币多的人的资产会向拥有实物多的人转移
也会造成私人和政府间的财富转移,政府可以多印钞票增加购买力
通货膨胀和失业率之间是没有明确的替代关系的,原因在于人们对通货膨胀的判断是不确定的,究竟是因为通货膨胀人们有钱了我的生意变好了,还是因为我经营得当,生意变好了,我应不应该扩大规模生产呢

对抗经济周期人们希望能够调节经济周期,宏观调节经济,实现四大目标:低经济波动,低通货膨胀率,高就业率,高的生产力和增长率
政府通常可以采取两类政策,一类叫货币政策,一类叫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就是调节货币流通量,有四种办法:控制基础货币发行量
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率
通过公开市场买卖债券
注意调节贴现率只是名义上的补贴,实际上不起作用

财政政策是说在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在需求下降的时候,人们不愿意花钱,政府主动替人们花钱财政政策普遍存在的几个困难:之间滞后,被确定经济体出现了问题之后再提出解决方案,再实行,再观察结果这中间的时间周期太长
政府支出排挤私人支出,政府支出多了,私人支出必然下降
政府花钱效率低下
政府收入来源有限

奥地利学派起初在一所奥地利的大学里面有一个学派认为经济是有普遍规律的,被对手叫为奥地利学派
后来这个名字就流传下去了,奥地利学派是一种特有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基本主张只有个人才能做出选择
研究交易所在的市场,是研究经济学的焦点所在
研究经济现象要研究人的动机,得有人文背景
货币不是中性的,是有诱导作用的
资本是异质的,错误的投资决策一旦做出,要修改就得花费很大的功夫
各种社会机构和安排是人们共同行为的结果,而不是计划的结果
主张经济周期是由通货膨胀引起的,而通货膨胀是政府过大印发钞票导致的,通过让私人银行之间自由发钞,多发钞票的机构就会被市场淘汰来解决政府多发钞票的问题,还主张通过黄金这种总量恒定的物质来充当货币,但是这一点却是不合理的,因为货物本身的价值在变化,货币总数量不变是无法承担起货物的价值衡量的,也会催发人们合成黄金的动力

凯恩斯学派凯恩斯是剑桥大学毕业,马歇尔和庇谷都是他的老师
凯恩斯学派认为,社会的总需求忽然降低,总消费下降,它对就业,产量和价格这三者的影响不是对等的,价格的调整总是迟钝和缓慢的,所以真正受到冲击的就是就业和产出,忽然下降的需求就是经济周期产生的原因
所以凯恩斯学派的基本主张是政府应该逆经济周期而行,人们都在消费的时候,政府就少采取动作,人们都不消费的时候,政府就积极消费,积极投资,积极生产,钱从哪里来,由于发行货币对调整就业没有作用,所以就只有通过举债来进行,所以二战时期信奉凯恩斯学派的政府都债台高筑

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这两个学派是反对凯恩斯主义者提出的
脱货膨胀就是因为货币超发,通过研究美国货币史得出结论,货币流通速度和年度经济增长总量是基本不变的,所以货币流通量是物价上升的基本因素
从长期来看,政府的货币政策不会降低失业率,因为政府如果给人们发钱,人们并不会一下子把钱花掉,而是会细水长流的计划开支,所以短期刺激政策不会奏效
他们主张把货币增长比例写入宪法来抑制货币超发,因为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是基本恒定的,所以把这个增长作为一个常数写入宪法是有效的
而理性预期学派就是接受了货币主义理论之后发展出来的,认为政府在提出货币措施后,人们第一次,第二次是会相信经济变好了,但是后面就不相信了,政府多发的钱总会通过税收或者其他手段收回去,所以政府的政策会因为人们的预期而失效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他们认为经济周期本身就是经济的一部分,政府不应该管
比如失业,本身就是因为市场需求已经饱和,或者说生产力到了一定地步不需要那么多人了,此时市场会自我转化,这时政府再管是没必要也是不好的

不同经济学派的争论由来1.之所以会产生争论,是因为研究的变量太多,而事例(统计数据)太少,各学派都是把部分数据带入自己的理论里成立,等时间维度扩大了就说不通了
2.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宏观变量之间未必有必然的因果关系,有没有关系难以被证实,也难以被证伪
3.人会产生对策,只是和信息会影响人决策
不同经济学派对宏观经济学问题的看法比较


8大问题经济周期当中存在波动的振动来源是什么?消费不足
政府印钞过多
到处都是冲击,大自然,科技文化,政策等都是冲击

人究竟能不能形成预测聪明和短视

价格能不能够灵活的进行调整
市场结构本身能不能做出灵活的调整
市场到底存不存在均衡
经济周期持续的时间到底是长还是短
到底应该采取灵活的政策还是规则化的政府来对抗经济周期
收入政策到底有没有用?给人们发钱人们会不会把钱花出去

当今经济学借的6大共识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主要靠供应,就是生产力
短期的经济波动往往来自于需求
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和就业之间并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不可能通过制造通胀来降低失业率
长期来看,货币增长率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政府通过微调经济周期是做不到的
大家普遍接受了人是有对策的这一点,大家从“社会是可以由政府来控制的”变化为“政府只是众多玩家中的一个,学者要研究的问题不是怎么控制社会,而是怎么协调社会”的观点

公共选择学派方法论:把经济学研究人们在市场当中行为的方法,逻辑用到非盈利机构的活动上面去
个人主义主观价值观,任何决策都是由个人做出的,集体意志不存在
动机主导论。人们在约束条件下追求最大利益这一点不变。
人的偏好,主张,观念,思想具有外部性,也就是会影响别人

比特币比特币是一种通过数字加密算法来记账的货币,每个人的每一笔交易都会记录到所有比特币的交易记录上,而且数量恒定2100万个
比特币的好处去中心化,防止中央银行账务的腐败和中心化的不安全(记账,存储)
数量固定,防止货币超发,有效抑制通货膨胀
易于存储,只要有一个比特币存在,所有人拥有多少比特币都是有记录的,安全,防止货币的偷窃

比特币的局限比特币的上限是2100万个,这就使得物价随着时间是会降低的,MV=PY(MY基本不变,而Y不断增加,P会不断降低),就是会产生通货紧缩,而这种降低的速度是不确定的,很难起到人们互相协调的作用
挖比特币是一种需要大量计算机运算的过程,成本不低
比特币不过是一种算法,这种类型的算法谁都可以复制,比特币存在各种各样的替代品
比特币没有国家信用背书,能不能被大众接受还是个未知数
比特币虽然可以保证去中心化,但是如果比特币同行了,国家就不具有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的手段,这到底是不是好事还是未知数

交易的风险和机遇平台有可能是假的
可能存在庄家黑幕
目前极少地区接受比特币支付,在中国甚至是禁止的,交易作用几乎没有
机遇就是比特币和区块链技术具备黑天鹅的投资属性,有可能诞生出像谷歌这样的伟大创业公司

反垄断法不存在什么恶意收购,收购是否成功是由公司所有人决定的,公司由于经营不善被收购实际上对所有人有好处,唯一造成损害的,就是公司高管了
勾结定价是很难的,要想长期的勾结定价,要克服很多困难
倾销的逻辑:一开始人们以为倾销就是用低于成本的价格把对手挤出市场,然后形成市场垄断,再提高价格,侵犯消费者利益,但是实际上这种做法前期投入过大,后期能不能保住市场还是个问题,因为竞争对手随时可能以低价格重新回到市场
捆绑销售:捆绑销售罪是说形成垄断的公司在销售垄断产品的同时强制要求用户购买该公司的另外一种产品来获取利润。但是这种逻辑也是有问题的,因为既然已经形成了垄断,那么想要获取更高的利润,为什么不提高产品的价格,而要逼迫消费者购买不需要的产品呢?IBM曾经因为要求用户只能购买他们提供的纸张来使用计算机而被起诉,事实上他们是想通过谁使用的纸张数多来判断谁用计算机的次数多,从而收取更高的服务费。实际上打印机的定价也是这样的,一般购买打印机只能使用符合该打印机型号的墨盒,打印机公司通过降低打印机价格的方式来吸引更多客户,而那些频繁使用打印机的人则需要购买更多的墨盒,从而提高了价格
微软案:比尔盖茨说操作系统的发展本身就是依靠捆绑的,一开始各种各样的驱动程序是要另外买的,微软就集成到了操作系统里面,后来美国联邦法院起诉微软捆绑IE浏览器,微软胜诉,到了欧洲,欧洲起诉微软捆绑媒体播放器,罚微软赔偿巨额赔偿金。

最低零售价的逻辑:曾经在长达接近一个世纪以来,人们对商家规定最低零售价是持反对态度的,认为这违法了反垄断法,应该受到惩罚。后来人们意识到,商家设立最低零售价有利于商家展开对价格以外的服务的竞争,比如一个音响,为了让消费者购买,商家往往要在售前做大量宣传工作,而这势必导致成本上升,价格上升,而如果这个时候消费者向那些没有花费宣传的低价格商家购买,花费大力气做宣传的商家将亏损严重,这将导致没有人愿意去宣传,整个市场的商品销量也会下降现在很多人在线下门店试衣服,在网上买便宜的同款,导致线下门店越来越做不下去
茅台由于规定最低零售价被罚巨额赔款,说明我国的反垄断法并不完善

本身原则和理性原则本身原则:只要做了有证据就违法,不管出于什么理由
理性原则:要实际分析这么做的原因,从长远考虑看是否违法

假阳性和假阴性错误假阳性错误:把好的当成坏的错误,比如抓错了好人
假阴性错误:把坏的当成好的错误,比如放过了坏人
一般如果减少一类错误,就会增加另一类错误的可能性,比如见到人稍微可疑就抓,就极大的减少了假阴性错误,而极大的增加了假阳性错误
遇到看不懂的商业行为时,宁愿犯假阴性错误也不要犯假阳性错误,因为即使放过了那些破坏竞争的行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那些行为也活不长久,而如果惩罚了那些好的行为,要纠正过来就会花很长时间(人们打官司和法观意识的纠正要很长时间),造成的损失更大

对反垄断法的四层认识第一层认识,是哈佛学派的认识。他们从静态的数学模型出发,特点是简单易懂,而且容易出成果,缺点是跟现实相去甚远。
第二层认识是,芝加哥学派的认识。他们深入到过去没有深入到的细节当中去,包括企业内部的结构、产品的质量、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整个市场的商业结构等等,从而对许多常见的商业模式做了新的解释。这个学派的工作,如果说它有缺点的话,那就是比较繁琐。
第三层认识,是奥地利学派的认识。他们认为竞争本来就是开放的,竞争本来就是多元的,竞争模式的涌现本来就是不可预测的,学者和官员都是后知后觉的,最好不要管那么多。
第四层认识,是弗吉尼亚学派的看法,也就是公共选择学派的看法。他们换了个角度,要解释为什么错漏百出的反垄断法,竟然在世界各地还那么受欢迎,原因是有很多人都从中得利了。

宏观经济学

和微观的区别以前讨论的都是微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在研究需求和供给,把需求和供给用到劳动力上面,就有了劳动经济学,用到不同时间点的商品上面去,就有了利息理论,有了对金融市场的研究
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需求和供给都是建立在个人选择上面,任何一宗交易都是以个人的偏好和选择为依据的
宏观经济学所研究的是无数具体的交易汇总起来的抽象概念,研究宏观指标的关系和规律

难点宏观经济学研究的难点在于:
1.宏观指标之间的因果关系难以确定
2.宏观指标的变化和人的微观行为关系不是那么显著,比如为什么会形成唐人街,可能一开始人们只是想找一个周围有一两个熟悉的人的地方住,但是所有人都这么想,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唐人街
3.影响因素多而案例数据少
4.经济现象和政策存在时间滞后
5.政策的制定者又在市场,裁判又是运动员

政治与法律

官僚体制

民主为何会产生不良经济政策不少人信奉民主是最不坏的政策,没有人永远是聪明的,也没有人是永远糊涂的,但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通过反复的公开交流和比较,人们最终总能找到合适的政策
但是民主投票有两个问题第一是选民的无知,事实上大多数选民缺乏基本的政治,经济知识
第二是选举的机制本身决定了选举容易被利益团体操控

民主为何会产生不良经济政策一是人们不需要对自己的投票支付决策成本
而是人们普遍对经济问题的看法有系统偏差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