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对快排的一些小小的认识

2018-01-14 20:05 183 查看
说到快速排序首先要说到最早接触到的冒泡排序。对于冒泡排序,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比对两个数字的大小如果两个数字的大小顺序与想要得到的顺序结果不相同时,则进行顺序交换。如图
 


而对于快排则是从左右两端同时开始比对,一遇到大小顺序不相符时则交换顺序,然后重新从两段开始比对。
笔者最开始接触快排是在一本名叫《啊哈算法》的书里面看见的,这本书里面对快排的解释十分到位,书上是这样说的“分别从初始序列‘6 1 2 7 9 3 4 5 10 8’两端开始‘探测’。先从右往左找一个小于6的数,再从左往右找一个大于6的数,然后交换他们。这里可以用两个变量i,j,分别指向序列最左边和最右边(即i=6,j=8)”如图



交换顺序后,i,j两个变量继续搜索,当遇到符合要求的数字时,就再次进行交换,直到i,j指向同一数字时,则让最左端的数与该数交换。
然后就用代码表达
 


笔者作为菜鸟一只当然 是不敢手写快排的了,好在现在可以调用#include<algorithm> using namespace std;头文件下的sort函数。比如像这样,如图:
 


《啊哈算法》上面对于快排和冒泡排序的区别是这样说的“快速排序之所以比较快,是因为相比冒泡排序,每次交换是跳跃式的。每次排序的时候设置一个基准点,将小于基准点的数全部放到基准点的左边,将大于基准点的数全部放到基准点的右边。这样在每次交换的时候这样在每次进行交换的时候就不会像冒泡排序一样只能在相邻的数之间进行交换。因此总的比较和交换的次数就减少了,因此排序的速度自然就提高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