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机器学习实战 朴素贝叶斯原理及代码

2018-01-13 16:31 537 查看
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法是是基于贝叶斯定理 和特征条件独立假设的分类方法,对于给定的训练数据集,首先基于特征条件独立假设学习输入/输出的联合分布概率;然后基于此模型,对给定的输入x,再利用贝叶斯定理求出其后验概率最大的输出y。

1,它是一种典型的生成学习方法,其生成方法是由训练数据学习联合概率分布P(X,Y),具体来说就是利用训练数据学习P(Y)和P(X|Y)的估计:P(X,Y) = P(Y)P(X|Y),其概率估计方法是极大似然估计,其实很好理解,就是从数据分布估计参数的分布,比如,你现在知道了全班一共50个人,30个男的,20个女的,那你就可以用数据估计出男生大致分布为五分之三,女生为五分之二,数据分布估计参数分布。。。。

2,另一个要注意的点是朴素贝叶斯的基本假设是条件独立性。就是每个参数变量的概率分布不互相影响,相互独立。

举个知乎上的例子!

朴素贝叶斯数学表达是下面这个贝叶斯公式,这个公式应该很好理解把。。学过概率统计都知道,条件概率的求法:



如果还不懂。。。换个表达形式就会明朗很多,如下:



我们最终求的p(类别|特征)即可!就相当于完成了我们的任务。

例题分析

下面我先给出例子问题。给定数据如下:



现在给我们的问题是,如果一对男女朋友,男生想女生求婚,男生的四个特点分别是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请你判断一下女生是嫁还是不嫁?

这是一个典型的分类问题,转为数学问题就是比较p(嫁|(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与p(不嫁|(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的概率,谁的概率大,我就能给出嫁或者不嫁的答案,哪个大选哪个。。。

这里我们联系到朴素贝叶斯公式:



我们需要求p(嫁|(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这是我们不知道的,但是通过朴素贝叶斯公式可以转化为好求的三个量,p(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嫁)、p(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p(嫁)(至于为什么能求,后面会讲,那么就太好了,将待求的量转化为其它可求的值,这就相当于解决了我们的问题!)

朴素贝叶斯算法的朴素一词解释

那么这三个量是如何求得?

是根据已知训练数据统计得来,下面详细给出该例子的求解过程。

回忆一下我们要求的公式如下:



那么我只要求得p(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嫁)、p(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p(嫁)即可,好的,下面我分别求出这几个概率,最后一比,就得到最终结果。

p(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嫁) = p(不帅|嫁)*p(性格不好|嫁)*p(身高矮|嫁)*p(不上进|嫁),那么我就要分别统计后面几个概率,也就得到了左边的概率!

等等,为什么这个成立呢?学过概率论的同学可能有感觉了,这个等式成立的条件需要特征之间相互独立吧!

对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朴素贝叶斯分类有朴素一词的来源,朴素贝叶斯算法是假设各个特征之间相互独立,那么这个等式就成立了!

但是为什么需要假设特征之间相互独立呢?

1、我们这么想,假如没有这个假设,那么我们对右边这些概率的估计其实是不可做的,这么说,我们这个例子有4个特征,其中帅包括{帅,不帅},性格包括{不好,好,爆好},身高包括{高,矮,中},上进包括{不上进,上进},那么四个特征的联合概率分布总共是4维空间,总个数为2*3*3*2=36个。

24个,计算机扫描统计还可以,但是现实生活中,往往有非常多的特征,每一个特征的取值也是非常之多,那么通过统计来估计后面概率的值,变得几乎不可做,这也是为什么需要假设特征之间独立的原因。

2、假如我们没有假设特征之间相互独立,那么我们统计的时候,就需要在整个特征空间中去找,比如统计p(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嫁),

我们就需要在嫁的条件下,去找四种特征全满足分别是不帅,性格不好,身高矮,不上进的人的个数,这样的话,由于数据的稀疏性,很容易统计到0的情况。 这样是不合适的。

根据上面俩个原因,朴素贝叶斯法对条件概率分布做了条件独立性的假设,由于这是一个较强的假设,朴素贝叶斯也由此得名!这一假设使得朴素贝叶斯法变得简单,但有时会牺牲一定的分类准确率。

好的,上面我解释了为什么可以拆成分开连乘形式。那么下面我们就开始求解!

求解过程就是用=贝叶斯定理与学到的联合概率模型进行分类预测,



将输入x分到后验概率最大的类y.



这个在统计学习方法中有推导,意思就是对每个参数都求最小,得到的就是最优结果

接下来贴上机器学习实战朴素贝叶斯的代码:

书上利用朴素贝叶斯进行文档分类 :首先收集数据,把数据做成数值型或者布尔型数据,分析数据时因为有大量的特征,绘制特征不好使,使用直方图比较好。计算不同的独立特征的条件概率,对测试数据计算错误率,得到文档分类。

1:要想从文本中获取特征,就要先拆分文本。这里首先给出将文本转换为数字向量的过程,将每一个文本片段表示为一个词条向量,值为1表示词条出现在文档中,0表示词条未出现。在此对类别标签设置为侮辱类和非侮辱类,使用0和1表示。
创建一些实验文本,返回的第一个变量是进行词条切分后的文档集合,文本被切分成一系列的词条集合,标点符号从文本中去掉,第二个是类别标签的集合。 

2:创建一个包含在所有文档中出现的不重复词的列表,使用set数据类型,set将返回一个不重复词表。

3:使用词汇表或者想要检查的所有单词作为输入,然后为其中每个单词构建一个特征,一旦给定一篇文档,该文档将自动转化为词向量。

4:上面将一组单词转化为一组数字,接下来就是如何使用这些数字计算概率。由以上的程序可知,一个词是否出现在一篇文档中,也知道该文档所属的类别。 
首先通过类别i(侮辱或非侮辱)中文档数除以总的文档数来计算概率p(ci),然后计算p(x|ci),这里用到朴素贝叶斯假设。如果将x展开为一个个独立的特征,那么就可以将上述概率写成p(x0,x1,x2…..xn|ci),所有词都互相独立,则称作条件独立性假设,意味着可以使用p(x0|ci)p(x1|ci)p(x2|ci)…..p(xn|ci)来计算上述概率。

p0Vect是一个向量,元素是每个词在该类别中出现的概率。p1Vect同上。 
pAbusive是文档属于1的概率。 

5:构建完整的分类器,就是编写分类函数。

6:现在将每个词的出现与否作为一个特征,这被描述为词集模型,但一个词在文档中出现不止一次,就要使用词袋模型,在词袋中,每个单词可以出现多次

#---------------------------从文本中构建词条向量-------------------------
#1 要从文本中获取特征,需要先拆分文本,这里特征是指来自文本的词条,每个词
#条是字符的任意组合。词条可以理解为单词,当然也可以是非单词词条,比如URL
#IP地址或者其他任意字符串
#  将文本拆分成词条向量后,将每一个文本片段表示为一个词条向量,值为1表示出现
#在文档中,值为0表示词条未出现

#导入numpy
from numpy import *

def loadDataSet():
#词条切分后的文档集合,列表每一行代表一个文档
postingList=[['my','dog','has','flea',\
'problems','help','please'],
['maybe','not','take','him',\
'to','dog','park','stupid'],
['my','dalmation','is','so','cute',
'I','love','him'],
['stop','posting','stupid','worthless','garbage'],
['my','licks','ate','my','steak','how',\
'to','stop','him'],
['quit','buying','worthless','dog','food','stupid']]
#由人工标注的每篇文档的类标签
classVec=[0,1,0,1,0,1]
return postingList,classVec

#统计所有文档中出现的词条列表
def createVocabList(dataSet):
#新建一个存放词条的集合
vocabSet=set([])
#遍历文档集合中的每一篇文档
for document in dataSet:
#将文档列表转为集合的形式,保证每个词条的唯一性
#然后与vocabSet取并集,向vocabSet中添加没有出现
#的新的词条
vocabSet=vocabSet|set(document)
#再将集合转化为列表,便于接下来的处理
return list(vocabSet)

#根据词条列表中的词条是否在文档中出现(出现1,未出现0),将文档转化为词条向量
def setOfWords2Vec(vocabSet,inputSet):
#新建一个长度为vocabSet的列表,并且各维度元素初始化为0
returnVec=[0]*len(vocabSet)
#遍历文档中的每一个词条
for word in inputSet:
#如果词条在词条列表中出现
if word in vocabSet:
#通过列表获取当前word的索引(下标)
#将词条向量中的对应下标的项由0改为1
returnVec[vocabSet.index(word)]=1
else: print('the word: %s is not in my vocabulary! '%'word')
#返回inputet转化后的词条向量
return returnVec
#训练算法,从词向量计算概率p(w0|ci)...及p(ci)
#@trainMatrix:由每篇文档的词条向量组成的文档矩阵
#@trainCategory:每篇文档的类标签组成的向量
def trainNB0(trainMatrix,trainCategory):
#获取文档矩阵中文档的数目
numTrainDocs=len(trainMatrix)
#获取词条向量的长度
numWords=len(trainMatrix[0])
#所有文档中属于类1所占的比例p(c=1)
pAbusive=sum(trainCategory)/float(numTrainDocs)
#创建一个长度为词条向量等长的列表
p0Num=zeros(numWords);p1Num=zeros(numWords)
p0Denom=0.0;p1Denom=0.0
#遍历每一篇文档的词条向量
for i in range(numTrainDocs):
#如果该词条向量对应的标签为1
if trainCategory[i]==1:
#统计所有类别为1的词条向量中各个词条出现的次数
p1Num+=trainMatrix[i]
#统计类别为1的词条向量中出现的所有词条的总数
#即统计类1所有文档中出现单词的数目
p1Denom+=sum(trainMatrix[i])
else:
#统计所有类别为0的词条向量中各个词条出现的次数
p0Num+=trainMatrix[i]
#统计类别为0的词条向量中出现的所有词条的总数
#即统计类0所有文档中出现单词的数目
p0Denom+=sum(trainMatrix[i])
#利用NumPy数组计算p(wi|c1)
p1Vect=p1Num/p1Denom  #为避免下溢出问题,后面会改为log()
#利用NumPy数组计算p(wi|c0)
p0Vect=p0Num/p0Denom  #为避免下溢出问题,后面会改为log()
return p0Vect,p1Vect,pAbusive
#朴素贝叶斯分类函数
#@vec2Classify:待测试分类的词条向量
#@p0Vec:类别0所有文档中各个词条出现的频数p(wi|c0)
#@p0Vec:类别1所有文档中各个词条出现的频数p(wi|c1)
#@pClass1:类别为1的文档占文档总数比例
def classifyNB(vec2Classify,p0Vec,p1Vec,pClass1):
#根据朴素贝叶斯分类函数分别计算待分类文档属于类1和类0的概率
p1=sum(vec2Classify*p1Vec)+log(pClass1)
p0=sum(vec2Classify*p0Vec)+log(1.0-pClass1)
if p1>p0:
return 1
else:
return 0

#分类测试整体函数
def testingNB():
#由数据集获取文档矩阵和类标签向量
listOPosts,listClasses=loadDataSet()
#统计所有文档中出现的词条,存入词条列表
myVocabList=createVocabList(listOPosts)
#创建新的列表
trainMat=[]
for postinDoc in listOPosts:
#将每篇文档利用words2Vec函数转为词条向量,存入文档矩阵中
trainMat.append(setOfWords2Vec(myVocabList,postinDoc))\
#将文档矩阵和类标签向量转为NumPy的数组形式,方便接下来的概率计算
#调用训练函数,得到相应概率值
p0V,p1V,pAb=trainNB0(array(trainMat),array(listClasses))
#测试文档
testEntry=['love','my','dalmation']
#将测试文档转为词条向量,并转为NumPy数组的形式
thisDoc=array(setOfWords2Vec(myVocabList,testEntry))
#利用贝叶斯分类函数对测试文档进行分类并打印
print(testEntry,'classified as:',classifyNB(thisDoc,p0V,p1V,pAb))
#第二个测试文档
testEntry1=['stupid','garbage']
#同样转为词条向量,并转为NumPy数组的形式
thisDoc1=array(setOfWords2Vec(myVocabList,testEntry1))
print(testEntry1,'classified as:',classifyNB(thisDoc1,p0V,p1V,pAb))

def bagOfWords2VecMN(vocabList,inputSet):
#词袋向量
returnVec=[0]*len(vocabList)
for word in inputSet:
if word in vocabList:
#某词每出现一次,次数加1
returnVec[vocabList.index(word)]+=1
return returnVec

结果如下:



说明对于简单的样本,还是能正确分类的!
本期到此结束!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