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拒绝作坊式质量管理,Testin发版测试助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

2017-12-22 17:44 246 查看
在移动互联网席卷全行业的浪潮下,传统行业与传统公司纷纷触网,其典型特征就是大到国企外企,小到个体户、淘店铺,都上线了自己的APP。功能丰富,各式各样的APP,不仅是直通消费者身边的“服务窗”,更是打通企业内部管理体系的“变速箱”。

然而,当APP如下饺子一般涌入应用商店后,更多的传统企业迎来了移动互联网化的最大挑战——推广与留存。拉不来新与留不住人,令APP成为了许多传统企业内部的鸡肋角色。这时,管理层往往归咎于功能定位不佳,与推广执行不利,却经常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APP的质量管理。

崩溃、闪退、兼容性差、bug频发,令企业费尽心力打造的APP被消费者贴上粗制滥造的标签,APP的质量管理成为了整个集团内部的质量洼地。在制造业,质量管理与质量意识早已深入人心,在质量大师克劳士比的“零缺陷”和“一次做对”理念指导下,匠心营造与中国制造逐渐成为世界共识。但APP质量与核心业务质量,在管理能力与管理意识上的不平衡发展,成为了传统行业互联网转型的巨大痛点。

莫让测试成空耗,Testin发版测试成APP上线前最后一件事

提升APP质量,完善QA(质量保证)体系,最关键的环节就是测试。管理大家彼得·格鲁克形象的指出,出错与瑕疵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企业每年至少把25%的营业收入,白白浪费在测试自己与正确的轨道相比,究竟偏离了多少。传统企业的APP测试工作尤为明显,为了测试而测试的空耗现象触目惊心。

企业急于拥抱移动互联网,却往往被低效而昂贵的测试绊住了手脚,而不专业、作坊式的测试团队本身又被孤立和边缘化,造成了APP质量管理上的恶性循环。

Testin发版测试,正是针对传统企业测试能力与经验不足问题,聚焦APP的版本发布与上线场景,帮助企业顺利建立高规格的APP测试流程与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排查—验证—健壮—深度严重—验收”五大工序,发版测试对“用例测试、Bug探索、兼容测试、回归测试、用户研究测试、压力测试、安全测试、验收测试”这八大测试项目进行合理配置,解决传统企业“测什么、怎么测”的烦恼。



从三星半到五星,国家电网“国电通”的口碑逆袭

质量体系与测试,是“管理—标准—流程—工具—团队”必须紧密结合的系统性工作,如果仅有工具和团队,没有科学的测试管理思想和切实可行的参考标准,造成的结果就是“作坊式”测试。哪怕人员和硬件投入再多,那也只是大一点的作坊,而不是坚实可靠的系统。

国家电网“国电通”,是国家电网大力发展的官方APP。但上线以来,在主流应用商店的评分普遍只有三星半,用户关于闪退、崩溃的抱怨与投诉层出不穷。

问题是,国家电网在开发与测试方面不吝投入,为何还会有如此多质量问题?这主要在于——缺乏明确的测试标准与上线标准。管理层自身没有制订明确的Bug处理流程及指导原则,让测试人员在黑暗中摸索,测到哪里算哪里,不能给他们以切实有效的指导和帮助。

而当国电通在引入Testin发版测试服务之后,围绕国际通行的ISO/IEC 25051:2014质量模型,结合Testin 1.8亿次的APP测试经验,Testin为其量身定制了集团内部的上线标准和审核制度,并安排测试专家对技术团队进行培训。

最终,Testin通过科学测试手段,体系化的解决了国电通APP的功能缺陷、崩溃和卡顿问题,也帮助其信息技术部门摆脱了内外舆论压力,实现了应用商店三星半到五星的口碑逆袭。

发版测试,开启传统企业质量哲学的又一次启蒙

毫无疑问,开发之于软件业,就像生产之于制造业,两者始终是企业关注的重点,而往往令企业家忽视了质量对于效益的重要性。而克劳士比的“质量哲学”可谓对中国企业家进行了第一次质量启蒙,他强调质量即效益,质量即是竞争力。而为了提升质量,就要“一次做对,避免浪费”,从而实现产品零缺陷。

而对于APP的质量体系而言,“一次做对”的哲学似乎并不那么适用,毕竟Bug与缺陷,几乎是伴随软件整个生命周期的,测试员与开发者几乎无时无刻不在Debug。这时,以发版测试为代表的小步快步、迅速更迭的“敏捷思维”代表了未来方向,而它也将开启传统企业在质量哲学方面的又一次启蒙运动。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发版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