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业界新闻

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

2017-11-28 12:51 246 查看


在互联网+时代,企业中的业务人员将面临比以往更加复杂的信息化环境,不仅仅是以往经常使用的那些业务系统,还包括部署在云端的应用系统,与各种设备和货物关联的物联网,更加贴近客户的移动和社交网络等等。



如何帮助业务人员应对这种复杂的环境,并从中获得业务收益,是当前的企业IT部门所面临的重要挑战。在以往仅面对本地化信息平台时,通过应用集成平台实现整合的业务信息化平台来实现业务创新的方式,在当前的互联网+时代同样适用。



应用系统的整合和集成其实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我早在2003年就接触过这个话题,不过在那个时候,更多的还是在进行系统之间的点对点对接,已解决数据传输的问题。但是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将应用系统的整合与集成架构成为一个完整的平台。Gartner就曾经提出过一种步进式的应用策略,来构建这样一个平台,并通过该平台实现业务的创新。

该策略的基本思想是,业务应用系统作为实现业务运作的主体,需要保持稳定,尽量不进行修改(业务记录系统层);业务系统之间的协作与集成会根据用户的需求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可以将这部分抽取到一个专门的体系当中,既可以实现协作与集成,从而实现业务的差异化,也可以将这部分从系统中剥离出来,保持底层业务系统的稳定(业务差异化系统层);基于差异化系统层中所产生的IT资产,进行创新应用的扩展,实现业务的创新(业务创新系统层)。

我们这里所讲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就是要实现业务差异化系统层和业务创新系统层,以此实现企业业务的创新。



上图是步进式应用策略的分层模型示例:

业务记录系统是企业使用的各类业务系统,包括本地应用和云应用
业务差异化系统是企业各系统之间的交互流程、集成流程、数据流程
业务创新系统是扩展的各类互联网应用、移动化应用、云应用、大数据应用等



一个企业应用集成平台,通常包括这样几个逻辑层次:

主数据层:构建标准化数据平台,实现标准化数据的管理与共享,是形成整合的信息化平台的基础。
数据集成层:构建整合的数据平台,实现数据的采集与整理,包括数据仓库和大数据平台,是实现决策支持平台的基础
应用集成层:构建标准化的服务平台,关联并打通各个业务应用,实现业务应用之间的相互协作,是实现平台敏捷扩展和创新的基础
流程集成层:梳理企业的业务运营流程,形成敏捷化、标准化、可视化的业务流程平台,使整个企业的业务进行规范化运营,并为未来的业务优化打下基础。
门户集成层:为业务人员建立跨部门、跨系统、跨渠道的统一工作平台,为业务人员提供更优秀的工作体验和信息共享能力

上面的各个逻辑层次最终会有一个统一的运维管控平台和安全管理平台进行全面的管理。



上图就是企业应用集成平台的整体逻辑架构。



在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虽然在逻辑架构上与本地化平台没有多大的差异,但是在技术实现上还是有很多需要注意的点:

安全:众多位于企业外部的基于互联网的应用,包括云应用、社交网络、移动应用、物联网等,需要纳入到应用集成的范围当中,因此将会面临比单纯的内部网络更复杂的安全问题,包括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应用的安全等
部署问题:因为需要面对来自互联网的需求,因此集成平台的部署将不会只局限于企业内部,也可以部署到公有云端。因为大多数企业的应用场景都比较复杂,各类要求也不同,因此会更多的采用混合部署模式,兼顾公有云和本地部署的方式
去中心化:在互联网、云平台流行的时代,数据总线、流程平台等将会是一个逻辑概念,原有的集中式部署的平台将不会再是唯一的选择,很多采用分布式技术构建的平台,将能够更好的适应互联网的需求,比如在高峰期进行灵活的扩展。不过,同时分布式平台也会带来管理和维护上的复杂性,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进行选择。
整体管控:环境变的更加复杂,所以对于管控的要求也就更高,因为大多数企业用户都是非IT行业用户,对于其所有的运维人员,以一套方便易用、功能全面的管控平台也是非常重要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