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网站架构

架构中设计原则

2017-11-26 00:00 323 查看
在使用面向对象的思想进行系统设计时,前人共总结出了7条原则,它们分别是:单一职责原则、开闭原则、里式替换原则、依赖注入原则、接口分离原则、迪米特原则和优先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原则

1、单一职责原则

英文缩写是 SRP,全称是 Single Responsibility Principle。

核心思想就是:系统中的每一个对象都应该只有一个单独的职责,而所有对象所关注的就是自身职责的完成。

就是开发人员经常说的“高内聚、低耦合”。也就是说,每一个类应该只有一个职责,对外只能提供一种功能,而引起类变化的原因应该只有一个。在设计模式中,所有的设计模式都遵循这一原则。

比如用户的属性和用户的行为被放在一个接口中声明,这就造成了业务对象和业务逻辑被放在一起,使得接口有两种职责,造成职责不明确,违背了接口的单一职责原则。

2、开闭原则

英文缩写是 OCP,全称是 Open for Extension,Close for Modification。

核心思想是:一个对象对外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对类的改动是通过增加代码进行的,而不是改动现有代码。也就是说,开发人员一旦写出了可以运行的代码,就不应该去改变它,而是要保证它能一直运行下去,如果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就需要借助于抽象和多态,即把可能变化的内容抽象出来,从而使抽象的部分是相对稳定的,而具体的实现层是可以改变和扩展的。

3、里式替换原则

英文缩写是 LSP,全称是 Liskov Substitution Principle。

核心思想是:在任何父类出现的地方都可以用它的子类来替换。这个原则是为了良好的继承定义了一个规范,简单地讲,有4层含义:

子类必须完全实现父类的方法

子类可以有自己的特性

覆写或实现父类的方法时,输入参数可以被放大

覆写或实现父类的方法时,输出结果可以被缩小

4、依赖注入原则

英文缩写是 DIP,全称是 Dependence Inversion Principle。

核心思想是:要依赖于抽象,不要依赖于具体的实现。

在应用程序中,所有的类如果使用或依赖其他的类,则都应该依赖于它们的抽象类,而不是它们的具体实现类。依赖注入主要有三种实现方式:

通过构造函数传递依赖对象

通过 setter 方法传递依赖对象

通过方法参数传递依赖对象(参数必须是接口或抽象类)

5、接口分离原则

英文缩写是 ISP,全称是 Interface Segregation Principle。

核心思想是:不应该强迫客户程序依赖它们不需要使用的方法。

一个接口不需要提供太多的行为,一个接口应该只提供一个对外功能,不应该把所有的操作都封装到一个接口中。在使用接口分离原则的时候,需要有一些规范:

接口尽量小:接口尽量小,这主要是为了保证一个接口只服务于一个子模块或者业务逻辑。

接口高内聚:接口高内聚是对内高度依赖,对外尽可能隔离。即一个接口内部声明的方法相互之间都与某一个子模块相关,且是这个子模块必需的。

接口设计是有限度的:如果完全遵循接口分离原则的话,会出现一
7fe0
个问题,即接口的设计力度会越来越小,这样就造成了接口数量剧增,系统复杂度一下子增加了,而这不是真实项目所需要的。

6、迪米特原则

英文缩写 LOD ,全称是 Law of Demeter。

核心思想是:一个对象应当对其他对象尽可能少地了解。

降低各个对象之间的耦合,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在模块之间,应该只通过接口来通信,而不理会模块的内部工作原理,它可以使各个模块的耦合度降到最低,促进软件的服用。

7、优先使用组合而不是继承原则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