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毁灭与幸存·《我等不到了》·二

2017-11-21 13:20 169 查看
“余氏家谱我看到过很多,每次翻阅,都能从密密麻麻的长辈姓名间看到他们在接连不断地在艰难逃奔、挣扎、奋斗、苦熬的身影。这个清清朗朗地顶着一个“人”字的姓氏,无法想象为什么自己的一部部家谱全部变成了灾难史。[1]”

                                                                                                ——《我等不到了》·余秋雨

这本书读了两遍,第一遍感觉对余氏家族充满了敬佩。因为这是一个伟大的家族,出了很多厉害的名人。如杰出诗人余光中,顶级小说家余华,顶级音乐家余隆,已故的顶级传媒人余纪忠等等。不仅敬佩这些顶级牛人,也敬佩这个家族的印记和血脉流传。有党项人印记的余,有蒙古族印记的余,这些人一步步的走出了远古的历史,走到了今天。诞生了那么多优秀的人,让我们铭记。但是我觉得最杰出的余氏族任当属余秋雨了。如果没有余秋雨,那么余氏一族和中华大地上流传下来的氏族并没有什么两样。慢慢的湮灭,慢慢的遗忘,这是人类的宿命。后代不记得先祖的名字,这是一件不可思议但是又非常正常的事情。因为朝代有更替,自然有天灾,还有在人类历史中的无数次人祸。一代代族人,一支支族人未必有余氏一族那么幸运的流传到今天,自然也没有人为他们留下传记,留下记录。至少通过《我等不到了》,我了解了余氏一族的一部分。

在灾难中的奋斗与挣扎塑造了余氏一族的血脉,也强健了这一族的筋骨。但是同时我也发生了很深的疑问:这本充满了对余氏一族讴歌的书,是不是也同时说明了中华民族整个民族的艰辛历程。因为无论是在自然还是人为的灾难中,受到苦难磨砺的不仅仅只有余氏一族,任何生存在中华民族大地上的人们,无一不受着同样的磨难和艰难困苦。一次次的战争,一次次的争夺,一次次的天灾,一次次的人祸,互相勾连,进而刻画出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生态。我想问一句,自古以来,中国这块土地上诞生的人们,哪一个不是历尽了层层的磨难而走到今天的?甚至于说,这个世界上能够幸存在今天的人们,哪一族没有经历过这层层的磨难?当然了,那些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印记的普通氏族,那些毁灭在无数次战火中的村庄,那些经历了屠家灭族的氏族,有的可能会留下一本血淋漓的记录。史书中细思极恐的细节[2]对这些事情都有详细的描述,因此在此就不多赘言了。

在第二遍的阅读中,我重点阅读了他对自己家族的讴歌的一部分,以及发生在中国的人文灾难的一部分。对自己家族的艰难奋斗进行了赞扬,但是有点局限的是没能扩展开来,没能将自己的家族史与中华民族的历史结合,所以只能算是家族史,所以这是缺陷也是遗憾。但是好处很明显,至少他为自己的余氏家族做出了一份贡献。这个世界上被灭族的人,或者随着时间而消失的民族没有记录,唯有余氏有记录,这也算是他的贡献吧。但是作为一个文化人,考察了世界上很多文明的人,眼界和思辨性如此狭隘令人感叹。我可能对他要求有点高了吧,毕竟看到一本好书,你自然会希望这本书能够变得更完美,而不想让它有如此瑕疵。

对中国人文灾难的描述中,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叫做因为爱。所以很多名人被毁是因为崇拜者的疯狂,是因为爱。这我不能认同,或许是有点事实。但是这样的回答混同了好与恶,善良与歹毒的边界,进而为无缘无故的伤害与自己无关的人进行辩解。人性中的恶与毒都被彻底激发出来,历史中的沉渣也随着这一次的运动和人文灾难泛滥开来。很多时候的乱扣帽子都是这个时代留给中国的“礼物”。这对文明的伤害与灭绝,幸好最后被制止,否则中国真的会趋于崩溃的。无数的伪斗士横行,为本来多灾多难的民族又增加了新的灾难。在封建时代,这些人是村匪恶霸,到了革命年代,这些人摇身一变成为了最革命的“革命者”。到了文革前,他们为文革摇旗呐喊;文革后,,这些人反过来批判文革。他们的生存状态没有丝毫的正义和真理可言,只有无数的投机和背叛。对人文灾难部分,我虽然对余先生所说的“因为爱”而深深反对,但是对于那些“伪斗士”的批判我是百分百的支持的。

这本书既是一部家族史,也折射出了中国的一部分历史,并且对历史中的人文思维与人文灾难进行了详细的解剖。因此,如果有兴趣的人,可以一观,因为与其盲目的读一些每天更新一万字口水仗网文还不如专心的看一本真实的书。

关键字:余秋雨,我等不到了,人性,人文灾难,生存还是毁灭

参考文献

[1] 余秋雨,我等不到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5:1-293

[2] 史书中有哪些细思恐极的细节?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242211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