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计算机网络

(BP进阶2)学习和实现BP神经网络

2017-11-18 20:46 197 查看
在(BP进阶1)中说到了BP神经网络,现在就把神经网络的具体实现做一下简单的解析。

BP的实现原理可以参考这里:http://blog.csdn.net/u013007900/article/details/50118945

在上次的讲解中,我们说到了



可以假设,



那么



yj表示神经元j的输出,函数f称为激活函数 ( Activation Function )或转移函数 ( Transfer Function ) ,net'j(t)称为净激活(net activation)。 若将阈值看成是神经元j的一个输入x0的权重w0j,则上面的式子可以简化为:



接下来开始利用该式子简要论述BP实现的原理:

我们假设一个ANN的拓扑结构是比较常见的三层拓扑



可以看出,该拓扑结构只包含一个输入层,一个输出层,一个隐藏层,可以假设输入层的权值数是Wjk,隐藏层的权值数是Vij,dk为预期的输出值,Ok是实际经计算得出的输出值,当实际计算值与预期期望值不同时,存在误差E,定义如下:



将以上误差定义式展开至隐层,有



进一步展开至输入层,有



由上式可以看出,网络输入误差是各层权值ωjκ、υij的函数,因此调整权值可改变误差 E。 显然,调整权值的原则是使误差不断减小,因此应使权值与误差的梯度下降成正比。

故训练一个BP神经网络,实际上就是调整网络的权重和偏置这两个参数,BP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分两部分:

前向传输,逐层波浪式的传递输出值;

逆向反馈,反向逐层调整权重和偏置;

到此,我们已经大致明白了神经网络的训练过程,但是怎么进行训练的实现和网络的使用呢?

在我看来,代码实现的关键步骤只有3步:

1.创建网络(create函数)

2.训练网络(train函数)

3.实现网络(predict函数)

当然,一个网络训练好后可以将其保存为xml文件,下次再次使用时只需要读取该xml文件就可以得到上次训练过的神经网络了,因此,又可以分为两步:

1)网络的创建:

1.创建网络(create函数)

2.训练网络(train函数)

3.保存网络(save函数)

2)网络使用

1.读取网络(load函数)

2.实现网络(predict函数)

当然,如果不想保存该网络的话也可以训练好直接使用的。

实现网络的训练首先需要准备好两组数据,分别是:样本数组和样本标记数组,拿上次的两个数相与的例子来说,样本数组即为:{{0,0},{0,1},{1,0},{1,1}},而样本标记数组则是每个样本的结果分类,共有4组数据,每组数据的结果都有2种可能,四组数据的输出结果是0,0,0,1,那么,标记样本数组则可以初始化为: { {1,0}, {1,0}, {1,0}, {0,1}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样本都是由Mat类型储存,且数据类型都定义为CV_32FC1。

因此如果需要就该题进行BP神经系统的训练,可以初始化样本数组和标记数组如下:

float labels[4][2] = { {1,0}, {1,0}, {1,0}, {0,1} };
Mat labelsMat(4,2, CV_32FC1, labels);
float trainingData[4][2] = { { 0, 0 }, { 0, 1 }, { 1, 0 }, { 1, 1 } };
Mat trainingDataMat(4, 2, CV_32FC1, trainingData);

在理解了以上讲解,那么进行神经网络的搭建也就简单得多了,我们还拿这个简单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创建神经网络

首先,这组数据的每组输入数据有两组,故输入层的感知器有两个,输出的数组每组也有两个,故输出层感知器个数为2,隐藏层一般情况下都有一到两个,但是在本题中由于不需要隐藏层就可以解决,故无需用到隐藏层,所以该ANN共有两层:输入层(两个感知器)和输出层(两个感知器),(但是按照逻辑来讲,建立隐藏层以后仍旧是可以得到想要的答案的)创建神经网络的函数可以写为:

CvANN_MLP bp;
Mat layerSizes = (Mat_<int>(1, 2) <<2,2);
bp.create(layerSizes, CvANN_MLP::SIGMOID_SYM);

CvANN_MLP::SIGMOID_SYM :选用sigmoid作为激励函数,即上次所说的S形函数(包括单极性S形函数和双极性S形函数)

除此之外,BP所使用的激励函数还有:

CvANN_MLP::GAUSSIAN:GAUSS函数

CvANN_MLP::IDENTITY:阶跃函数。

训练神经网络

在进行神经网络的训练时,我们就需要用到实现进行初始化好的样本数组和标记数组了,为了方便在图像中显示,我们将样本数组:{{0,0},{0,1},{1,0},{1,1}},进行扩大:{ { 50, 50 }, { 50, 100 }, { 100, 50 }, { 100, 100 } },扩大后直接调用训练函数:

bp.train(trainingDataMat, labelsMat, Mat(), Mat(), params);

关于train函数的参数:

int CvANN_MLP::train(constMat& inputs, constMat& outputs,
constMat& sampleWeights, constMat& sampleIdx=Mat(),
CvANN_MLP_TrainParams params=CvANN_MLP_TrainParams(), intflags=0 );

1) inputs:输入矩阵。它存储了所有训练样本的特征。假设所有样本总数为nSamples,而我们提取的特征维数为ndims,

则inputs是一个nSamples∗ndims的矩阵,每个样本的特征占一行。

2) outputs:输出矩阵。我们实际在训练中,我们知道每个样本所属的种类,假设一共有nClass类。那么我们将outputs设置为

一个nSample*nClass列的矩阵,每一行表示一个样本的预期输出结果,该样本所属的那类对应的列设置为1,其他都为0。

比如我们需要识别0-9这10个数字,则总的类数为10类,那么样本数字“3”的预期输出为[0,0,1,0,0,0,0,0,0,0];

3) sampleWeights:一个在使用RPROP方法训练时才需要的数据,如果使用的是BACKPROP方法则不设置,直接设置为Mat()即可。

4) sampleIdx:相当于一个遮罩,它指定哪些行的数据参与训练。如果设置为Mat(),则所有行都参与。

5) params:这个在刚才已经说过了,是训练相关的参数。

其中,params是CvANN_MLP_TrainParams类型的参数,是经过初始化的,训练相关的参数
CvANN_MLP_TrainParams params;
params.train_method=CvANN_MLP_TrainParams::BACKPROP;
params.bp_dw_scale=0.1;
params.bp_moment_scale=0.1;
//params.train_method=CvANN_MLP_TrainParams::RPROP;
//params.rp_dw0 = 0.1;
//params.rp_dw_plus = 1.2;
//params.rp_dw_minus = 0.5;
//params.rp_dw_min = FLT_EPSILON;
//params.rp_dw_max = 50.;

以上是其初始化参数方法,可以看出,共有两种初始化方法,其中BACKPROP有两个初始化参数,RPROP有五个初始化参数, BACKPROP表示使用back-propagation的训练方法,RPROP即最简单的propagation训练方法。Opencv的神经网络实现了MLP算法,具体为BACKPROP算法和RPROP算法两种,BACKPROP算法使用的是在线方法,RPROP算法使用的是批量方法。

在这里我们使用第一种,即BACKPROP方法。

保存和加载神经网络

到此神经网络已经搭建完成了,我们可以选择

bp.save("name.xml");

保存神经网络,保存后直接退出或者是继续使用该网络,但是保存后下次使用该神经网络就不必再训练了,只需要使用函数:

bp.load("name.xml");

即可。

使用神经网络

图像进行特征提取,把它保存在sampleMat里,通过调用predict函数,我们得到一个输出向量,它是一个1*nClass的行向量,(nClass是可能出现的结果种类数目)

其中每一列说明它与该类的相似程度(0-1之间),也可以说是置信度。我们只用对output求一个最大值,就可得到结果。

这个函数的返回值是一个无用的float值,可以忽略。

在本例子中,由于输入层的感知器数目为2,是图像的坐标,那么,在图像的每一个坐标都去进行分类,得到的是 输出层感知器数目的个数个输出矩阵,每个数代表该种结果的符合率

如:将一个坐标 带入后p[0]==0.1,p[1]==0.5,那么,取拟合率较大的,训练结果是1。

for (int i = 0; i < image.rows; ++i){
for (int j = 0; j < image.cols; ++j){
Mat sampleMat = (Mat_<float>(1, 2) << i, j);
Mat responseMat;
bp.predict(sampleMat, responseMat);
float* p = responseMat.ptr<float>(0);
if (p[0] > p[1]){
image.at<Vec3b>(i,j) = green;
}
else{
image.at<Vec3b>(i,j) = blue;
}
}
}

把所有代码总结起来:

#include <opencv2/core/core.hpp>
#include <opencv2/highgui/highgui.hpp>
#include <opencv2/ml/ml.h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 std;
using namespace cv;
int main()
{
CvANN_MLP bp;
CvANN_MLP_TrainParams params;
params.train_method = CvANN_MLP_TrainParams::BACKPROP;
params.bp_dw_scale = 0.1;
params.bp_moment_scale = 0.1;
float labels[4][2] = { {1,0}, {1,0}, {1,0}, {0,1} };
Mat labelsMat(4,2, CV_32FC1, labels);
float trainingData[4][2] = { { 50, 50 }, { 50, 100 }, { 100, 50 }, { 100, 100 } };
Mat trainingDataMat(4, 2, CV_32FC1, trainingData);
Mat layerSizes = (Mat_<int>(1, 2) <<2,2);
bp.create(layerSizes, CvANN_MLP::SIGMOID_SYM);
bp.train(trainingDataMat, labelsMat, Mat(), Mat(), params);
int width = 150, height =150;
Mat image = Mat::zeros(height, width, CV_8UC3);
Vec3b green(0, 255, 0), blue(255, 0, 0);
// Show the decision regions
for (int i = 0; i < image.rows; ++i){ for (int j = 0; j < image.cols; ++j){ Mat sampleMat = (Mat_<float>(1, 2) << i, j); Mat responseMat; bp.predict(sampleMat, responseMat); float* p = responseMat.ptr<float>(0); if (p[0] > p[1]){ image.at<Vec3b>(i,j) = green; } else{ image.at<Vec3b>(i,j) = blue; } } }
int thickness = -1;
int lineType = 8;
circle(image, Point(50, 50), 5, Scalar(255, 255, 255), thickness, lineType);
circle(image, Point(50, 100), 5, Scalar(255, 255, 255), thickness, lineType);
circle(image, Point(100, 50), 5, Scalar(255, 255, 255), thickness, lineType);
circle(image, Point(100, 100), 5, Scalar(0,0,0), thickness, lineType);
imwrite("result.png", image); // save the image
imshow("BP Simple Example", image); // show it to the user
waitKey(0);
return 0;
}

运行结果: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神经网络 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