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以古为新 洒脱自然 ——魏沁的书法艺术

2017-10-13 12:33 204 查看
以古为新 洒脱自然

——魏沁的书法艺术

杨森翔

魏沁的行书,其风致可归于“二王”—脉。他的作品师古而不泥古,凝练踏实,洒脱自然,,没有对晋韵、唐法、宋意经典的长期心摹手追,绝不会有此气象和表现。仔细体察魏沁的书艺历程,可发现其书法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坚守传统,二是浓郁的书卷气息。多年来,他挚著坚守,既不违时轮,又不堕于时流,确实不易。

魏沁的书法主张很简单,只有四个字:以古为新。“以古”就是坚守传统,只有坚守,才能创新。魏沁说过:儿子总有点象父(母)亲,又总有些地方不像——这是生物学“遗传和变异”规律的最好诠释。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规律,人类才能一代一代繁衍,社会才能一代比一代进步。对于书法创作,也是如此:一种纯正、健康的民族书法艺术,必须既要坚守传统,又要有所创新。这个道理,应该是不言而喻的。“当代书法”,首先是“书法”,其次才是“当代”。而我国传统“书法”的基本特征是以汉字为载体,以线条为元素。因此,“汉字”与“塑造线条”,对于“书法”来讲缺一不可。在这个基础上,再表现当代人的社会生活和气息,这便是“当代书法”。当代书法的这个特性,并非难以理解,比诸美术,它是国画而非西洋画;比诸音乐,它是民乐而非西洋乐;比诸建筑,它是古建而非洋房子……。它们各有各的建构材料,各有各的规矩约束,各有各的艺术风格。书法的艺术风格是传统的、古典的,是我们这个民族所固有的,舍此它就不再是书法了,这个道理与以上诸例都是相通的。

魏沁说,我们坚守传统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不坚守无以入门,只坚守不创新那就永远是描红,不可能进入创作的天地。须知创新如同发明,任何简单的重复都是无意义的。这就如同我们可以运用唐三彩的技法去制作当代人所理解的狮、虎、牛、马,却不可伪造古代唐三彩。因为古代唐三彩是文物,而伪造的唐三彩是赝品。赝品既无文物价值,也无艺术价值。要想搞书法创作,就应该把“坚守”与“创新”作为必备条件。有一位教授批评一些不懂诗词规律就乱写一气的人是“妄人”,以古人的思想为思想、徒事古人意境拆装的人是“庸人”,妄人与庸人都不可以与之言诗。这虽然说的是诗词,但,对于书法创作同样适用。热爱书法创作的人,首先要解决“不懂”的问题,变“不懂”为懂,再花时间进行较长时间的临摹训练——这就是“坚守”。但“创新”就难得多了。虽然如此,却也离不开一个“勤”和“熟”字。俗谓“勤能补拙”,“熟能生巧”。我想,只要在懂(坚守传统)的基础上,以极大的毅力“唯陈言之务去”,那么,总有一天,“创新”的目的是一定会实现的。

魏沁是如此主张的,也是如此实践的。数十年来,他恭恭敬敬、踏踏实实向古典学习,从不言歇。在“时代的急躁与脆弱”者面前,他确实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也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做到了“以古为新”。

单从近年他在各种书展上展出的作品中即可看出,他在风格气息上侧重于对自然典雅的追求,充分发挥自己用笔技巧娴熟优势的同时,更注意心态的调整控制,使作品在面目的稳定性和精到程度上逐渐完善起来。其结字在取法“二王”的基础上,又融入赵雪松、董其昌特别是何绍基、于佑任的某些姿态特征,熔碑帖于一炉,在精谨流丽中时见散淡箫疏。章法疏密连贯,聚散自然,心手相得之际更见率真之趣。他的笔下具有—股从容洒脱的韵致,既典又雅。这种效果的形成,—方面体现了作者通过对古人作品的反复临摹揣摩而获得的技巧把握能力,另一方面更反映出作者在学习古人的过程中还保持着清醒的自我意识,没有被古人完全束缚,而是力求将古法变化为自己的本领,并从中摸索和强化个人习惯乃至风格特征。

艺术创作,跟做人、做学问—样,都是掺不得假的,最终还是要归结到自身的全方位的修炼上。练就一身真本领,水平达到真正让同道认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高境界,方是最受用、最切实的。写字的人,倘欲有所进取,学问修养是很重要的一个条件。历来的书法家多是学问家。字写到一定程度,再往上—步步提高,几乎全靠不断积累和充实的学问修养来滋补,否则便会出现虚弱贫血、底气不足,甚而至于中途败退。魏沁很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方面他自己坚守传统,从不言歇;另一方面,他特别强调广泛涉猎,用知识武装自己,以便加深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培养敏锐的现代审美意识。即使这样,魏沁仍感叹自己的学问功夫不及前贤和时贤。这是他自我加压的—种表现。对于力求上进的人来讲,就是要天天保持这样的临战状态,要不断地给自己施压,其探索才会具备学术意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