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个人努力是成功的要素?

2017-09-01 16:52 330 查看


场景:开发部门经理办公室

项目经理小王说:“我这个项目总共要5个月。要有6位开发人员。”

部门经理问:“为什么要这么多?”

小王说:“您有所不知,这个项目非常复杂,功能又多,所以要这么多人。”

部门经理:“很多项目都缺人手,比较紧张,给你小李、小黄加杜平3位便足够吧。”

小王:“肯定不够。”

.......

最终经过40分钟的讨价还价,小王得到 4位开发,其中2位较有经验。

他步出部门经理办公室时,微笑地对自己说:“幸好我一开始提要6位,如果我提5位的话,肯定拿不到4位。”

公司常常出现以上的场景,每个部门经理有时候一周要花1/3时间在人手协调上。

1

虽然小王开发的技术与经验都不如另一位项目经理张克强,但过去4次每半年的KPI评价,小王的成绩都比张好。
张自己可能不知道,但其他同事都很清楚:小王很懂如何搞关系,每次项目都会花很多精力和各部门(如开发,测试,平台/网络等)协调人力资源,所以每次项目都人强马壮;另一面,张克强是典型的技术工程师,虽然每次项目人手都不够,一直都很努力,自己亲身也做设计/开发,但碍于每次项目人手都不够,每个项目都很累,项目也经常会延误。

2

启发
聪明的项目经理知道项目成功与否,资源很重要,所以会花大量精力,和控制资源的经理去谈和协商。希望拿到最多的人手和资源。但不懂跟领导讨价还价的项目经理,导致他的项目组会特别辛苦,常常延误,最终绩效也不好。

3

有遇过类似的场景吗?问题的根本在哪里?

这些使我联想到杭州一位技术总监曾慨叹说:“虽然我们一直为客户建立信息化系统来提升管理,但我们软件开发类公司的管理是最缺乏信息化系统。”

这样的状况国外也比比皆是,美国 Capers Jones  先生也说过:我做了20多年软件公司咨询,绝大部分的软件开发公司都没有规范性的度量和估算的系统,来帮助他们做计划和监控项目。

这些情况使我想到,美国质量大师,如戴明博士(Dr Deming),一直强调的质量必须是老板真正来管,不可以下放给下面的助手来负责;公司要有改进必须是靠公司从上而下的系统提升,不是单靠员工个人努力,所以他特别反对公司那些没意义的口号。

Dr Juran 每次和管理者谈质量时,都会比喻财务管理中有Financial Plan, Financial Control, Financial Improvement (e.g. cost reduction) ,大部份公司都有先进的系统来管理,不可以想象一个公司的财务系统是靠人手计算,以上的老板都懂。但如果公司的质量重要性不比财务低,为什么大部分的公司的质量管理大都缺乏系统?

4

如果一个公司主要业务是软件开发项目,是否就需要一个系统来解决类似以上那些项目管理的问题?

当我走过开发团队的办公地点,看到墙上都写了些如“奋斗、努力“等口号时,心里觉得不是滋味。

联系我们
电话:18921395967QQ:1228021190微信:processis2009地址:香港/北京/江苏官网:www.processis.org邮箱:claire@processis.org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