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ML笔记]梯度下降和线性梯度下降

2017-07-13 17:35 337 查看

引导

前一篇讲解代价函数作用,在监督学习的回归问题上,我们使用代价函数求解最优解,以确定假设函数。

代价函数公式

J(θ0,θ1)=12m∑m1(hθ(xi)−yi)2

上文也提到,在参数较为复杂的情况下,代价函数的轮廓图可能如下图,该如何找到合适的θ0,θ1呢?



预备知识

有关导数,偏导数,方向导数,梯度,向量的概念请参考博文:

[机器学习] ML重要概念:梯度(Gradient)与梯度下降法(Gradient Descent)

梯度下降

梯度下降是一种找到代价函数最优解的方法。

梯度下降原理

代价函数是一座山,我们站在山上某个点上,我们环视四周,从上往下看,找到一个方向,向下走,下降得最快,直到下降到最底部。

梯度下降步骤

确定向下 每一步的步长,我们称作learning rate;

给定一个初始值(到山上某个点去);

确定一个向下的方向,向下走一步,步长为step 2规定的步长;

更新当前位置,回到step 3继续;

当下降的高度小于某个定义的值(比如0),则停止下降。

梯度下降算法

repeat util convergence: {

  θj:=θj−α∂∂θjJ(θ0,θ1) (simultaneously update j=0,j=1)

}

其中,α为learning rate,∂∂θjJ(θ0,θ1)是代价函数J(θ0,θ1)在θj方向的偏导数。

梯度下降算法特点

初始点不同,获得的最小值也不同,因此梯度下降算法求得的只是局部最小值;

越接近最小值,下降速度越慢(偏导数越来越小)

梯度下降过程



如图,按照X一步步下降,起始点不同,下降到的最低点也可能不同。

需要注意的点

α值该如何选择?会有什么影响?

答: 如果取得一个合适的learning rate, 则代价函数应该越来越小(下降),正确做法是实时观察代价函数变化,如果代价函数变小了,则learning rate取得合适,如果代价函数变大了,则应该减小learning rate的值。

如果learning rate 太小了,梯度下降就会很慢,如果learning rate太大,那么梯度下降可能掠过最小值,就可能出现无法收敛,甚至出现发散的现象。



如果(θ0,θ1)已经处于局部最小值,那么(θ0,θ1)会如何变化?

答: leave (θ0,θ1) unchanged,因为已经在局部最小值,则导数肯定为0,则(θ0,θ1)不会变化。

固定learning rate梯度下降如何收敛?

答: 在convex函数(凸函数)底部,我们可以看到偏导数接近与0,因此最小值时,我们可以得到,

θj:=θj−α∗0

越到底部,偏导数越小。因此固定步长时,收敛到底部时下降速度会越慢(特点中提到过),因此,无需慢慢减小α的值。



线性梯度下降

高数复习

开始之前,我们先来复习一点高数知识,

复合函数求导法则

假设y=f(u),u=φ(x),且f(u)和φ(x)均可导,则复合函数y=f(φ(x))的导数为:

dydx=dydududx 或 y′=f′(u)φ′(x)

如果函数u=φ(t)及v==ψ(t)都在点t可导,函数z=f(u,v)在对应(u,v)具有连续偏导数,则复合函数z=f[φ(t),ψ(t)]在点t可导,且,

dzdt=∂z∂ududt+∂z∂vdvdt

和的导数等于导数的和

复习完毕,我们继续

(TODO:高数复习篇)

线性回归梯度下降

假设函数:

hθ(x)=θ0+θ1x

代价函数:

J(θ0,θ1)=12m∑m1(hθ(xi)−yi)2

梯度下降算法:

repeat util convergence: {

  θj:=θj−α∂∂θjJ(θ0,θ1) (simultaneously update j=0,j=1)

}

在线性回归中,我们使用真实的代价函数和假设函数可以推导出梯度下降方程如下:

repeat util convergence: {

  θ0:=θ0−α1m∑m1(hθ(xi)−yi)

  

  θ1:=θ1−α1m∑m1((hθ(xi)−yi)xi)

}

推导过程关键在于如何求∂∂θjJ(θ0,θ1),

∂∂θjJ(θ0,θ1)=∂∂θj12m∑m1(hθ(xi)−yi)2

假设f(θ)=hθ(xi)−yi ,则,

∂∂θjJ(θ0,θ1)=∂∂θj12m∑m1f2(θ)=12m∗2f(θ)∑m1f′(θ)=1mf(θ)∑m1f′(θ)

因此

j=0,

f(θ)∑m1f′(θ)=(hθ(xi)−yi)∑m1∂∂θ0(hθ(xi)−yi),

∑m1∂∂θ0(hθ(xi)−yi)=∑m1∂∂θ0(θ0+θ1xi−yi)=∑m11,那么,

θ0:=θ0−α1m∑m1(hθ(xi)−yi)

j=1,

f(θ)∑m1f′(θ)=(hθ(xi)−yi)∑m1∂∂θ1(hθ(xi)−yi),

∑m1∂∂θ1(hθ(xi)−yi)=∑m1∂∂θ1(θ0+θ1xi−yi)=∑m1xi,那么,

θ1:=θ1−α1m∑m1((hθ(xi)−yi)xi)

推导结束。

具体怎么使用,请听下回分解。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