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记录人生的一段黑历史

2017-07-02 10:53 288 查看
知乎上很多人都把学车当作自己的人生的一段黑历史。为什么是黑历史的,我总结大抵以下几个原因:

1)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的我们都是家中的乖宝,成绩上的佼佼者,很少有挫败感。尤其大学时代,更是自由思想泛滥,没有对错,很少受责备。

2)学车的教练都是初中没毕业的社会上的所谓势利的“小市民”,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没有素质、不懂教学方法、不懂因人而异、不懂关怀,一旦落在这帮“孙子”手里,自然少不了“蹂躏”。

黑历史之所以“黑”,就是1)、2)的落差和矛盾所致。

以上是我的“黑历史”的思维导图。



经历过“黑历史”后,我的思考总结如下:

1、不要自我感觉良好。

少废话、直接上图。



那只是心里作用,想想我们高中、大学里的考试,越是考试后感觉做的很差、某个题目的细节没做好,往往总成绩下来都考的不错。

2、心理素质差、很大程度是自己的原因——想的太多、做的太少。

我的症状,也是我看到绝大多数知乎网友的症状——

学车的时候太在意教练的评价和一同学车学友的态度。比如:

1)教练怎么又骂我了,哪里不对了,靠,真TM烦人;

2)我做错动作了,人家会不会笑话我“傻瓜”;

教练天天说“真笨”,慢慢都感觉自己变“笨”了。

实际想想,人的一生少说有80年以上,教练和你见面的时间也就累计下来不到一周的时间,他再无礼、再NB、再SB也罢,无非是人的一生中的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过客而已。

比如:现在问你,你初二生物老师是男的、女的?叫什么名字?估计都需要花一定时间去想清楚,甚至大抵已经记不起来了。当时可是交过自己一年或者二年以上的老师呢。

明白了人生过客的道理,打、骂、侮辱任TM去吧,老子不在乎。把关键技术学到手、烂熟于心,并且锻炼自己要有脸皮厚、“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心态。

考试之前各种想象

1)考过了怎么打电话告知老婆,说什么,什么心情,如何庆祝等等。

2)考不过该如何弄,多难过,会不会哭,怎么和老婆、家人交代。

想那么多,无非增加自己的焦虑,内心的焦虑对自己的心理是一种旷日持久的煎熬。要转移下注意力,闭目养神、深呼吸、转移注意力的方式缓解焦虑。

一旦上了车,也是要抛弃杂念,“人车合一”完成各个科目、顺利停车。

3、记忆是有遗忘周期的,好记忆不如烂笔头。

我承认自己不是过目不忘的人,确切的说,是需要花费比别人更多1倍的时间才能记住东西的人。我经历过中考失败、高考失败、考研失败。对于学车考试路线,我除了跟随教练逐圈训练外,心里默默记住每个科目在每个考场的位置,并回家的路上在手机上记录下。

因为周一——周五的工作任务繁重,周末的两个半天的学车真的会忘记上周或者上上周学的“动作要领”和“规范”。

所以,记忆不下就写下来吧。

4、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正如星爷《少林足球》中的经典台词——“你们可以打我、可以骂我,但是不能侮辱我”。我还是装了“孙子”,没有顽强抵抗。每天接受教练的骂、打、侮辱。我只能说:期望快点、早点结束,没有办法的办法。

现在想想,忍忍就过去了,狗咬你一口,难道你还要反咬他一口吗?

没有必要,毕竟这也会过去。

5、学会和“小市民”打交道

我眼中的“小市民”不是那些憨厚、朴实的劳动人民,因为我自己老家也是种地的农村家庭。我知道地道的老百姓的内心的质朴和心地的善良。

我说的“小市民”是指那些,通过当兵、做生意由农村发迹到二、三线城市,变得狂妄自大、飞扬跋扈,瞧不起农村。他们的眼里只有:“公务员、医生、有钱人才是NB的职业,其他都是垃圾。”

这种“小市民”是社会的毒瘤,他们普遍不读书、没有文化、没有思想,并固执的坚持自己认为的都是对的。他们见到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嘴脸,卑躬屈膝、趋炎附势。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 奴隶因为受到了压迫,所以他们在当自己变成奴隶主以后就会变本加厉的摧残别人。”

但是,我们免不了和这些人打交道。我的原则是:

1)多听,能不说就不说。

2)即便要说,不要较真,点到为止。

3)尽量避免和“毒瘤”打交道。

4)不要使自己堕落,要有思想,不要把自己变成“小市民”。

6、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科目挂掉后,看得最多的是鸡汤文。

比如“挂掉科二、科三,比起那些基础不扎实侥幸拿到驾照,着急上道出事故的考友,应该真心感激重考对基础夯实的重要性”。

“只有每天在基础上下足功夫才能得到特别高级的结果”。

“我们无法等到万事具备再出发,但这绝不是我们仓促上阵的借口”。

夯实基础,心中每天走一遍、走几遍动作要领,考试就在心中,一切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小结

本是非常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可能于我而言,的确是毕业后的周期非常长的“一道坎”,过了回头看发现,也就那样。

权当一段有趣的回忆吧。

20170702 10:54 于家中床前

作者:铭毅天下

转载请标明出处,原文地址:

http://blog.csdn.net/laoyang360/article/details/74093052

如果感觉本文对您有帮助,请点击‘顶’支持一下,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写作最大的动力,谢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