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运维架构 > Linux

Linux 学习记录 一(安装、基本文件操作).

2017-06-14 22:31 639 查看
Linux distributions主要分为两大系统,一种是RPM方式安装软件的系统,包括Red Hat,Fedora,SuSE等都是这类;一种则是使用Debian的dpkg方式安装软件的系统,包括Debian、Ubuntu、B2D等等。



底下列出几个主要的Linux distributions 发行者地址:

Red Hat:http://www.redhat.com

Suse:https://www.suse.com

Febora:https://getfedora.org/

CentOS:http://www.centos.org/

Debian:http:www.debian.org/

Ubuntu:http://www.ubuntu.com/

Gentoo:http://www.gentoo.org/

备注:如果是个人学习使用的话,建议使用社群单位发行版的即可。如果是做服务器使用,推荐使用商业版,比较稳定,比较少bug。

1、虚拟机vmware下载地址:
https://my.vmware.com/web/vmware/free#desktop_end_user_computing/vmware_workstation_player/12_0|PLAYER-1256|product_downloads

远程文件使用的是:Xshell 和 Xftp

2、系统命令:
ifconfig eth0 192.168.109.109 临时修改IP地址(临时修改,重启网卡或服务器后又会还原)

arch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1)
uname -m 显示机器的处理器架构(2)
uname -r 显示正在使用的内核版本
dmidecode -q 显示硬件系统部件 - (SMBIOS / DMI)
hdparm -i /dev/hda 罗列一个磁盘的架构特性
hdparm -tT /dev/sda 在磁盘上执行测试性读取操作
cat /proc/cpuinfo 显示CPU info的信息
cat /proc/interrupts 显示中断
cat /proc/meminfo 校验内存使用
cat /proc/swaps 显示哪些swap被使用
cat /proc/version 显示内核的版本
cat /proc/net/dev 显示网络适配器及统计
cat /proc/mounts 显示已加载的文件系统
lspci -tv 罗列 PCI 设备
lsusb -tv 显示 USB 设备
date 显示系统日期
cal 2007 显示2007年的日历表
date 041217002007.00 设置日期和时间 - 月日时分年.秒
clock -w 将时间修改保存到 BIOS
uname -a 查看Linux内核版本命令
lsb_release -a 查看Linux系统版本的命令

3、要让IP地址永久生效: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4、开启SSH服务,SSH为Secure Shell 的缩写,由IETF的网络工作小组做制定。建立在应用层和传输层基础上的安全协议。

查看SSH是否安装:rpm -qa | grep ssh

安装SSH:yum install openssh-server

启动服务:service sshd start

停止服务:service sshd stop

重启SSH服务:service sshd restart

查看是否启动22端口:netstat -antulp | grep ssh

设置SSH 服务为开机启动:chkconfig sshd on

5、Linux名字的由来,是当时作者将初版的Linux发布在网上,供别人下载完善,而那个核心文件夹就叫Linux,就这么叫着了。而为什么Linux的吉祥物是一只企鹅呢?是因为当时大家要发行稳定版的Linux的时候询问作者将什么动物作为吉祥物,而作者对小时候在动物园被企鹅咬了一口印象深刻,竟然就选择将企鹅作为Linux的吉祥物了。Linux是一套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的类Unix操作系统,是一个基于POSIX和UNIX的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线程和多CPU的操作系统;运行主要的UNIX工具软件、应用程序和网络协议。

6、Linux发行版简单点就是将Linux内核与应用软件做一个打包。

7、Linux系统有7个运行级别(runlevel):

运行级别0:系统停机状态,系统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0,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运行级别1:单用户工作状态,root权限,用于系统维护,禁止远程登陆

运行级别2:多用户状态(没有NFS)

运行级别3:完全的多用户状态(有NFS),登陆后进入控制台命令行模式

运行级别4:系统未使用,保留

运行级别5:X11控制台,登陆后进入图形GUI模式

运行级别6:系统正常关闭并重启,默认运行级别不能设为6,否则不能正常启动

8、Linux关机

sync 将数据由内存同步到硬盘中

shutdown 关机指令

shutdown -h 10 '系统将在10分钟后关机' 系统将在10分钟后关机,并子页面上显示

shutdown -h now或者halt 立马关闭系统

shutdown -h 20:25

shutdown -r now或者reboot 系统立马重启

9、目录结构
[b]

[/b]

/bin 常用命令目录
/dev:连接外部设备的目录
/boot、/etc:系统中的 配置文件
/usr :相当于windows中的program files
/root 超级管理员操作目录
/bin,/sbin,/user/bin,/user/sbin:系统预设的执行文件的放置目录
/var 存放日志的目录

/代表根目录
./代表当前的目录
../代表上一层目录

10、Linux文件属性
我们可以用 ll 或者ls -l 来显示一个文件的属性以及文件所属的用户和组

d 表示目录

- 表示文件

/ 表示链接文档

b 表示为装置文件中可供储存的接口设备(可随机存取装置)(不理解)

c 表示为装置文件里面的串行端口设备 (键盘、鼠标等)

接下来的字符以3个为一组,rwx的组合,r代表read 、w代表write、x代表execute
9位文件属性,第0位确定文件类型
第1-3位确定该文件的所有者
第4-5位确定该文件的所有者的同组用户
第7-9位确定其他用户的权限

同时,Linux系统中,用户是按组分类的,一个用户属于一个或者多个组。对于root用户来说,一般情况下,文件的权限对其不起作用

更改文件属组 : chgrp [-R] 属组名 -R 代表目录下的所有文件的属组都会修改

更改文件属主: chown [-R] 属主名 文件名 chown [-R] 属主名:属组名 文件名

更改文件属性 chmod 777 文件

除了普通的r w x的文件权限外,Linux操作系统还有 t / s两种



当 s 这个标识符出现在 own、group 时,表示执行者在执行二进制文件时,获得该own、Group的权限支持。当然,如果执行者没有x的权限,那这个s或者t也就变成了空权限。t 只对目录生效,表示只有该目录的拥有者以及root 可以删除该目录

4 为 SUID

2 为 SGID

1 为 SBIT

加入具有SUID的权限 chmod 4755 test
加入具有SUID/SGID的权限 chmod 6755 test
加入SBIT的权限 chmod 1755 test
具有空的 SUID/SGID权限 chmod 7666 test

11、基础目录命令

列出目录: ls [-a/-d/-l] 目录名称 不填目录名称表示列出当前目录,-a 表示全部文件,包括隐藏目录、-d 表示仅列出目录本身、-l 长数据串列出(这个也能写成ll)

切换目录:cd [相对路径或者绝对路径]

显示当前所在的目录 :pwd Print Working Directory

显示当前的目录连接档 :pwd -P

创建目录 :mkdir 目录名称

同时创建两个目录: mkdir dir1 dir2

创建一个目录树: mkdir -p /tmp/dir1/dir2

删除空[级联删除]目录: rmdir [-p] 目录名称

复制文件或目录 :cp source(源文件) destination(目标文件)

复制文件时,若目标文件已经存在则询问是否覆盖:cp -i source(源文件) destination(目标文件)

连同文件的属性(权限、用户、时间)一起复制过去,而非使用默认属性(备份常用):cp -p source(源文件) destination(目标文件)

建立一个快捷方式: cp -s 源文件 快捷方式名称

强制移除文件或目录不管是否是空白目录: rm -rf 目录名称

重命名文件夹(强制/询问/更新):mv [-fir] 源文件名 新文件名

由第一行/最后一行开始显示文件内容: cat /tac 目录名称

显示行号: nl

创建空文件 tough 1.txt(默认更新三个时间) 或者 vim 1.txt

系统环境变量 :echo $PATH

显示文件前面几行: head [-n number] 文件

不包括后面一百行: head -n -100 文件

取出11到20行: head -n 20 文件 | tail -n 10 (管线的意思是前面所输出的信息交由后面继续使用)

目前用户在建立文件或者文件夹时的默认权限值 umask / umask -S

建立文件时:(-rw-rw-rw-)-(-----w--w-)= -rw-r--r--

建立的目录时:(drwxrwxrwx)-(d----w--w-)=drwxr-xr-x

修改umask: umask 002

locate: 是根据Linux 下的数据库文件 /var/lib/mlocate来查询,该数据库文件一天更新一次,可能你查询的内容因为未及时更新查找不到,可以手动更新数据库

updatedb :手动更新数据库

find / -name file1 :从 '/' 开始进入根文件系统搜索文件和目录

find / -user user1 :搜索属于用户 'user1' 的文件和目录

find /home/user1 -name \*.bin: 在目录 '/ home/user1' 中搜索带有'.bin' 结尾的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atime +100 :搜索在过去100天内未被使用过的执行文件

find /usr/bin -type f -mtime -10 :搜索在10天内被创建或者修改过的文件

find / -name \*.rpm -exec chmod 755 '{}' \: 搜索以 '.rpm' 结尾的文件并定义其权限

find / -xdev -name \*.rpm 搜索以 '.rpm' :结尾的文件,忽略光驱、捷盘等可移动设备

locate \*.ps 寻找以 '.ps' 结尾的文件 - 先运行 'updatedb' 命令

11、系统用户账号的管理

添加新的账号 :useradd 选项 用户名

useradd -d /usr/jomoo -m -g jomoo -G root jomoo

-c 添加一段注释性描述
-d 指定用户主目录,如果该用户目录不存在,则使用-m选项,创建主目录
-g 指定用户组
-G 指定所属的附加组
-s 指定登录的Shell
-u 指定用户的用户号

删除账号:userdel [-r] 用户名

-r 作用是把用户的主目录一起删除

修改账号:usermod 选项 用户名

修改账号和添加账号相似,选项也相同

管理密码(刚创建的账号因为没有密码,被系统锁定,无法使用,必须为其制定口令后方可使用):

passwd 选项 用户名

-l 锁定口令、即禁用账号
-u 口令解锁
-d 使账号无口令
-f 强迫用户下次登录时修改口令

root 用户可以管理所有成员的命令,格式如上,个人账户仅可以修改自己的密码,直接输入passwd即可。个人账号修改密码的时候需要自己原密码,而root账户不需要知道原来密码

切换用户:su 用户名 如果用户名不填的话默认root,root转普通用户不需要输入密码,普通用户转root需要输入密码 ,如果需要图形界面的支持需要在切换用户前执行 xhost +

12、系统用户组的管理(用户组可以在/etc/group文件中查看)

新增一个用户组: groupadd 选项 用户组

-g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
-o 一般与-g选项同时使用,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

删除一个已有的用户组: groupdel 用户组

修改用户组的属性 groupmod 选项 用户组

-g 指定新用户组的组标识号
-o 一般与-g选项同时使用,表示新用户组的GID可以与系统已有用户组的GID相同。
-n 重命名用户组
groupmod -n group2 group3(将group3改名为group2)

切换用户组 newgrp root

/etc/passwd 记录着用户的一些基本属性

用户名:口令:用户标识号:组标识号:注释性描述:主目录:登录Shell
用户名:大小写字母 、/、数字组成,不能用 : ,不建议使用连字符- + .
用户标识符:一般情况下与用户一一对应,0为root用户,1-99为系统保留管理员用户。默认从0-65535
登录shell :用户登陆后,要启动一个进程,负责将用户的操作传给内核,这个进程是用户登录到系统后运行的命令解释器或某个特定的程序,即Shell。
系统中有一类用户称为伪用户,他们在/etc/passwd 中也占有一条记录,但是不能登录,因为他们的登录shell为空,他们的存在主要是方便系统管理,满足相应的系统进程对文件宿主的要求,常见的伪用户如下所示:

bin 拥有可执行的用户命令文件
sys 拥有系统文件
adm 拥有帐户文件
uucp UUCP使用
lp lp或lpd子系统使用
nobody NFS使用

/etc/shadow 用户的密码信息

登录名:加密口令: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小时间间隔:最大时间间隔:警告时间:不活动时间:失效时间:标志
最后一次修改时间:最后一次修改口令距离某个时间点的天数。
最小时间间隔:两次修改口令之间所需要的最小天数
最大时间间隔:口令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警告时间:字段表示的是从系统开始警告用户到用户密码正式失效之间的天数。
不活动时间:表示的是用户没有登录活动但账号仍能保持有效的最大天数。
失效时间:字段给出的是一个绝对的天数,如果使用了这个字段,那么就给出相应账号的生存期。期满后,该账号就不再是一个合法的账号,也就不能再用来登录了。

/etc/group 用户组的所有信息

组名:口令:组标识号:组内用户列表

12、Linux磁盘管理

Linux支持的文件系统有哪些:ls -l /lib/modules/$(uname -r)/kernel/fs
cat /proc/filesystems:查看已经加载到内存中的文件系统
lsblk :列出本系统所有磁盘和磁盘内的分区信息
df:列出文件系统的整体磁盘使用量
du:列出磁盘空间使用量
fdisk:用于磁盘分区

df [-ahikHTm] [目录或文件名]

-a :列出所有的文件系统,包括系统特有的 /proc 等文件系统;
-k :以 K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m :以 MBytes 的容量显示各文件系统;
-h :以人们较易阅读的 GBytes, MBytes, KBytes 等格式自行显示;
-H :以 M=1000K 取代 M=1024K 的进位方式;
-T :显示文件系统类型, 连同该 partition 的 filesystem 名称 (例如 ext3) 也列出;
-i :不用硬盘容量,而以 inode 的数量来显示

du [-ahskm] 文件或目录名称

-a :列出所有的文件与目录容量,因为默认仅统计目录底下的文件量而已。
-h :以人们较易读的容量格式 (G/M) 显示;
-s :列出总量而已,而不列出每个各别的目录占用容量;
-S :不包括子目录下的总计,与 -s 有点差别。
-k :以 K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m :以 MBytes 列出容量显示;

tmpfs:其实这是一个临时文件系统,驻留于内存中,使用它可以提高文件访问速度,并能保证重启时会自动清除这些文件。只不过驻留在这里的文件是容易丢失的,也可以认为这里就是内存,这个临时文件系统挂载在/dev/shm下。

临时改变虚拟内存大小: mount -o remount,size=180M tmpfs /dev/shm
永久改变虚拟内存大小:vi /etc/fstab //编辑/etc/fstab, 把tmpfs这一行改为:

tmpfs /dev/shm tmpfs defaults,size=180M 0 0


磁盘的挂载与删除

挂载:mount [-t 文件系统] [-L Label名] [-o 额外选项] [-n] 装置文件名 挂载点
[root@www ~]# mkdir /mnt/hdc6
[root@www ~]# mount /dev/hdc6 /mnt/hdc6
卸载:umount [-fn] 装置文件名或挂载点
-f :强制删除
-n : 不升级 /etc/mtab 情况下删除
umount /dev/hdc6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