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Java开发

Java实现堆排序

2017-05-03 13:54 295 查看



Java实现堆排序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n个关键字序列Kl,K2,…,Kn称为(Heap),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1)ki<=k(2i)且ki<=k(2i+1)(1≤i≤ n/2),当然,这是小根堆,大根堆则换成>=号。//k(i)相当于二叉树的非叶子结点,K(2i)则是左子节点,k(2i+1)是右子节点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 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关键字。

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① 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② 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
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
,且满足R[1..n-1].keys≤R
.key ③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大根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①建堆,建堆是不断调整堆的过程,从len/2处开始调整,一直到第一个节点,此处len是堆中元素的个数。建堆的过程是线性的过程,从len/2到0处一直调用调整堆的过程,相当于o(h1)+o(h2)…+o(hlen/2) 其中h表示节点的深度,len/2表示节点的个数,这是一个求和的过程,结果是线性的O(n)。 ②调整堆:调整堆在构建堆的过程中会用到,而且在堆排序过程中也会用到。利用的思想是比较节点i和它的孩子节点left(i),right(i),选出三者最大(或者最小)者,如果最大(小)值不是节点i而是它的一个孩子节点,那边交互节点i和该节点,然后再调用调整堆过程,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调整堆的过程时间复杂度与堆的深度有关系,是lgn的操作,因为是沿着深度方向进行调整的。
③堆排序:堆排序是利用上面的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首先是根据元素构建堆。然后将堆的根节点取出(一般是与最后一个节点进行交换),将前面len-1个节点继续进行堆调整的过程,然后再将根节点取出,这样一直到所有节点都取出。堆排序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因为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是O(n)(调用一次);调整堆的时间复杂度是lgn,调用了n-1次,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2]

代码实现:
package algorithm;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rivate static int[] sort=new int[]{1,0,10,20,3,5,6,4,9,8,12,
17,34,1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uildMaxHeapify(sort);
heapSort(sort);
print(sort);
}

private static void buildMaxHeapify(int[] data){
//没有子节点的才需要创建最大堆,从最后一个的父节点开始
int startIndex=getParentIndex(data.length-1);
//从尾端开始创建最大堆,每次都是正确的堆
for(int i=startIndex;i>=0;i--){
maxHeapify(data,data.length,i);
}
}

/**
*创建最大堆
*
*@paramdata
*@paramheapSize需要创建最大堆的大小,一般在sort的时候用到,因为最多值放在末尾,末尾就不再归入最大堆了
*@paramindex当前需要创建最大堆的位置
*/
private static void maxHeapify(int[] data,int heapSize,int index){
//当前点与左右子节点比较
int left=getChildLeftIndex(index);
int right=getChildRightIndex(index);

int largest=index;
if(left<heapSize&&data[index]<data[left]){
largest=left;
}
if(right<heapSize&&data[largest]<data[right]){
largest=right;
}
//得到最大值后可能需要交换,如果交换了,其子节点可能就不是最大堆了,需要重新调整
if(largest!=index){
int temp=data[index];
data[index]=data[largest];
data[largest]=temp;
maxHeapify(data,heapSize,largest);
}
}

/**
*排序,最大值放在末尾,data虽然是最大堆,在排序后就成了递增的
*
*@paramdata
*/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data){
//末尾与头交换,交换后调整最大堆
for(int i=data.length-1;i>0;i--){
int temp=data[0];
data[0]=data[i];
data[i]=temp;
maxHeapify(data,i,0);
}
}

/**
*父节点位置
*
*@paramcurrent
*@return
*/
private static int getParentIndex(int current){
return(current-1)>>1;
}

/**
*左子节点position注意括号,加法优先级更高
*
*@paramcurrent
*@return
*/
private static int getChildLeftIndex(int current){
return(current<<1)+1;
}

/**
*右子节点position
*
*@paramcurrent
*@return
*/
private static int getChildRightIndex(int current){
return(current<<1)+2;
}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int[] data){
int pre=-2;
for(int i=0;i<data.length;i++){
if(pre<(int)getLog(i+1)){
pre=(int)getLog(i+1);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data[i]+"|");
}
}

/**
*以2为底的对数
*
*@paramparam
*@return
*/
private static double getLog(double param){
return Math.log(param)/Math.log(2);
}
}


堆排序(Heapsort)是指利用堆积树(堆)这种数据结构所设计的一种排序算法,它是选择排序的一种。可以利用数组的特点快速定位指定索引的元素。堆分为大根堆和小根堆,是完全二叉树。大根堆的要求是每个节点的值都不大于其父节点的值,即A[PARENT[i]] >= A[i]。在数组的非降序排序中,需要使用的就是大根堆,因为根据大根堆的要求可知,最大的值一定在堆顶。

n个关键字序列Kl,K2,…,Kn称为(Heap),当且仅当该序列满足如下性质(简称为堆性质): (1)ki<=k(2i)且ki<=k(2i+1)(1≤i≤ n/2),当然,这是小根堆,大根堆则换成>=号。//k(i)相当于二叉树的非叶子结点,K(2i)则是左子节点,k(2i+1)是右子节点
若将此序列所存储的向量R[1..n]看做是一棵完全二叉树的存储结构,则堆实质上是满足如下性质的完全二叉树: 树中任一非叶子结点的关键字均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若存在)结点的关键字。

堆排序利用了大根堆(或小根堆)堆顶记录的关键字最大(或最小)这一特征,使得在当前无序区中选取最大(或最小)关键字的记录变得简单。

(1)用大根堆排序的基本思想 ① 先将初始文件R[1..n]建成一个大根堆,此堆为初始的无序区 ② 再将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即堆顶)和无序区的最后一个记录R
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1]和有序区R
,且满足R[1..n-1].keys≤R
.key ③由于交换后新的根R[1]可能违反堆性质,故应将当前无序区R[1..n-1]调整为堆。然后再次将R[1..n-1]中关键字最大的记录R[1]和该区间的最后一个记录R[n-1]交换,由此得到新的无序区R[1..n-2]和有序区R[n-1..n],且仍满足关系R[1..n-2].keys≤R[n-1..n].keys,同样要将R[1..n-2]调整为堆。
直到无序区只有一个元素为止。

(2)大根堆排序算法的基本操作: ①建堆,建堆是不断调整堆的过程,从len/2处开始调整,一直到第一个节点,此处len是堆中元素的个数。建堆的过程是线性的过程,从len/2到0处一直调用调整堆的过程,相当于o(h1)+o(h2)…+o(hlen/2) 其中h表示节点的深度,len/2表示节点的个数,这是一个求和的过程,结果是线性的O(n)。 ②调整堆:调整堆在构建堆的过程中会用到,而且在堆排序过程中也会用到。利用的思想是比较节点i和它的孩子节点left(i),right(i),选出三者最大(或者最小)者,如果最大(小)值不是节点i而是它的一个孩子节点,那边交互节点i和该节点,然后再调用调整堆过程,这是一个递归的过程。调整堆的过程时间复杂度与堆的深度有关系,是lgn的操作,因为是沿着深度方向进行调整的。
③堆排序:堆排序是利用上面的两个过程来进行的。首先是根据元素构建堆。然后将堆的根节点取出(一般是与最后一个节点进行交换),将前面len-1个节点继续进行堆调整的过程,然后再将根节点取出,这样一直到所有节点都取出。堆排序过程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因为建堆的时间复杂度是O(n)(调用一次);调整堆的时间复杂度是lgn,调用了n-1次,所以堆排序的时间复杂度是O(nlgn)[2]

代码实现:
package algorithm;

public class HeapSort {
private static int[] sort=new int[]{1,0,10,20,3,5,6,4,9,8,12,
17,34,1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buildMaxHeapify(sort);
heapSort(sort);
print(sort);
}

private static void buildMaxHeapify(int[] data){
//没有子节点的才需要创建最大堆,从最后一个的父节点开始
int startIndex=getParentIndex(data.length-1);
//从尾端开始创建最大堆,每次都是正确的堆
for(int i=startIndex;i>=0;i--){
maxHeapify(data,data.length,i);
}
}

/**
*创建最大堆
*
*@paramdata
*@paramheapSize需要创建最大堆的大小,一般在sort的时候用到,因为最多值放在末尾,末尾就不再归入最大堆了
*@paramindex当前需要创建最大堆的位置
*/
private static void maxHeapify(int[] data,int heapSize,int index){
//当前点与左右子节点比较
int left=getChildLeftIndex(index);
int right=getChildRightIndex(index);

int largest=index;
if(left<heapSize&&data[index]<data[left]){
largest=left;
}
if(right<heapSize&&data[largest]<data[right]){
largest=right;
}
//得到最大值后可能需要交换,如果交换了,其子节点可能就不是最大堆了,需要重新调整
if(largest!=index){
int temp=data[index];
data[index]=data[largest];
data[largest]=temp;
maxHeapify(data,heapSize,largest);
}
}

/**
*排序,最大值放在末尾,data虽然是最大堆,在排序后就成了递增的
*
*@paramdata
*/
private static void heapSort(int[] data){
//末尾与头交换,交换后调整最大堆
for(int i=data.length-1;i>0;i--){
int temp=data[0];
data[0]=data[i];
data[i]=temp;
maxHeapify(data,i,0);
}
}

/**
*父节点位置
*
*@paramcurrent
*@return
*/
private static int getParentIndex(int current){
return(current-1)>>1;
}

/**
*左子节点position注意括号,加法优先级更高
*
*@paramcurrent
*@return
*/
private static int getChildLeftIndex(int current){
return(current<<1)+1;
}

/**
*右子节点position
*
*@paramcurrent
*@return
*/
private static int getChildRightIndex(int current){
return(current<<1)+2;
}

private static void print(int[] data){
int pre=-2;
for(int i=0;i<data.length;i++){
if(pre<(int)getLog(i+1)){
pre=(int)getLog(i+1);
System.out.println();
}
System.out.print(data[i]+"|");
}
}

/**
*以2为底的对数
*
*@paramparam
*@return
*/
private static double getLog(double param){
return Math.log(param)/Math.log(2);
}
}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