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Python开发

PAT(Python)-1015:德才论(25)

2017-04-14 17:02 218 查看
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一段著名的“德才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现给出一批考生的德才分数,请根据司马光的理论给出录取排名。

输入格式:

输入第1行给出3个正整数,分别为:N(<=105),即考生总数;L(>=60),为录取最低分数线,即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L的考生才有资格被考虑录取;H(<100),为优先录取线——德分和才分均不低于此线的被定义为“才德全尽”,此类考生按德才总分从高到低排序;才分不到但德分到线的一类考生属于“德胜才”,也按总分排序,但排在第一类考生之后;德才分均低于H,但是德分不低于才分的考生属于“才德兼亡”但尚有“德胜才”者,按总分排序,但排在第二类考生之后;其他达到最低线L的考生也按总分排序,但排在第三类考生之后。

随后N行,每行给出一位考生的信息,包括:准考证号、德分、才分,其中准考证号为8位整数,德才分为区间[0, 100]内的整数。数字间以空格分隔。

输出格式:

输出第1行首先给出达到最低分数线的考生人数M,随后M行,每行按照输入格式输出一位考生的信息,考生按输入中说明的规则从高到低排序。当某类考生中有多人总分相同时,按其德分降序排列;若德分也并列,则按准考证号的升序输出。

提交发现无论怎么修改也不能避免测试点2,3,4超时,网上查了很多都说是Python的性能问题(?)所致。不过个人觉得还是可能有高明方法的,希望各位高手能够答疑解惑~

def ranking(x): #定义排序所用的条件以及判断顺序
sum = -x[1]-x[2] # 为了升序排列,故而取总分的负数作为参考key
a = -x[1] # 为了升序排列,故而取德分的负数作为第二参考key
b = x[0] # 学号作为第三参考key
return sum,a,b # 先总分,再德分,再学号
n, low, high = list(map(int, input().split())) # 输入学生数、低分阈值和高分阈值
l1,l2,l3,l4,bad = [],[],[],[],0 # 将学生划为4类,l1到l4分别为一等生到四等生的列表,bad表示不及格人数
for row in range(n):
i = list(map(int,input().split())) # 获取每位学生的学号与成绩
if i[1]<low or i[2]<low: # 判断是否不及格
bad += 1
else: # 对考生i按成绩划入相应列表
if i[1]>=high:
if i[2]>=high:
l1.append(i)
else:
l2.append(i)
else:
if i[2]<=i[1]:
l3.append(i)
else:
l4.append(i)
print(n-bad) # 输出排序的学生数
for li in (l1,l2,l3,l4): # 对每一类学生的列表进行内部排序并依次输出
li = sorted(li, key=ranking) # 对li中的学生按照ranking函数按题目指定的要求先总分,后德分再学号进行排序
for stu in li:
text = '{} {} {}'.format(*stu)
print(text)

测试点结果用时(ms)内存(kB)得分/满分
0答案正确23318412/12
1答案正确2931842/2
2运行超时  0/3
3运行超时  0/3
4运行超时  0/3
5答案正确2431842/2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Python P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