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英汉新闻评论语篇宏观结构和发展模式对比研究

2017-04-08 22:12 429 查看
这是选自孙海燕在海外英语上面的一篇论文的读后感和整体摘要。我主要侧重于篇章方面的描述,这篇文章比较短。

1. 摘要

这是一篇研究英汉之间新闻评论的语篇宏观结构的研究。本人之处,中英之间的宏观结构上,是有一定区别的。尤其是在语篇宏观结构、信息展开模式上,都有显著性差异。

2. 语料来源及分析

这篇文章的语料来源主要是来自于2013年7月-2014年6月共32篇文章,其中英语评论文章主要来自《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而汉语评论文章则来自《光明网》、《人民网》。而且内容缩小到各自国内的经济和教育两个领域。

就语料来讲,对于语言学,一般都是几十篇文章。但是对于我们自然语言处理来讲,一般都要上百篇、上千篇都不为多。

3.语篇宏观结构差异

修辞学家Choi曾提出英语的5种宏观交际单元:主题、证明、概述、说明、结论。

但是在这篇文章的统计中,英语主要有4种宏观结构,汉语则有6种宏观结构,我们选取其前4种对比一下:

英语汉语
主题+证明+结论引言+主题+证明+结论+补充
主题+证明+引申+结论引言+主题+证明+结论
引言+主题+证明+结论引言+说明+主题+结论
引言+证明+主题+结论引言+主题+证明+结论
从这应该能看出一部分差距。但是作者指出,不论汉语还是英语,都包括了最基本的主题、证明以及结论,各个单元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基本相同。

但是英汉的作者在宏观结构顺序安排上,有一些不同。英语作者更倾向于开篇提出主题,并且在文章宏观结构上形式也缺乏多样性。韩娱作者则更倾向于先铺垫再引出主题,文章中出现补充结构的比例也比较大。

4. 信息展开模式差异

在Kaplan的理论中,英汉写作段落组织方式存在本质区别。

东方语言的段落发展模式是不断扩展的螺旋形,弧线围绕着主题,却不直接触及主题,而是从各个角度间接的表述和论说,往往要到最后才点明主题。

英语语段则是呈直线式发展,段落多以主题句开始,主题句提出本段的中心内容,后接辅助句逐步展开,说明主题句的具体内容,期间不附加其它与主题没有直接关系的内容。Scollon、Matalene也得出相似的结论。

在这篇文章中,统计的结果如下:

在作者区分中,有75%的汉语作者采用非直线型,而67%的英语作者选择了直线型论证。但是对于具体段落数来讲,则统计结果如下:

类别汉语英语
直线型40%+60%+
非直线型50%+30%+
这其实已经 能够说明英汉之间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