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 云计算

要抓住100万软件开发者,华为公有云打算这么做

2017-03-24 19:29 295 查看


(上图为华为企业云业务部总裁杨瑞凯)华为要做公有云?华为怎么做公有云?华为做公有云有戏吗?自从2017年3月10日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在长沙华为中国生态伙伴大会2017上宣布华为将组建负责公有云的Cloud BU并在2017年强力投资打造开放的公有云后,就激起了业界强烈的关注和一连串的问题。华为在2011年成立企业BG全力拓展政企市场,当时也开始积累华为企业云的能力。2015年7月,华为举行了云服务的战略发布会,当时把公有云命名“华为企业云”。2017年3月,华为在大连和青岛相继举办了软件开发云大会,开始强势推荐华为公有云中最具特色的软件开发云。华为企业云业务部总裁杨瑞凯在3月22日华为青岛软件开发云大会上强调,华为软件开发云基于华为30多年来软件开发经验与实践,要在未来几年服务100万个软件开发者、10万家软件企业、1000家院校和培训机构,要让华为软件开发云进入相关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工具。显然,华为要用软件开发云来迅速积聚生态,从而撕开公有云的巨大市场空间。华为软件开发云的历史2015年7月30日华为企业云服务战略发布会上,华为推出了:城市云、金融云、媒资云、园区云和软件开发云。其中,软件开发云通过云服务方式面向中小软件企业、软件外包企业、互联网企业和高校等提供一站式云端DevOps平台。软件开发团队可随时随地进行项目管理、配置管理、代码检查、编译、构建、测试、部署和发布云应用软件。华为软件开发云并非凭空而来,而是建立在华为已有的内部研发能力基础之上。正如杨瑞凯所强调的华为核心能力三大变现方式:通信能力通过盒子类销售、制造能力通过终端销售以及IT能力通过云服务变现。如今,公有云的推出正是华为核心能力变现的第三个阶段,而其中的软件开发云就是重中之重。实际上华为的软件开发能力一直是隐形的皇冠:2016年华为软件收入达1800亿元,连续十五年蝉联软件百强企业之首。2006年到2015年10年间,华为累计向研发投入2400多亿元,累计专利授权达50377件。华为参加了300多个标准组织、产业联盟和开源社区,担任了280多个核心职位,累计提交了43000多篇提案。目前,华为在全球有8万多名研发人员、16个研发中心和1500个实验室,而华为内部的研发云平台,就支撑了华为研发8万人的全球化高效协同研发。华为软件开发云产品总监徐峰介绍说,华为把多年来积累的软件开发经验、理念和工具进行整合,打造的端到端研发云能大幅提升软件研发效率,例如以前每个月1亿行代码的编译时间由原来的25分钟缩短到7.5分钟、版本级的编译速度由94分钟缩短到31分钟。换言之,作为全球最大的软件组织之一,华为已经踩过了不同时代软件开发的无数坑,这些经验和解决方案汇集到华为内部就是研发云,对外输出就是软件开发云。华为软件开发五阶段华为软件开发在过去20多年来,经历了五个阶段:1989年左右的个人英雄主义阶段,1998年左右的IPD(从IBM引进的集成产品开发管理)、CMM软件工程成熟度模型和瀑布式团队开发模式,2007年的敏捷开发模式,2012年的持续交付模式以及2013年至今的DevOps开发运维全云化模式。徐峰强调,对软件工程领域来说,没有哪种研发模式是最先进的,也没有一种软件开发模式可以适用于所有的软件形态,不同的软件形态需要不同的开发与运营模式。比如,航天系统就适用于传统的瀑布式软件开发模式,因为航天系统的软件需要反复设计和验证。随着云时代的到来,面临的新挑战是互联网业务需要更快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软件开发要变得更加敏捷才能够更快适应时代的发展。敏捷软件开发打破了原有的瀑布式模型,后来又发展到持续交付模式,再通过自动化方式达到更短时间的版本交付,比如两个星期到一个月就发布一个软件版本。云时代的软件形态在变化,服务变得更小粒度,这就是微服务模式。微服务模式让软件可以实现每天交付,对微服务的开发、测试、部署和升级就变成DevOps模式。实际上在华为IT2.0阶段,华为就实现了全球业务的微服务化,再封装在Container/Docker容器里面。软件开发和交付周期从年到月到周到天再到近乎实时,这从软件工程来看就要相应顺应时代变化而变化。对于华为来说,每一次变化都是紧跟前沿,从最早的CMM软件工程方法论,到后续推动了持续交付的发展,现在随着微服务时代的到来,把整个研发流程进一步向后延展到DevOps模式。在这个过程中,华为软件开发工具也经历了从最早的单点工具到后来的端到端工具链,再到工具的全流程自动化,以及最新的工具的云化、服务化和智能化。华为软件开发经验包括支持多产品种类,涉及嵌入式系统、IT和电信软件、云计算、大数据、手机终端和IoT等;支持产品高复杂度,规模从千万级代码到上亿代码,还要满足电信级质量、性能与可靠性要求,以及复杂场景等;支持大规模团队的并行开发,跨地域协同和多文化背景等。如今,华为所有的软件开发工程经验,都汇集到了华为软件开发云中。总结来说,华为软件开发云的特色为“一多、二全、三高”:“一多”就是支持嵌入式、终端、云计算等多场景开发;“二全”是全云化和全自动化,全自动化即具备一个强大的集成平台以实现项目管理、代码托管、代码检查、测试和上线发布等全过程的自动化,全云化指软件开发工具和服务的云化,从而让不同地域的团队也能协作、实现软件开发的加速、提升软件交付的能力;“三高”就是高性能、高安全、高智能,尤其是高智能指自动软件分析等。华为软件开发云的功能华为软件开发云包括了项目管理、配置管理、代码检查、编译构建、测试管理、部署管理、发布管理和流水线等8大功能。其中,项目管理提供敏捷化项目管理的团队协作,具备多项目管理、敏捷迭代管理、需求管理、缺陷跟踪、社交化协作、多层次事务看板、多维度统计报表等功能。适用场景:敏捷交付:采用敏捷流程进行产品开发的团队,通过软件开发云项目管理服务,进行迭代计划制定、需求分析、任务分解、缺陷跟踪,高效协作开发产品。
外包协作:外包项目发包方和接包方基于软件开发云项目管理服务的同一个外包项目,进行协同开发与交付。
一站式配置管理提供安全、高可用的代码托管服务。适用场景:协同开发:面向中小企业、孵化中心,云端配置管理服务,实现协同开发。多分支管理功能和合并请求功能,彻底解决代码合并冲突的难题。
高校教学:学生无需搭配,配置管理服务提供完整的代码托管服务,同时提供丰富的代码仓库模板,学生可以迅速上手。
代码检查则提供提供代码质量管理云服务,可以在线进行多种语言的代码静态检查、代码安全检查、质量评分、代码缺陷改进趋势分析,辅助管控代码质量。适用场景:Web应用安全检查:互联网服务交付安全等级验收。
项目质量控制:项目经理迭代交付质量控制。
编译构建与代码托管无缝对接,提供配置简单的混合语言构建平台,实现一键创建、配置和执行,自动实现代码下载、静态检查、构建、打包,并实时监控构建状态。适用场景:互联网Web应用:适用于Web应用前台、后端应用程序的编译构建,支持Java、Angular JS、Node JS等语言,并支持Maven、Ant等主流构建标准。
移动终端APP:利用云端并行编译技术,快速编译构建,缩短交付周期。支持Android系列移动终端APP的编译构建。
传统应用软件:按需分配编译构建资源,提升编译构建速度;支持Linux下C/C++应用程序的编译构建,以及Windows下C/C++/C#应用程序的编译构建。
测试管理提供一体化测试解决方案,覆盖测试需求、用例管理、测试任务管理、缺陷管理,多维度评估产品质量,高效管理测试活动,保障产品高质量交付。适用场景:产品端到端测试验收:适用于产品端到端需求开发、交付、验收,保障需求全部验收,产品高质量交付。
软件交付验收:适用于软件需求方与供应商的验收工作,使用测试管理服务开展测试验收活动,及时查看需求交付、验收过程把控、产品质量。
部署管理提供一键式自动化部署,过程可视化,支持主流编程语言和技术栈,支持并行部署和流水线无缝集成,实现部署环境标准化和部署过程自动化。适用场景:简单Web应用和微服务部署:适用于Web应用程序和微服务的部署,支持Tomcat、Java、Python、NodeJS、Go、PHP、Ruby语言。
大型应用软件和网站部署:支持Linux下多服务、多组件、多层次的大型应用,用户需要自定义部署模板,定制适合自己应用的部署脚本和部署参数,并应用流水线编排各个组件的统一部署,实现全系统的自动化部署。
发布管理是软件发布管理的云服务,提供软件仓库、软件发布、软件下载、软件元数据管理等功能,通过安全可靠的软件仓库,实现软件包版本管理,提升发布质量和效率,实现产品的持续发布。适用场景:自动下载依赖包用于编译构建;编译构建包自动归档,软件包发布归档;产品包分发部署,完成编译构建和部署下载。流水线将编译构建、代码检查等项目活动进行串行或并行执行,提供云端流水线服务。适用场景包括利用流水线技术将开发过程中的多个活动按需进行关联管理,或并行或串行,按需执行、提升交付效率。值得一提的是,华为软件开发云还集成了大量社交协作开发用户体验,为90后甚至00后开发者提供了相当现代化的团队社交协作开发功能,让云时代的软件开发体验变得十分有趣好玩。华为公有云的“一核两翼”“在3月份长沙我们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华为轮值CEO徐直军公布华为今年会成立Cloud BU,这是华为在公有云服务战略上的又一个重大举措,进一步整合公司的云组织和能力,对公有云进行战略投入,为公有云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支持力度。”杨瑞凯说。杨瑞凯表示,华为公有云的发展战略将打造“一核两翼”的战略。聚焦一个核心就是“围绕数字化转型做大云服务产业”,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公有云在各行业数字化转型中的应用。两翼战略中的一“翼”指的是面向政府、央企与国企、大企业、政务云市场,充发挥华为的高端客户优势和现有运营团队优势,结合覆盖全国的云服务网络,推动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另一“翼”指的是大力发展基于中小企业的云平台,构建线上线下O2O一体化服务能力。过去,华为从通信起家,服务大企业、央企、国企和行业客户,积累了非常强的优势。而现在大家更关注对中小企业的云服务,华为企业云这5年来一直在对中小企业的云服务方面持续投入。杨瑞凯强调,随着华为服务中小企业越来越多,服务中小企业的运营能力一定能达到像华为服务大企业的同等能力。在谈到与运营商关系时,杨瑞凯表示随着客户的业务变革,企业客户对云服务的需求具有多样性,华为通过自营公有云、运营商合作公有云向企业客户提供云服务。运营商是华为的核心战略合作伙伴,运营商拥有机房、带宽和客户服务能力,华为在公有云解决方案上有很强的技术能力,帮助运营商以云服务的方式向企业和政府客户提供计算、存储、网络等服务,双方是强合作关系。在私有云方面,杨瑞凯强调华为云服务在基础设施上有强大的优势,在存储、服务器、交换等领域也很有优势,未来公有云和私有云在一个版本的框架之内,可以实现私有云一键部署转化公有云的方式,未来华为对用户和企业提供的是混合云方式。当然,现在云产业还属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中,还会有多种云形态的出现,包括华为的“驻地云”形式、“专属云”形式,都是为了适应客户需求推出不同的解决方案,最终就是提升和完善华为的公有云服务水平。如今,华为已经在国内构建了一张覆盖全国的云服务网络、所有数据中心机房都采用T3+高规格机房建设标准,华为30余年来的研发能力也通过华为软件开发云正式对外输出。华为在2017年能够提供10大类54款公有云服务,未来会进一步把企业IT应用开发能力、语音与视频通讯能力、视频能力等逐一对外输出。2017年3月,徐直军在长沙强调“用公有云为企业和政府提供服务是不可阻挡的趋势,华为不能在这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上落伍”。随着华为软件开发云全面抢占全国的软件开发者资源,以及高职院校中的未来开发者资源,无疑将带动华为公有云的长期业务。(文/宁川)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