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才适合做股权激励?

2017-03-24 00:00 218 查看
近几年,股权激励成了大中小、上市、非上市、国营、民营等各企业的争相模仿。有许多企业还没上市,刚刚找到2个合伙人,就开始四处寻找股权激励的模板、股权激励的案例;有许多企业发展比较稳定,感觉自己没有必要实施股权激励,就可以留住人才。那我们的问题来了,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才适合做股权激励?

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费用支出越来越大,但是销售始终上不去,这是第一个问题;创业元老之间出现分歧和隔阂,出现一种同苦不同甘的现状,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之为“3时代”,中国有句古话叫:“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就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候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仿佛是由一个矛盾引发了另一个矛盾,导致企业进入一个无限的恶性循环当中。

比如,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会进入平台期,这时候要规范企业的管理,就需要花费很大的代价。假如企业的规模只有5000万,需要按照一个亿的标准来构建5000万的组织架构,配备5000万的人才,配备之后企业内部开支必然会增大,但是企业的盈利收入支撑不了这样的成本开支,然后就陷入一个“3时代”。

如何破解“3时代”?如何跨越这个平台?最好的利器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一种新型的管理模式,思考如何调整企业的组织架构?股权激励的导入对这样的企业是势在必行的。

作为企业家要知道股改的核心是什么?方案设计虽然看似复杂,但是了解方案的的灵魂和核心所在,就可以设计出一套思路清晰,切实可行的股权激励方案。

第一,要避免水土不服。

我们把企业家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任正非式默默无闻型”的,不善于描绘梦想,他的激励制度是以分红为主;另一类是“马云式描绘梦想型”的,他善于把值1块钱的东西描绘出200元的价值,所以,他的股权激励政策很少采取分红,而是期权。

水土不服就是作为老板,设计的方案一定是自己能都驾驭,如果是“任正非式的老板”,那么设计的方案就以分红为主,年底都能就能兑现分红。如果是“马云式的企业家”,激励政策就多以增值权为主。方案无所谓好坏,这个方案老板能否驾驭,跟老板的个性是否相匹配决定了这个方案能够与顺利的推行。

第二,能否实现机制的流动。

这是股权激励制度区别于薪酬制度最大的不同,薪酬政策是由人力资源部编写的,他在编写的过程中没有征求其他部门的意见,或者很少考虑商业模式或者其他层次的问题,但是股权激励制度是由董事会主导并编写的,这是公司的最高战略决策部,在制定方案和政策的时候一定会通盘考虑公司的经营模式、营销策略、研发、生产,以及售后等等。

其实有很多公司很多时候很乱,并不是因为这些公司缺乏制度,而是因为这些制度都由不同的部门编写,各个部门之间不能实现“对话”。而股权激励制度就是把散落在市场部、研发部、生产部、物流部等的制度打通并串联起来,这是股权激励设计中比较重要的一点。

能否将散落在其它各个部门的制度通过股权激励实现联动,是对股权激励制度最大的考验。

第三,决胜员工的第三个8小时。

一个人一天只有24个小时,第一个8小时是在公司度过,第二个8小时是被吃饭睡觉剥夺的,第三个8小时可能在家或者其他的地方。所以,第一个8小时可以在公司内部通过一定的管理制度进行约束,即使没有很好的激励制度,依然可以保证员工努力的工作,第二个8小时如果被剥夺就会成第二个富士康,第三个8小时是最能体现股权制度能否发挥威力的地方。

员工的第三个8小时跟谁在一起,这个制度一定要得到这个人的认可,这样,这一方才会敦促员工到公司加班或者努力工作。股权激励不光是影响员工本身,还要影响到员工身边的人,得到身边的人对这种制度的认可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倡导员工前期一定要出资购股,并且同家人一同签署股权协议,这不是福利,而是一种责任和使命。

如果你设计的方案能满足以上这3个条件,就能拿来实施了,如果有一条不能满足,那么就还需要推敲一下方案的可行性。

更多内容请访问泰山管理学院官网:http://www.tms.org.cn/。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股权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