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订单可视化(智能制造、流程再造、企业信息化) 第七篇 经营班子掌舵,业务与开发分离,走向成功必备条件

2017-03-08 22:23 357 查看

1.1.  反思经验,调整战略

经过了第一阶段的经验总结后,我也阅读了很多书籍,此时的我已对各阶段业务都有较为熟悉的了解,也知道如何与业务人员打交道。很明显,此时公司到处都晚的熟人,事情就好办多了,大家都愿意帮忙了。

公司领导层面做了意义非凡的重新定位与调整,订单可视化项目总经理直抓并制定发展战略,第二点成立了以总经理助理为负责人的业务管理团队。这两项的变动直接决定了项目的走向,必定走向成功。加上我在此时已阅读过运营、流程现造、ERP、PLM系统方面的书,深知,此次意义深远。

正如书中所说,企业在实施ERP之前,需要将所有流程都梳理一次(这里,我司确实请咨询公司梳理过一次,但确没有借助信息系统落地,最后只能雪藏),此为流程再造。我也曾请求领导给我看过,流程梳理得很清晰很细,但也许这就是最终没有得到实施的最大原因,系统太大,一开始,我们并不能关注细节,我也清楚这一点,并在总助的领导下,以最快的速度抛开所有细节,先一根线拉通主干环节再说,在后面拉通主干流程是所有的业务的基础,并一致得到了公司上下的认可,化繁为简的优势立显。

书中还说过,企业在实施流程再造的时候,便是对公司所有业务的重新整理,从垂直管理架构变为以交付为目的的水平管理,此时,势必调整各方面利益。这必须要有最高领导层的坚定支持外加领导艺术,此为必要条件,没有这个,仅凭本人的一腔热血那是无济于事的。

业务团队负责人的选择在此时也变得重要,需要较好的人缘,对公司业务也要足够熟悉,能够协调各方面的资源,并对最终的争议能够下结论,而且还得专注于些。也有人说这个系统好简单,根本就没做什么,我只能微微一笑,这么多必要条件,能够成功要靠努力和信念,还要加上这些符合的偶然。

成功绝非偶然,但必然会有偶然,多有哲理的一句话。

其中,还有一点,各部门的业务需要我这边主动去找他们,他们才会上心,这也可以理解,必竟上班可不止这一件事,所以我这一块就要勤快一点,多去找他们,多站在各部门的立场思考产品的定型,并采取快速开发,快速迭代的方式进行。

1.2.  总经理制定战略,业务团队与开发团队并进

经过一期的摸索,发现开发团队很多时侯更多地在来回反复的与业务部门扯皮,且最终并无统一标准,反复开发,反复推翻做了许多无用功。通过将业务与开发分离,开发注重实现,而业务团队负责制定标准,或者在各方、各环节发生扯皮的时候,由副总领导的业务团队(重点是计划部、运营部,后期如果包括非生产线项目,应该引入科研项目管理部),统一标准,拿出最终结果。为保证项目开发过程与业务的无缝对接,项目负责人需要全程参与,并做为业务咨询团队的一份子。当然此沟通过程。

1.3.  流程再造成功的几点必要条件

订单可视化是一个针对全企业的流程再造项目,因此,会牵涉到公司各层面的利益,如果没领导层的坚定领导与支持,那就没有以后了。经过我们这近一年半的时间摸索,流程再造成功必须满足以下前提:

1.  公司最高领导的坚定支持,公司的战略高度决定的订单可视化的高度;

2.  平衡各方面关系,争取大部分人的支持,对于一些冥顽不灵的,要么调岗,要么优化(来自于某经典书籍),此为领导艺术;

3.  相对稳定的开发团队,流程再造不是一个小事情,很多企业的信息化、ERP实施不成功,都是因为没有一个稳定的团队使得流程标准化、模版化落地。原本我司花了一至两年请专业的咨询公司梳理了理想的流程,并细化到了岗位,但没有最终落地,也就只能流于表面。(太理想的东西往往实现不好,所以整理了那么多流程还不如化繁为简,先下手一边做一边添砖);

4.  需要公司主要领导专人负责,理清业务,制定标准;

5.  需要坚持、坚持、再坚持,系统化工程并一直在优化中,需要持续不断跟进,通过系统优化公司制度,也由公司制度完善系统,这是相辅相成的

订单可视化第一季大约就写到这里,第一季我更注重方法与开发经验的分享,中间并没有涉及到太多的具体业务。但这往往是最重要的,因为这个一旦走偏,其它就都是做无用功了。而第一季的内容,其实很多书都有提到过,但书只是理论,结合了经验,才能算落地。在接下来的第二季系列,我将专注于具体功能模块开发经验分享。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