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如何培养信息学奥赛学生反思

2017-03-07 20:13 225 查看
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可以很好培养学生数学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名教练员,深刻的体会到它的价值,也领会到教育的本质意义。现在刚刚带竞赛,在省里可能还可以,但是我知道自己水平不高,反思总结这两年,在教学方法和理念上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提高改进。

一、因为喜欢所以学习信息学奥赛。

学习信息奥赛是因为喜欢,不带有功利心,“觉得好玩”,而不能一开始心里想着“自主招生、高考降分”。因为喜欢就会专注,专注了就会不断挖掘,在别人看来待在机房敲代码就像“苦行僧”,而自己却乐在其中。作为教练员,应该抓住一批,真正热爱程序编程的同学,将其带到程序设计的路上来。而程序设计能力真的应该在中学培养,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中学就应该有计算思维能力,到了大学有了这个基础可以大有作为,而不是从零开始学习。

二、“让学生自己走路”,教是为了不教。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传授知识,最关键在于让学生真正会自己学习,“自己会走路”。传统授课模式的教学方式,会弱化学生自学能力,必须打破。多种教学方式结合灵活应对,我坚持“学生预习授课-讨论-教师提问补充”这样一条方式。学生预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自学能力,通过书籍、网络提前学习新内容,自己能看懂能解决的上课讲给其他同学,自己解决不了的上课时提出来,全班同学讨论,讨论时老师适当补充提示,问题解决完了,老师再提新问题,继续讨论解决。思维和能力一起提高。

表象上看减轻了教师备课负担,实际上却需要教师具备很好的知识功底和敏捷的思维能力。这种课堂老师要沿着学生的思维走,只有知识非常全面,老师才能适当时补充提示,而且提出恰当而且具有思维难度的问题,而这一切都不是现成的或者可以提前准备的。

学生把自己理解的内容讲出来,加深了他对这一部分的理解,而这种课堂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能力提升了,这又促进了他的兴趣,学生能力知识提高,这才能体现竞赛的价值,这种价值才真正吸引学生的魅力。

三、教师最高境界“不备课”。

记得我上大学,当家教,教了很多孩子,印象很深,我就提出“真正的大师不备课”,当时有人嘲笑我。今天在宋新波老师的课堂,他又说“最好的老师不备课”,不懂得人以为“老师不备课”是懒,其实根本上不懂这句的含义。

“不备课”并不是不准备上课,而是下的功夫更多,作为老师完全吃透学习内容,对知识内涵外延非常清楚,自己的高度非常高,对所学内容游刃有余,所以不备。而不备课,并不是上课没有章法,而是从思维的角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式,站在学生的思维角度重新推演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看似简单,实际相当困难,不光对知识点很清楚,对其外延内涵理解非常深刻才能做到,对教师素养要求极高,而真正能达到的寥寥,这般人可谓“大师”。

老师要想成为“大师”,就要

四、多种教学方式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教师传统授课、学生授课、上机训练、模拟考试各种方式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