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测试用例方法总结

2017-02-09 15:36 148 查看
虽然对于设计用例的各种方法的理论概念都已经足够了解,但是当项目开始需要编写测试用例时对于如何合理熟练运用各种方法还是不够明确,经验不够,对此这几天查阅了一些资料,对此做一个总结。

一. Myers提出了使用各种测试方法的综合策略:

1)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使用边界值分析方法,经验表明用这种方法设计出测试用例发现程序错误的能力最强。
【文章来源:文斯测试技术研究中心
2)必要时用等价类划分方法补充一些测试用例。
3)用错误推测法再追加一些测试用例。
4)对照程序逻辑,检查已设计出的测试用例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没有达到要求的覆盖标准,应当再补充足够的测试用例。
5)如果程序的功能说明中含有输入条件的组合情况,则一开始就可选用因果图法。

二.测试用例设计方法实例

设计用例的基本方法的理论已经很多且是一些很明了简单的概念,重点和难点是在于实际使用,以下是一些日常工作常用的方法及练习实例。

1.等价类法

实例:设有一个档案管理系统,要求用户输入以年月表示的日期。假设日期限定在1990年1月~2049年12月,并规定日期由6位数字字符组成,前4位表示年,后2位表示月。现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来测试程序的"日期检查功能"。



2.边界值

边界值法一般与等价类结合使用,如上面等价类用例中年份为1990-2049,月份为1-12,用例中年份我使用了1989和2050,月份使用了0和13,这些都是边界的数值,即是边界值法设计的用例。

3.因果图

实例:某软件规格说明书包含这样的要求:第一列字符必须是A或B,第二列字符必须是一个数字,在此情况下进行文件的修改,但如果第一列字符不正确,则给出信息L;如果第二列字符不是数字,则给出信息M。

a.首先列出原因和结果,如下:



b.有了原因和结果图后画出对应因果图,如下,(1和2不可同时出现且必有一个,所以互为异;3和11必须同时满足才能给出修改文件结果)



c.根据因果图建立判定表,如下,(共3个条件所以有2^3种规则,1和2同时满足的情况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排除此两种情况)



4.判定表驱动分析法

实例:对功率大于50马力的机器且维修记录不全或已运行10年以上的机器,应给予优先的维修处理

a.先列出条件桩和动作桩



b.根据已列出的条件桩和动作桩即可得到判定表,如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