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无题

2017-01-08 20:52 197 查看
无题

如今关于雾霾的文章铺天盖地,本文试图揭示的是,同样是雾霾当前,中外到底有何不同?

中国人常说,外国的月亮不一定就比中国圆,当然外国的雾霾也跟中国差不多,只有雾霾发生地的人文环境不一样。我们都知道,雾霾是人制造的,也是人消灭的,人不一样,未来的结果便会大不一样。

第一点不同,国外有敢于揭露雾霾真相的良心媒体和科学家,在中国不是没有,而是被消灭了。应该大家还记得,率先披露PM2.5概念的是美国大使馆,当年从外交部发言人,到各大新闻媒体都认定那是故意抹黑中国。媒体人柴静自费拍摄《穹顶之下》,没放几天就被封杀了,相关行业的科学家有站出来说句话的吗?各大新闻媒体对此统统保持沉默。

而国外就完全不一样了,看当时美国各大新闻媒体对洛杉矶的雾霾进行大肆报道,并对受害者进行深入追踪。当时加州理工大学教授——荷兰化学家阿里·哈根·施密特勇敢地站出来宣布自己的研究结果,他的结论严重威胁了那些大资本家的利益。

社会舆论是防止雾霾的第一道防线。良心科学家的坚持,勇敢记者的不懈努力,让老百姓明白雾霾的根源。而中国百姓非但不明真相,还要被御用文人大灌迷魂汤,什么“空中有霾,心中无霾”,这是狗屁逻辑。

第二点不同,人们关于雾霾产生的逻辑不一样。当时洛杉矶雾霾的研究结果是汽车尾气造成的,美国人的逻辑是,我用全价购买了车辆,交足政府税款、保险和牌照费以后,每天24小时使用是我的权利。造成尾气污染的是汽车生产厂家和炼油厂,如果限行就等于剥夺我购置车辆的资产。

而中国的逻辑是,每个老百姓都是雾霾的制造者,要做到绿色出行,不但要支持单双号限行,更要闲置私家车。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概念。汽车企业、炼油企业、钢铁企业获取巨额利润,保障产品和生产过程不产生雾霾是他们的责任,这和消费者无关。

民众的觉醒是防止雾霾的第二道防线。

第三点不同是。制造雾霾的人要为此买单,而不是受害的老百姓买单。老百姓有权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凭什么要我自己花钱买口罩,凭什么要我自己花钱买空气净化器。我全价买的汽车,全价上税,凭什么让我开一天停一天。

洛杉矶治理雾霾的时候,他们是直捣源头,那就是汽车生产企业和石油大亨。加装尾气排放设备,提高汽油标准,这要让雾霾的源头付出的代价比所有百姓多得多。

中国雾霾的源头都是国有企业,怎么对他们下得了手。就拿钢铁企业来说,国际上对中国钢铁反倾销,也就是说中国制造雾霾的钢铁企业用白菜价卖给别人,还遭别人征收高关税,这种害人害己的缺德事已经足够了,然后他们还产生雾霾。石化行业不也是这样,中国的汽油本身就有问题。

说白了就是政府的产业结构出了问题,导致产能过剩,停掉会造成浪费和工人下岗,不停的话又不断产生排放。这是根子上的问题,政府去整治,人家说这是你当年给我批的项目啊,你现在让我关了,我怎么办?银行怎么办?这不就成了一个死结了吗。

政府对雾霾源头企业的干预是防止雾霾的第三道防线。

第四点不同,老外绝对不接受自己这一代去牺牲概念,雾霾发生之日,也是百姓走上街头抗议之时。根据历史记载,洛杉矶雾霾引起全美的抗议行动,注意,是全美国,不是仅仅的洛杉矶,不是仅仅的加州,而是全美。也就是没有雾霾的地方的人们依然抗议政府的不作为,倡导环境保护。如今中国深陷雾霾当中的人们还保持沉默,唯一站出来抗议的是成都人民,似乎还被以维稳的名义抓了起来。

这里讲讲老外的逻辑,为什么要抗议政府?雾霾到底和政府有什么关系?当人们意识到制造雾霾的源头是那些商业大佬的时候,民众没有能力去和他们斗,只有逼着政府去整他们,因为百姓授权政府手里掌握国家机器。你在台上不作为,百姓就用选票把你赶下来,换一批人上去替百姓说话。这里让我们看到选票的力量了。

民众的反抗是防止雾霾的第四道防线。

第五点不同,国外雾霾受害者的集体诉讼不但发生在美国,同样发生在英国,日本,乃至今天的印度和印尼,细心的人们完全可以在网上找到相关的报道。和雾霾相关的病患者得到相应的巨额赔偿,这就导致企业对排放的重视。

中国的钢铁为什么在国际上能卖出白菜价?石化企业为什么如此腐败?是因为侵害百姓以后他们不必付出任何代价。看到身边的人一个接一个地罹患癌症死去,治疗的过程导致一个又一个家庭的破产,有人能得到补偿吗?

公共健康是防止雾霾的最后一道防线。

中国人从来都是这样,当没有明显侵害到自己利益的时候,永远保持的是沉默状态,真正得癌,也没那个精神去折腾了。于是人们在雾霾当中一个接一个地悄悄死去,或许还等着大救星来解救自己。

在我看来,如今中国的雾霾要比当年非典严重上百倍,只是用了温水煮青蛙。


石油焦

中国每年进口1000多万吨石油焦,正是这些进口垃圾造成了中国严重的空气污染。

  这是继上次大范围空气污染中的硫酸铵“走红”后,又一个在重污染天气里刷屏的新名词。究竟什么是“石油焦”?它真的是大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吗?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在网络上以“石油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前述最近广为流传的“石油焦致霾”的文章2014年就开始传播了。

  记者就相关问题请教了中国环境科学院大气专家柴发合研究员,请他详解燃烧石油焦怎样影响空气质量。

  柴发合说,石油焦是石化行业利用焦化技术,对减压渣油、二次加工尾油等重质油,进行高温深度加工后留下的固体残渣,含碳量在80%以上,热值是煤炭的1.5倍,含硫、氮和重金属等元素。行业内一般按照硫含量是否高于3%来区分高硫石油焦与低硫石油焦。低硫石油焦是一种优质紧缺资源,主要作为生产电解铝用阳极、炼钢用电极等原料,作为原料的石油焦是生产必需品。高硫石油焦主要应用于电力、玻璃、水泥、工业硅、碳化硅等行业,作为燃料使用。

  柴发合说,不可否认,由于硫含量高、二氧化硫产生浓度较大,如果治理不到位,使用石油焦作为燃料确实会对大气环境质量产生一定影响。

  正因如此,我国新修订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中也增加了针对石油焦的监管内容,提出制定石油焦质量标准,并明确销售、进口、使用不符合质量标准石油焦的罚则。《大气污染行动计划》明确要求限制高硫石油焦的进口。

  柴发合进一步解释说,我国对电力、水泥、玻璃等行业制定了更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在这一指挥棒的要求下,不管企业是使用煤炭,还是使用石油焦作燃料,都必须实现达标排放,否则就是违法。

  也就是说,和使用煤炭作原料的企业一样,用石油焦作燃料的电力、玻璃、水泥等行业企业也必须对脱硫、脱硝、除尘进行升级,包括重金属的治理。

  柴发合说,他注意到前述流传的文章中提到,“中国煤炭平均含硫量1.4%,进口高硫石油焦含硫高达5.5%~7%”,“要知道中国最坏的烟煤也比这些燃料级石油焦干净”,这些表述是为了说明使用高硫石油焦污染更重。但柴发合告诉记者,现实情况是,不管企业使用哪种燃料,排放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如果使用含硫量高的石油焦,企业就必须在末端治理上多下功夫。

  大气污染防治法还明确规定城市人民政府可以划定并公布高污染燃料禁燃区,根据大气环境质量改善要求,逐步扩大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在禁燃区内,禁止销售、燃用高污染燃料;禁止新建、扩建燃用高污染燃料的设施,已建成的,应当在城市人民政府规定的期限内改用天然气、页岩气、液化石,油气、电或者其他清洁能源。

  还有一组值得注意的数据是,近年来,无论是地面监测数据还是卫星遥感结果,都表明我国二氧化硫浓度总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另外,北京地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含量在10年前就已经达标,重金属浓度值也有了大幅度下降。

  另外,如果有大量石油焦被用作燃料,大气中钒元素应该快速增加,实际检测结果显示,大气中的钒元素浓度与以往检测结果基本一致。

  柴发合也特别强调,使用石油焦的工业硅和碳化硅等行业的企业,目前大多是散小企业,治污设施尚不到位,环保监管也较弱,环保水平亟待加强,应该对这些企业加强治理。

  数据显示,近几年,我国石油焦进口量持续下降。2015年石油焦进口量584万吨,其中高硫石油焦451万吨,较2013年减少45%。2016年前11个月,我国石油焦进口量396万吨,其中高硫石油焦201万吨,较2015年同期进一步减少51%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