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80老翁谈人生(203):748工程支撑王选最终走向成功!

2016-10-08 15:35 239 查看
80老翁谈人生(203):748工程支撑王选最终走向成功!
在上世纪50年代,王选考上了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在大三时面临专业的选择难题:是选数学专业?还是选力学专业?或者选择计算数学专业?在当时,计算数学是一个新兴学科。
为此,王选查资料,看到钱学森一篇访苏文章,文章谈到苏联将计算机在航天工业上的应用;他也聆听过中科院数学所胡世华教授关于计算机神奇威力的言论:计算机日后将会控制整个世界。
这一切,不仅使王选神往好奇,更使他看到了国际潮流和国家的需要,格外心。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将自己的工作与国家前途联系在一起,会起更大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他的选择比别人早了一拍,决定选择计算数学专业,决心一生与计算数学相拥。
后来王选总结说:“我的解题能力并不很好,电路电子功底和动手能力方面也不够好,但有一点突出,那就是远见和洞察力。具体表现就是,我能比别人早一拍走到正确的道路上,选择计算数学,以及后来自觉地训练英语听力,再从硬件跨到软件,二者结合研究,直到选择激光照排。”
1958年,王选毕业留校工作。1962年,王选患上慢性疾病,返回上海家中养病。1965年病愈,王选立即返校继续工作。此时,王选与高一届同专业的陈堃銶女同学相恋。个性顽强、正直善良、伶俐聪慧的陈堃銶,与王选两人性格互补,志趣相投,心心相印,终于结为夫妻。
19748月,我国启动了“748工程”,分为三个子项目:汉字情报检索、汉字精密照排和汉字通信。但是,当王选听说“748工程”项目时,时间已进入1975年了。
对于748工程,王选参与负责的是“汉字精密照排”子项目,但是,当时国内已有5家单位在研制中。
  由于748工程的启动,北京大学分配有任务,承担了工程的一个子项目。1975年春,王选拖着还很虚弱的身体进行调研,日复一日地挤公共汽车去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外文杂志文献。不久,王选了解到,在上世纪40年代,美国就发明了第一代手动照排机,到70年代,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机在日本流行,而欧美则已流行第三代阴极射线管照排机。第四代激光照排机在英国一家叫做蒙纳的公司研制中。因四代机还处于研制阶段,能查到的最新文献资料非常少,而且这些资料都反映的是4代机项目的研制困难重重。
  在当时,我国已有五家攻关班子从事汉字照排系统的研究,其中有两家选择了二代机,三家采用了三代机。
在汉字信息的存储方面,这五家采取的全部是模拟储存。
  经过仔细调查分析研究,王选得出了第一个重要结论:
研制汉字照排系统,首先要解决汉字信息的存储问题。模拟存储没有发展前途,必须采用“数字存储”的技术途径,即把每个字形变成由许多小点组成的点阵,每个点对应着计算机里的一位二进位信息,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中。
  实际情况是,陈堃銶完全同意王选的这种观点。她在工作之余,也参加到王选的研究中来,与他一起探讨;仔细一分析,两人都被汉字字形庞大的信息量所震惊。
  当时流传的一句话:计算机时代是汉字的末日,要想跟上信息时代的步伐,必须要走拼音化的道路。
但是,王选就是不信这个“邪“。
  王选拿出字典,琢磨着每个汉字的笔划,他很快发现了规律:汉字虽然繁多,但每个汉字都可以细分成横、竖、折等,以及撇、捺、点、勾等不规则笔划。此时,王选的数学背景显示出意想不到的功效,一个绝妙的设计(创意念头)在他脑海中形成。
他兴奋地对夫人陈堃銶说:“我们可以用”轮廓加参数调节“的数学方法描述汉字字形。这样可以使信息量大大压缩!”
为了解决汉字压缩难题,王选带领着同事们一天三段不辞劳苦地工作,画逻辑图、布板、调试机器,忙碌不停。
  198511月,Ⅱ型系统通过鉴定仅半年后,王选和同事们又研制成功了华光Ⅲ型系统。主机由小型机换为台式机,体积更小、更稳定。陈堃銶带领软件组的同事开发出了先进的科技排版软件,同时,大报排版系统也在加紧研制中。
  要使系统达到最高水平,必须能顺利排印大报、日报。可是,有哪家报社有勇气抛开已有百年历史的铅字排版,来冒这个险呢?
1986年,《经济日报》正被无法进一步提高印刷生产能力而困扰,当得知新华社试用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时,就主动请缨:开全国报社之先河,勇尝激光照排这只“螃蟹”,先试先行。
1987522日,《经济日报》的四个版面全部用上了激光照排,世界上第一张用计算机屏幕组版、用激光照排系统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诞生!
至此,自1975年至1987年,国家748工程,不离不弃,始终项目资金支持王选开发团队的研发工作,最终使王选走向成功的巅峰。这就是历史的结论。
袁萌  
108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