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第七周作业

2016-09-18 17:23 369 查看
第一次用博客上传图片,好费劲了。图片在word中,复制不过来,每张先存本地后上传。

1、创建一个10G分区,并格式为ext4文件系统;
(1) 要求其block大小为2048, 预留空间百分比为2, 卷标为MYDATA, 默认挂载属性包含acl;
首先,新增一块硬盘,重启后用fdisk -l 命令查看新增硬盘信息, 我的新增硬盘盘符是sdb,则执行命令 ~]# fdisk -/dev/sdb,因为是交互式操作,所以截图如下:

这样就创建好10G的硬盘分区sbd1. 然后可以进行格式化操作。首先,执行两遍~]# partx -a /dev/sdb命令,让系统识别新的分区,因为要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所以使用ext格式化命令 ~]# mke2fs /dev/sdb1 -t ext4 -b 2048 -L 'MYDATA' -m 2截图如下:

(2) 挂载至/data/mydata目录,要求挂载时禁止程序自动运行,且不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戳;
首先创建挂载目录~]# mkdir -p /data/mydata,然后就可以挂载磁盘分区了。 ~]# mount -O noexec,acl,noatime /dev/sdb1 /data/mydata
2、创建一个大小为1G的swap分区,并创建好文件系统,并启用之;
首先创建磁盘分区,格式改为swap类型



然后执行两遍 ~]# partx -a /dev/sdb,接着就有可以格式化分区 ~]# mkswap /dev/sdb2,启用swap, ~]# swapon /dev/sdb2 然后可以用free命令来查看使用前后的swap容量

3、写一个脚本
(1)、获取并列出当前系统上的所有磁盘设备;
(2)、显示每个磁盘设备上每个分区相关的空间使用信息;




初步过滤掉一些伪文件系统。4、总结RAID的各个级别及其组合方式和性能的不同;
RAID:冗余磁盘阵列,是用来提高整个磁盘系统IO能力、冗余能力和可用空间的技术。根据RAID级别不同,提供不同的功能。常用的RAID级别有0,1,5,10,01等 RAID0条带化存储,由数个较小的硬盘组成一个大的磁盘空间。数据分散存储在阵列中的各个磁盘中n * m(单盘容量)最少需要2块磁盘优点: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用容量大 缺点:无冗余,一块盘坏,整个阵列的数据都有可能丢失读写性能高RAID1镜像存储。同一份数据分别分别写入到阵列中同为镜像的磁盘中。最少需要2 * n块磁盘n / 2优点:有冗余备份,支持坏一块磁盘缺点:成本稍高,可用容量只有硬盘总数的一半读性能高,写性能可能会稍低于单盘RAID5分布奇偶检验。数据与其相对应的奇偶检验位分散存储于各个磁盘中。最少需要3块磁盘 其容量为n - 1优点:兼顾数据安全与存储容量,空间利用率高,同时成本低于RAID10。支持坏一块硬盘缺点:磁盘故障会影响IO,控制器设计也比较复杂读性能好,写性能一般RAID10镜像条带。提供RAID1级别的冗余性,同时拥有RAID0级别的读写性能最少需要4* n块磁盘。其容量为n / 2优点:兼顾RAID1和RAID0优点,数据安全级别高缺点:成本昂贵读写性能高能允许两组raid1的硬盘,各坏1块。不影响数据。
5.创建一个大小为10G的RAID1,要求有一个空闲盘,而且CHUNK大小为128k;
因为我的磁盘空间有限,就做2G的raid1.用以演示。首先创建磁盘3个磁盘分区大小为2G,并且格式为raid.格式。]# fdisk /dev/sdb






然后两遍]# partx -a /dev/sdb。制作raid1:]# mdadm -C /dev/md1 -l 1 -n 2 -x 1 -c 128K /dev/sdb{1,2,3}-C:新建raid名称-l: raid级别-n:使用磁盘-x:备用磁盘-c:指定CHUNK大小Continue creating array?确认信息按y创建完成,查看raid信息]# mdadm -D /dev/md1


6、创建一个大小为4G的RAID5设备,chunk大小为256k,格式化ext4文件系统,要求可开机自动挂载至/backup目录,而且不更新访问时间戳,且支持acl功能;
我还是用的刚才创建raid1的磁盘删除,然后做的raid5,大小为2G,作为演示。首先,创建raid5.]# mdadm -C /dev/md5 -l 5 -n 3 -c 256K /dev/sdb{1,2,3}

然后格式化分区 ]# mke2fs -t ext4 /dev/md5,创建挂载目录]# mkdir /backup挂载分区,在/etc/fstab文件最后追加上一行/dev/md5 /backup ext4 noatime,acl 0 0保存退出重新挂载mount -a,在查看一下mount


7、写一个脚本
(1) 接受一个以上文件路径作为参数;
(2) 显示每个文件拥有的行数;
(3) 总结说明本次共为几个文件统计了其行数;






8、写一个脚本
(1) 传递两个以上字符串当作用户名;
(2) 创建这些用户;且密码同用户名;
(3) 总结说明共创建了几个用户;




查看/etc/passwd文件,确认成功添加了两个用户。9、写一个脚本,新建20个用户,visitor1-visitor20;计算他们的ID之和;




10、写一脚本,分别统计/etc/rc.d/rc.sysinit、/etc/rc.d/init.d/functions和/etc/fstab文件中以#号开头的行数之和,以及总的空白行数;






11、写一个脚本,显示当前系统上所有默认shell为bash的用户的用户名、UID以及此类所有用户的UID之和;


12、写一个脚本,显示当前系统上所有,拥有附加组的用户的用户名;并说明共有多少个此类用户;


为了验证效果,特意添加了一个用户有附加组。前后测试的结果如下;

13、创建一个由至少两个物理卷组成的大小为20G的卷组;要求,PE大小为8M;而在卷组中创建一个大小为5G的逻辑卷mylv1,格式化为ext4文件系统,开机自动挂载至/users目录,支持acl;
我给虚拟机添加了两块10G的磁盘,分别为sdb和sdc。首先,分别把两块硬盘各自建立一个分区,使用全部空间,然后格式边为8e,LVM专用格式。

然后,创建pe ~]# pvcreate /dev/sdb1 ~]# pvcreate/dev/sdc1然后,可以查看pe的信息,~]# pvdisplay

接着可以创建vg ,~]# vgcreate vg20 -s 8M /dev/sdb1 /dev/sdc1,Vg20 是我自己起的名字,-s的意思是pe大小为8M


接着,就可以创建lv逻辑卷了。 ~]# lvcreate -L 5G -n mylv1 vg20-L 指定逻辑卷的大小5G-n 指定逻辑卷的名字Vg20 是刚才我创建的卷组的名字,在这个卷组上,创建逻辑卷


然后,格式化逻辑卷,挂载。首先创建挂载目录 mkdir /users格式化: ~]# mke2fs -t ext4 /dev/vg20/mylv1

在/etc/fstab文件中,添加一行挂载信息:


然后重新挂载下,查看结果。结果最后一行显示,已经支持cal挂载/users下了

14、新建用户magedu;其家目录为/users/magedu,而后su切换至此用户,复制多个文件至家目录;









15、扩展mylv1至9G,确保扩展完成后原有数据完全可用;
首先查看下mysv1之前的容量;卸载设备;之后扩容。~]# lvextend -L +4G /dev/vg20/mylv1 -L +4G 就是加大4G空间的意思然后在看下扩容之后的情况。

最后,在挂载下设备mount -a,完成扩容。查看设备内的数据还可用。

16、缩减mylv1至7G,确保缩减完成后原有数据完全可用;
首先,卸载设备,umount /users其次,先强制检查下逻辑卷 ]# e2fsck -f /dev/vg20/mylv1再,从系统识别上缩减逻辑卷容量 ]# resize2fs /dev/vg20/mylv1 7G最后,缩减逻辑卷容量。]# lvreduce -L 7G /dev/vg20/mylv1 查看缩减后的情况

重新挂载;查看数据可用性;

17、对mylv1创建快照,并通过备份数据;要求保留原有的属主属组等信息;
制作快照逻辑卷 ]# lvcreate -L 1G -p r -s /dev/vg20/mylv1 -n mylv1.bak-p 指定读写权限,r只读-s 说明是快照,要指明原逻辑卷-n 生成快照卷的名字挂载快照至备份目录 ]# mount /dev/vg20/mylv1.bak /backup

备份快照内容:cp -a

我在原逻辑卷上创建和删除了一部分数据;新增了ls.txt文件,删除了magedu文件夹。

而备份目录下文件没有变化,还是之前的数据。备份好文件,就可以删除快照卷了。]# lvremove /dev/vg20/mylv1.bak 要先卸载

删除原文件,恢复备份]# cp -a /tmp/magedu/ /users/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第七周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