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 数据结构算法

数据结构中的排序算法

2016-09-04 10:52 211 查看

概述

排序分为内存排序和外部排序,内部排序在内存中进行,外部排序因数据量较大,在外存中进行。一般我们常说的八大排序为内部排序。



   复杂度为O(nlog2n)的排序算法:快速排序、堆排序和归并排序。

1.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

1.1 算法思想

每趟将一个待排序的元素作为关键字,按照其关键字值的大小插入到已经排好的部分序列的适当位置上,插入时从后向前查找合适位置,直到插入完成。



1.2 代码

void insertSort(int R[],int n)
{
int i,j,temp;
for(i=1;i<n;i++)
{
temp = R[i];
j = i-1;
while(j>=0&&temp<R[j])
{
R[j+1] = R[j];
j--;
}
R[j+1] = temp;
}
}
时间复杂度O(n²),空间复杂度O(1)。

2.折半查找

2.1 算法思想

前提数组有序,设置数组最小、最大、中间元素下标分别为low、high、middle。将待查找元素与数组中间位置元素比较,若小于中间元素,high=middle-1;若大于中间元素,low = middle+1;其中,middle=(low+high)/2.

注:循环条件:while(low<=high)

2.2 代码

int binarySearch(int a[],int n,int key)
{
int low = 0;
int high = n-1;
int middle;
while(low<=high)
{
middle = (low+high)/2;
if(key==a[middle])
return middle;
else if(key>a[middle])
low = middle + 1;
else
high = middle - 1;
}
return -1;
}

3.希尔排序

又叫做缩小增量排序,其本质还是插入排序。此外,希尔排序不稳定。

4.冒泡排序

4.1 算法思想

首先第一个记录和第二个记录比较,若前者较大,则两者互换;否则,不交换。如此循环一次,则最大元素位于最后。第二次循环,第二大元素位于数组倒数第二的位置。步骤如下。

注:在第二层循环中设置标志位监视是否有元素发生交换,若无,直接返回。

4.2 代码

void bubbleSort(int a[],int n)
{
int i,j,temp,flag;
for(i=n-1;i>0;i--)
{
flag = 0;
for(j=0;j<i;j++)
{
if(a[j]>a[j+1])
{
temp = a[j+1];
a[j+1] = a[j];
a[j] = temp;
flag = 1;
}
}
if(flag==0)
return;
}
}

5.快速排序

5.1 算法思想

一趟快速排序是以一个“枢轴”为中心,将序列分成两部分,一边全是比它小的,另一边全是比它大的。

注:用到了while循环与递归。

5.2 代码

void quickSort(int a[],int l,int r)
{
int temp,i,j;
i = l;
j = r;
if(l<r)
{
temp = a[i];
while(i!=j)
{
while(j>i&&temp<a[j]) j--;//自右向左扫描
if(i<j)
{
a[i] = a[j];
i++;
}
while(j>i&&temp>a[i]) i++;//自左向右扫描
if(i<j)
{
a[j] = a[i];
j--;
}
}
a[i] = temp;
quickSort(a,l,i-1);
quickSort(a,i+1,r);
}
}
时间复杂度O(nlog2n),空间复杂度O(log2n)。

6.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

6.1 算法思想

在要排序的一组数中,选出最小(或者最大)的一个数与第1个位置的数交换;然后在剩下的数当中再找最小(或者最大)的与第2个位置的数交换,依次类推,直到第n-1个元素(倒数第二个数)和第n个元素(最后一个数)比较为止。示例如下:



6.2 代码

void selectSort(int a[],int n)
{
int i,j,k;
int temp;
for(i=0;i<n-1;i++)
{
k = i;
for(j=i+1;j<n;j++)
{
if(a[k]>a[j])
{
k = j;
}
}
temp = a[i];
a[i] = a[k];
a[k] = temp;
}
}


7.选择排序--堆排序

堆排序是一种树形选择排序,是对简单选择排序的一种改进。

7.1 算法思想

任何一个非叶节点的值都不大于(或不小于)其左右孩子结点的值。若父亲大孩子小,则这样的堆叫做大顶堆;若父亲小孩子大,称为小顶堆。

由定义可知,代表堆的这棵完全二叉树的根节点的值是最大(或最小)的,最后一个元素与堆顶交换,替换后,有序序列元素增加1,无序序列元素减少1.



因此,堆排序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如何将n个待排序的数建成堆。

②输出堆顶元素后,如何调整剩余n-1个元素,成为新堆。

首先讨论第二个问题:输出堆顶元素后,对剩余n-1元素重新建成堆的调整过程。

调整小顶堆的方法:

1)设有m 个元素的堆,输出堆顶元素后,剩下m-1 个元素。将堆底元素送入堆顶((最后一个元素与堆顶进行交换),堆被破坏,其原因仅是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
2)将根结点与左、右子树中较小元素的进行交换。
3)若与左子树交换:如果左子树堆被破坏,即左子树的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则重复方法 (2).
4)若与右子树交换,如果右子树堆被破坏,即右子树的根结点不满足堆的性质。则重复方法 (2).
5)继续对不满足堆性质的子树进行上述交换操作,直到叶子结点,堆被建成。
称这个自根结点到叶子结点的调整过程为筛选。如图:


再讨论对n 个元素初始建堆的过程。

建堆方法:对初始序列建堆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进行筛选的过程。

1)n 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则最后一个结点是第

个结点的子树。
2)筛选从第

个结点为根的子树开始,该子树成为堆。
3)之后向前依次对各结点为根的子树进行筛选,使之成为堆,直到根结点。
如图建堆初始过程:无序序列:(49,38,65,97,76,13,27,49)



7.2 代码

void sift(int R[],int low,int high)
{
int i = low,j = 2*i;//R[j]是R[i]的左孩子结点
int temp = R[i];
while(j<=high)
{
if(j<high&&R[j]<R[j+1])//若右孩子较大,则把j指向右孩子
j++;               //j变为2*i+1
if(temp<R[j])
{
R[i] = R[j];//把R[j]调整到双亲结点的位置上
i = j;      //修改i和j的值,以便继续向下调整
j = 2*i;
}
else
break;//调整结束
}
R[i] = temp;//被调整结点的值放入最终位置
}
/*堆排序函数*/
void heapSort(int R[],int n)
{
int i,temp;
for(i=n/2;i>=1;--i)//建立初始堆
{
sift(R,i,n);
}
for(i=n;i>=2;--i)//进行n-1次循环完成堆排序
{
//以下3句换出了根节点中元素,将其放入最终位置
temp = R[1];
R[1] = R[i];
R[i] = temp;
sift(R,1,i-1);//在减少了1个元素的无序序列中进行调整
}
}


8.归并排序

算法思想

归并(Merge)排序法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有序表合并成一个新的有序表,即把待排序序列分为若干个子序列,每个子序列是有序的。然后再把有序子序列合并为整体有序序列。

归并排序示例: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