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百岁老人畅谈百年交大桥梁[转]

2016-09-01 21:23 162 查看

[/td]
[td]


百岁老人畅谈百年交大桥梁
2016-08-27 西南交大桥梁
  暑假期间,桥梁工程系李永乐主任和唐继舜副主任专门拜访了学科资深专家钱冬生教授。已近期颐之年的钱冬生教授身体健康、精神矍铄,平时爱好古诗词和散步,关注国内大政方针和国际动态,对交大桥梁学科的发展尤为关心。  谈到交大桥梁学科,钱老侃侃而谈,思维清晰,吐字抑扬顿挫。钱老介绍了西南交大桥梁学科建校以来的百年发展历程,回忆起恩师茅以升先生对自己的指导以及对交大桥梁学科的贡献,饱含深情,如数家珍,介绍了顾宜孙、张万久等前辈对学科的卓越贡献,总结了自己担任系室主任期间的各项工作。钱老强调中国人不应忘记历史,中国历史很宝贵,学科也要先继承,再发展。  谈到当前的学科建设,钱老强调最多的就是,所有工作要随形势的变化而变化。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我系应重视欧州规范,要有针对性地掌握最核心的部分,并与中国的工程实践相结合,要讲求实用。此外,钱老指出桥梁学科一直特别重视教材,现在应继续加强教材建设。针对年轻一代,钱老说,每个人要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有多大的发展空间,能为国家作什么贡献,此外,还要加强中国传统知识的学习。  面向未来,钱老希望交大桥梁学科能结合“高铁走出去”及“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有所作为,为祖国作出更大的贡献。
张万久教授(右一)和钱冬生教授(左一)
  钱冬生(1918- ),江苏镇江人,1940年毕业于交通大学唐山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1945年赴美国实习。建国后,历任唐山铁道学院副教授、教授,西南交通大学教授、桥梁教研室主任,铁道工程系副主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梁及结构工程学会第一届副理事长。他长期潜心于桥梁工程的教学和研究,在钢压杆理论、钢结构疲劳、大跨悬索桥等技术领域成果显著,在铁路桥梁工程设计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退休后仍笔耕不辍,完成多部著作。  85岁,完成《科学地对待桥渡和桥梁》,简述现代桥梁发展史,并指出中国桥梁界尚存的问题及改进途径。  86岁,主持编写《中国铁道百科全书——工程与工务卷》,为提高桥梁科技水平、桥梁科普教育做出了贡献。  88岁,出版《茅以升——中国现代桥梁的奠基人》,回顾了恩师一生光辉成就并给出公正、客观评价。  89岁,校译《大贝尔特海峡:东桥》,密切关注世界桥梁技术发展趋势,为中国桥梁发展指出前进方向。  90岁,著述《谈桥梁》,回首一生对桥梁的再理解,可谓铅华褪尽留本色,大浪淘沙见真金。  94岁,编译《焊接钢梁的疲劳抗力——无加劲肋、无焊接板者》,为钢梁桥的焊接疲劳应力计算提供可靠依据。  94岁,编译《焊接钢梁的疲劳抗力——有加劲肋、有焊接板者》,为完善我国钢梁桥设计标准提供有益借监。  98岁,出版《期颐漫笔》,追忆交大桥梁学科120年发展历程,为120周年校庆献上一份厚礼。
  另,翻译整理《欧洲结构规范》相关章节,待出版。



阅读更多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