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Android开发

Android编译时注解框架系列1-什么是编译时注解

2016-08-15 13:46 253 查看


概述

Android编译时注解框架从入门到项目实践。该系列将通过5篇博客一步步教你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编译时注解框架,并在之后开源出基于APT的编译时注解框架。

提到注解,普遍都会有两种态度:黑科技、低性能。而使用注解往往可以实现用非常少的代码作出匪夷所思的事情,比如这些框架:ButterKnife、Retrofit。

但一直被人诟病的是,运行时注解会因为java反射而引起较为严重的性能问题…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不会对性能有任何影响的黑科技:编译时注解。也有人叫它代码生成,其实他们还是有些区别的,在编译时对注解做处理,通过注解,获取必要信息,在项目中生成代码,运行时调用,和直接运行手写代码没有任何区别。而更准确的叫法:APT - Annotation Processing Tool

得当的使用编译时注解,可以极大的提高开发效率,避免编写重复、易错的代码。大部分时候编译时注解都可以代替java反射,利用可以直接调用的代码代替反射,极大的提升运行效率。

本章作为《Android编译时注解框架》系列的第一章,将分三个部分让你简单认识注解框架。之后我们会一步步的创建属于自己的编译时注解框架。

什么是注解

运行时注解的简单使用

编译时注解框架ButterKnife源码初探


什么是注解

注解你一定不会陌生,这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注解:





首先注解分为三类:

标准 Annotation
包括 Override, Deprecated, SuppressWarnings,是java自带的几个注解,他们由编译器来识别,不会进行编译,

不影响代码运行,至于他们的含义不是这篇博客的重点,这里不再讲述。

元 Annotation
@Retention, @Target, @Inherited, @Documented,它们是用来定义 Annotation 的 Annotation。也就是当我们要自定义注解时,需要使用它们。

自定义 Annotation
根据需要,自定义的Annotation。而自定义的方式,下面我们会讲到。

同样,自定义的注解也分为三类,通过元Annotation - @Retention 定义: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SOURCE)
源码时注解,一般用来作为编译器标记。如Override, Deprecated, SuppressWarnings。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运行时注解,在运行时通过反射去识别的注解。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CLASS)
编译时注解,在编译时被识别并处理的注解,这是本章重点。


运行时注解的简单使用

运行时注解的实质是,在代码中通过注解进行标记,运行时通过反射寻找标记进行某种处理。而运行时注解一直以来被呕病的原因便是反射的低效。

下面展示一个Demo。其功能是通过注解实现布局文件的设置。

之前我们是这样设置布局文件的: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home);
}


如果使用注解,我们就可以这样设置布局了
@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home)
public class HomeActivity extends BaseActivity {
。。。
}


我们先不讲这两种方式哪个好哪个坏,我们只谈技术不谈需求。

那么这样的注解是怎么实现的呢?很简单,往下看。


创建一个注解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TYPE})
public @interface ContentView {
int value();
}


第一行:@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Retention用来修饰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注解。这里表示该注解是一个运行时注解。这样APT就知道啥时候处理这个注解了。

第二行:@Target({ElementType.TYPE})

@Target用来表示这个注解可以使用在哪些地方。比如:类、方法、属性、接口等等。这里ElementType.TYPE 表示这个注解可以用来修饰:Class, interface or enum declaration。当你用ContentView修饰一个方法时,编译器会提示错误。

第三行:public @interface ContentView

这里的interface并不是说ContentView是一个接口。就像申明类用关键字class。申明枚举用enum。申明注解用的就是@interface。(值得注意的是:在ElementType的分类中,class、interface、Annotation、enum同属一类为Type,并且从官方注解来看,似乎interface是包含@interface的)
/** Class, interface (including annotation type), or enum declaration */
TYPE,


第四行:int value();

返回值表示这个注解里可以存放什么类型值。比如我们是这样使用的
@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home)


R.layout.activity_home实质是一个int型id,如果这样用就会报错:
@ContentView(“string”)


关于注解的具体语法,这篇不在详述,统一放到《Android编译时注解框架-语法讲解》中


注解解析

注解申明好了,但具体是怎么识别这个注解并使用的呢?
@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home)
public class HomeActivity extends BaseActivity {
。。。
}


注解的解析就在BaseActivity中。我们看一下BaseActivity代码
public class BaseActivity extends AppCompatActivity {

@Override
protected void onCreate(Bundle savedInstanceState) {
super.onCreate(savedInstanceState);
//注解解析
for (Class c = this.getClass(); c != Context.class; c = c.getSuperclass()) {
ContentView annotation = (ContentView) c.getAnnotation(ContentView.class);
if (annotation != null) {
try {
this.setContentView(annotation.value());
} catch (Runtime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return;
}
}
}


第一步:遍历所有的子类

第二步:找到修饰了注解ContentView的类

第三步:获取ContentView的属性值。

第四步:为Activity设置布局。


总结

相信你现在对运行时注解的使用一定有了一些理解了。也知道了运行时注解被人呕病的地方在哪了。

你可能会觉得set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home)和@ContentView(R.layout.activity_home)没什么区别,用了注解反而还增加了性能问题。

但你要知道,这只是注解最简单的应用方式。举一个例子:AndroidEventBus的注解是运行时注解,虽然会有一点性能问题,但是在开发效率上是有提高的。

因为这篇博客的重点不是运行时注解,所以我们不对其源码进行解析。有兴趣的可以去github搜一下看看哦~话说AndroidEventBus还是我一个学长写得,haha~。


编译时注解框架ButterKnife源码初探

ButterKnife大家应该都很熟悉的吧,9000多颗start,让我们彻底告别了枯燥的findViewbyId。它的使用方式是这样的:





你难道就没有好奇过,它是怎么实现的吗?嘿嘿,这就是编译时注解-代码生成的黑科技所在了。

秘密在这里,编译工程后,打开你的项目app目录下的build目录:





你可以看到一些带有$$ViewBinder后缀的类文件。这个就是ButterKnife生成的代码我们打开它:





上面有一条注释:

// Generated code from Butter Knife. Do not modify!

1.ForgetActivity$$ViewBinder 和 我们的 ForgetActivity同在一个包下:
package com.zhaoxuan.wehome.view.activity;


同在一个包下的意义是什么呢?ForgetActivity$$ViewBinder 可以直接使用 ForgetActivity protected级别以上的属性方法。就像这样:
//accountEdit是ForgetActivity当中定义的控件
target.accountEdit = finder.castView(view, 2131558541, "field 'accountEdit'");


所以你也应该知道了为什么当使用private时会报错了吧?

2.我们不去管细节,只是大概看一下这段生成的代码是什么意思。我把解析写在注释里。
@Override
public void bind(final Finder finder, final T target, Object source) {
//定义了一个View对象引用,这个对象引用被重复使用了(这可是一个偷懒的写法哦~)
View view;

//暂时不管Finder是个什么东西,反正就是一种类似于findViewById的操作。
view = finder.findRequiredView(source, 2131558541, "field 'accountEdit'");

//target就是我们的ForgetActivity,为ForgetActivity中的accountEdit赋值
target.accountEdit = finder.castView(view, 2131558541, "field 'accountEdit'");

view = finder.findRequiredView(source, 2131558543, "field 'forgetBtn' and method 'forgetOnClick'");
target.forgetBtn = finder.castView(view, 2131558543, "field 'forgetBtn'");

//给view设置一个点击事件
view.setOnClickListener(
new butterknife.internal.DebouncingOnClickListen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doClick(android.view.View p0) {

//forgetOnClick()就是我们在ForgetActivity中写得事件方法。
target.forgetOnClick();

}
});
}


OK,现在你大致明白了ButterKnife的秘密了吧?通过自动生成代码的方式来代替我们去写findViewById这样繁琐的代码。现在你一定在疑惑两个问题:

1.这个bind方法什么时候被调用?我们的代码里并没有ForgetActivity$$ViewBinder 这种奇怪的类引用呀。

2.Finder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凭什么它可以找到view。

不着急不着急,慢慢看。


注解:
@Bind的定义





我们可以解读的信息如下:

Bind是编译时注解

只能修饰属性

属性值是一个int型的数组。

创建好自定义注解,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APT去识别解析到这些注解,并且可以通过这些注解得到注解的值、注解所修饰的类的类型、名称。注解所在类的名称等等信息。


Finder类

通过上面生成的代码,你一定奇怪,Finder到底是个什么东西。Finder实际是一个枚举。





根据不同类型的,提供了不同实现的findView和getContext方法。这里你终于看到了熟悉的findViewById了吧,哈哈,秘密就在这里。

另外Finder还有两个重要的方法,也是刚才没有介绍清楚的: finder.findRequiredView 和finder.castView





findRequiredView 方法调用了 findOptionalView 方法

findOptionalView调用了不同枚举类实现的findView方法(实际上就是findViewById啦~)

findView取得view后,又交给了castView做一些容错处理。

castView上来啥都不干直接强转并return。如果发生异常,就执行catch方法,只是抛出异常而已,我们就不看了。


ButterKnife.bind(this)方法

ButterKnife.bind(this)这个方法我们通常都在BaseActivity的onCreate方法中调用,似乎所有的findViewById方法,都被这一个bind方法化解了~

bind有几个重载方法,但最终调的都是下面这个方法。





参数target一般是我们的Activity,source是用来获取Context查找资源的。当target是activity时,Finder是Finder.ACTIVITY。

首先取得target,(也就是Activity)的Class对象,根据Class对象找到生成的类,例如:ForgetActivity$$ViewBinder。

然后调用ForgetActivity$$ViewBinder的bind方法。

然后就没有啦~看到这里你就大致明白了在程序运行过程中ButterKnife的实现原理了。下面上重头戏,ButterKnife编译时所做的工作。


ButterKnifeProcessor

你可能在疑惑,ButterKnife是如何识别注解的,又是如何生成代码的。





AbstractProcessor是APT的核心类,所有的黑科技,都产生在这里。AbstractProcessor只有两个最重要的方法process 和 getSupportedAnnotationTypes。





重写getSupportedAnnotationTypes方法,用来表示该AbstractProcessor类处理哪些注解。

第一个最明显的就是Bind注解啦。

而所有的注解处理,都是在process中执行的:





通过findAndParseTargets方法拿到所有需要被处理的注解集合。然后对其进行遍历。

JavaFileObject是我们代码生成的关键对象,它的作用是写java文件。ForgetActivity$$ViewBinder这种奇怪的类文件,就是用JavaFileObject来生成的。

这里我们只关注最重要的一句话
writer.write(bindingClass.brewJava());


ForgetActivity$$ViewBinder中所有代码,都是通过bindingClass.brewJava方法拼出来的。


bindingClass.brewJava方法

哎,我不知道你看到这个代码时候,是什么感觉。反正我看到这个时候脑袋里只有一句话:好low啊……

我根本没想到这么黑科技高大上的东西居然是这么写出来的。一行代码一行代码往出拼啊……

既然知道是字符串拼接起来的,就没有看下去的心思了,这里就不放完整代码了。

由此,你也知道了之前看生成的代码,为什么是用了偷懒的方法写了吧~





总结

当你揭开一个不熟悉领域的面纱后,黑科技好像也不过如此,甚至用字符串拼接出来的代码感觉lowlow的。

但这不正是学习的魅力么?

好了,总结一下。

编译时注解的魅力在于:编译时按照一定策略生成代码,避免编写重复代码,提高开发效率,且不影响性能。

代码生成与代码插入(Aspectj)是有区别的。代码插入面向切面,是在代码运行前后插入代码,新产生的代码是由原有代码触发的。而代码生成只是自动产生一套独立的代码,代码的执行还是需要主动调用才可以。

APT是一套非常强大的机制,它唯一的限制在于你天马行空的设计~

ButterKnife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可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功能,却写了那么多代码呢?因为ButterKnife作为一个外部依赖框架,做了大量的容错和效验来保证运行稳定。所以:写一个框架最难的不是技术实现,而是稳定!

ButterKnife有一个非常值得借鉴的地方,就是如何用生成的代码对已有的代码进行代理执行。这个如果你在研究有代理功能的APT框架的话,应该好好研究一下。

APT就好像一块蛋糕摆在你面前,就看你如何优雅的吃了。

后续篇章我将会陆续推出几款以Cake命名的APT框架。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