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Tornado介绍及示例

2016-07-18 17:36 429 查看
Tornado 是 FriendFeed 使用的可扩展的非阻塞式 web 服务器及其相关工具的开源版本。这个 Web 框架看起来有些像 web.py 或者 Google
的 webapp,不过为了能有效利用非阻塞式服务器环境,这个 Web 框架还包含了一些相关的有用工具 和优化。

Tornado 和现在的主流 Web 服务器框架(包括大多数 Python 的框架)有着明显的区别:它是非阻塞式服务器,而且速度相当快。得利于其 非阻塞的方式和对 epoll 的运用,Tornado 每秒可以处理数以千计的连接,这意味着对于实时
Web 服务来说,Tornado 是一个理想的 Web 框架。我们开发这个 Web 服务器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处理 FriendFeed 的实时功能 ——在 FriendFeed 的应用里每一个活动用户都会保持着一个服务器连接。

下载和安装

自动安装: Tornado 已经列入 PyPI ,因此可以通过 
pip
 或者 
easy_install
 来安装

Hello, world

以下是经典的 "Hello, world" 示例:

import tornado.ioloop
import tornado.web

class Main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self.write("Hello, world")

application = tornado.web.Application([
(r"/", MainHandler),
])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lication.listen(8888)
tornado.ioloop.IOLoop.instance().start()

在浏览器中打开 127.0.0.1:8888即可看到

模块索引

最重要的一个模块是
web
, 它就是包含了 Tornado 的大部分主要功能的 Web 框架。其它的模块都是工具性质的, 以便让 
web
 模块更加有用 后面的 Tornado
攻略 详细讲解了 
web
 模块的使用方法。

主要模块

web
 - FriendFeed 使用的基础 Web 框架,包含了 Tornado 的大多数重要的功能
escape
 - XHTML, JSON, URL 的编码/解码方法
database
 - 对 
MySQLdb
 的简单封装,使其更容易使用
template
 - 基于 Python 的 web 模板系统
httpclient
 - 非阻塞式 HTTP 客户端,它被设计用来和 
web
 及 
httpserver
 协同工作
auth
 - 第三方认证的实现(包括 Google OpenID/OAuth、Facebook Platform、Yahoo BBAuth、FriendFeed OpenID/OAuth、Twitter OAuth)
locale
 - 针对本地化和翻译的支持
options
 - 命令行和配置文件解析工具,针对服务器环境做了优化

底层模块

httpserver
 - 服务于 
web
 模块的一个非常简单的 HTTP 服务器的实现
iostream
 - 对非阻塞式的 socket 的简单封装,以方便常用读写操作
ioloop
 - 核心的 I/O 循环

Tornado 攻略

请求处理程序和请求参数

Tornado 的 Web 程序会将 URL 或者 URL 范式映射到 
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的子类上去。在其子类中定义了 
get()
 或 
post()
 方法,用以处理不同的 HTTP 请求。

下面的代码将 URL 根目录 
/
 映射到 
MainHandler
,还将一个 URL 范式 
/story/([0-9]+)
 映射到 
StoryHandler
。正则表达式匹配的分组会作为参数引入 的相应方法中:

class Main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self.write("You requested the main page")

class Story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story_id):
self.write("You requested the story " + story_id)

application = tornado.web.Application([
(r"/", MainHandler),
(r"/story/([0-9]+)", StoryHandler),
])

你可以使用 
get_argument()
 方法来获取查询字符串参数,以及解析 
POST
 的内容:

class Main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self.write('<html><body><form action="/"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message">'
'<input type="submit" value="Submit">'
'</form></body></html>')

def post(self):
self.set_header("Content-Type", "text/plain")
self.write("You wrote " + self.get_argument("message"))

上传的文件可以通过 
self.request.files
 访问到,该对象将名称(HTML元素 
<input type="file">
的 name 属性)对应到一个文件列表。每一个文件都以字典的形式 存在,其格式为 
{"filename":..., "content_type":..., "body":...}


如果你想要返回一个错误信息给客户端,例如“403 unauthorized”,只需要抛出一个 
tornado.web.HTTPError
 异常:

if not self.user_is_logged_in():
raise tornado.web.HTTPError(403)

请求处理程序可以通过 
self.request
 访问到代表当前请求的对象。该 
HTTPRequest
 对象包含了一些有用的属性,包括:

arguments
 - 所有的 
GET
 或 
POST
 的参数
files
 - 所有通过 
multipart/form-data
 POST 请求上传的文件
path
 - 请求的路径( 
?
 之前的所有内容)
headers
 - 请求的开头信息
你可以通过查看源代码 
httpserver
 模组中 
HTTPRequest
 的定义,从而了解到它的 所有属性。

重写 RequestHandler 的方法函数

除了 
get()
/
post()
等以外,
RequestHandler
 中的一些别的方法函数,这都是 一些空函数,它们存在的目的是在必要时在子类中重新定义其内容。对于一个请求的处理 的代码调用次序如下:

程序为每一个请求创建一个 RequestHandler 对象
程序调用 
initialize()
 函数,这个函数的参数是 
Application
 配置中的关键字 参数定义。(
initialize
 方法是 Tornado 1.1 中新添加的,旧版本中你需要 重写 
__init__
 以达到同样的目的) 
initialize
 方法一般只是把传入的参数存 到成员变量中,而不会产生一些输出或者调用像 
send_error
 之类的方法。
程序调用 
prepare()
。无论使用了哪种 HTTP 方法,
prepare
 都会被调用到,因此 这个方法通常会被定义在一个基类中,然后在子类中重用。prepare
可以产生输出 信息。如果它调用了
finish
(或
send_error` 等函数),那么整个处理流程 就此结束。
程序调用某个 HTTP 方法:例如 
get()
post()
put()
 等。如果 URL 的正则表达式模式中有分组匹配,那么相关匹配会作为参数传入方法。
下面是一个示范 
initialize()
 方法的例子:

class ProfileHandler(RequestHandler):
def initialize(self, database):
self.database = database

def get(self, username):
...

app = Application([
(r'/user/(.*)', ProfileHandler, dict(database=database)),
])

其它设计用来被复写的方法有:

get_error_html(self, status_code, exception=None, **kwargs)
 - 以字符串的形式 返回 HTML,以供错误页面使用。
get_current_user(self)
 - 查看下面的用户认证一节
get_user_locale(self)
 - 返回 
locale
 对象,以供当前用户使用。
get_login_url(self)
 - 返回登录网址,以供 
@authenticated
 装饰器使用(默认位置 在 
Application
 设置中)
get_template_path(self)
 - 返回模板文件的路径(默认是 
Application
 中的设置)

重定向(redirect)

Tornado 中的重定向有两种主要方法:
self.redirect
,或者使用 
RedirectHandler


你可以在使用 
RequestHandler
 (例如 
get
)的方法中使用 
self.redirect
,将用户 重定向到别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可选参数 
permanent
,你可以用它指定这次操作为永久性重定向。

该参数会激发一个 
301 Moved Permanently
 HTTP 状态,这在某些情况下是有用的, 例如,你要将页面的原始链接重定向时,这种方式会更有利于搜索引擎优化(SEO)。

permanent
 的默认值是 
False
,这是为了适用于常见的操作,例如用户端在成功发送 POST 请求 以后的重定向。

self.redirect('/some-canonical-page', permanent=True)

RedirectHandler
 会在你初始化 
Application
 时自动生成。

例如本站的下载 URL,由较短的 URL 重定向到较长的 URL 的方式是这样的:

application = tornado.wsgi.WSGIApplication([
(r"/([a-z]*)", ContentHandler),
(r"/static/tornado-0.2.tar.gz", tornado.web.RedirectHandler,
dict(url="http://github.com/downloads/facebook/tornado/tornado-0.2.tar.gz")),
], **settings)

RedirectHandler
 的默认状态码是 
301 Moved Permanently
,不过如果你想使用 
302 Found
 状态码,你需要将 
permanent
 设置为 
False


application = tornado.wsgi.WSGIApplication([
(r"/foo", tornado.web.RedirectHandler, {"url":"/bar", "permanent":False}),
], **settings)

注意,在 
self.redirect
 和 
RedirectHandler
 中,
permanent
 的默认值是不同的。 这样做是有一定道理的,
self.redirect
 通常会被用在自定义方法中,是由逻辑事件触发 的(例如环境变更、用户认证、以及表单提交)。而 
RedirectHandler
 是在每次匹配到请求 URL 时被触发。

模板

你可以在 Tornado 中使用任何一种 Python 支持的模板语言。但是相较于其它模板而言, Tornado 自带的模板系统速度更快,并且也更灵活。具体可以查看 
template
 模块的源码。

Tornado 模板其实就是 HTML 文件(也可以是任何文本格式的文件),其中包含了 Python 控制结构和表达式,这些控制结构和表达式需要放在规定的格式标记符(markup)中:

<html>
<head>
<title>{{ title }}</title>
</head>
<body>
<ul>
{% for item in items %}
<li>{{ escape(item) }}</li>
{% end %}
</ul>
</body>
</html>

如果你把上面的代码命名为 "template.html",保存在 Python 代码的同一目录中,你就可以 这样来渲染它:

class Main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items = ["Item 1", "Item 2", "Item 3"]
self.render("template.html", title="My title", items=items)

Tornado 的模板支持“控制语句”和“表达语句”,控制语句是使用 
{%
 和 
%}
 包起来的 例如 
{% if len(items) > 2 %}
。表达语句是使用 
{{
 和 
}}
 包起来的,例如 
{{ items[0] }}


控制语句和对应的 Python 语句的格式基本完全相同。我们支持 
if
for
while
 和 
try
,这些语句逻辑结束的位置需要用 
{% end %}
 做标记。我们还通过 
extends
 和 
block
 语句实现了模板继承。这些在 
template
 模块
 的代码文档中有着详细的描述。

表达语句可以是包括函数调用在内的任何 Python 表述。模板中的相关代码,会在一个单独 的名字空间中被执行,这个名字空间包括了以下的一些对象和方法。(注意,下面列表中 的对象或方法在使用 
RequestHandler.render
 或者 
render_string
 时才存在的 ,如果你在 
RequestHandler
 外面直接使用 
template
 模块,则它们中的大部分是不存在的)。

escape
tornado.escape.xhtml_escape
 的別名
xhtml_escape
tornado.escape.xhtml_escape
 的別名
url_escape
tornado.escape.url_escape
 的別名
json_encode
tornado.escape.json_encode
 的別名
squeeze
tornado.escape.squeeze
 的別名
linkify
tornado.escape.linkify
 的別名
datetime
: Python 的 
datetime
 模组 
handler
: 当前的 
RequestHandler
 对象
request
:  
handler.request
 的別名
current_user
handler.current_user
 的別名
locale
handler.locale
 的別名
_
handler.locale.translate
 的別名
static_url
: for 
handler.static_url
 的別名
xsrf_form_html
handler.xsrf_form_html
 的別名
reverse_url
Application.reverse_url
 的別名
Application
 设置中 
ui_methods
 和 
ui_modules
 下面的所有项目
任何传递给 
render
 或者 
render_string
 的关键字参数
当你制作一个实际应用时,你会需要用到 Tornado 模板的所有功能,尤其是 模板继承功能。所有这些功能都可以在 
template
 模块
 的代码文档中了解到。(其中一些功能是在 
web
模块中实现的,例如 
UIModules


从实现方式来讲,Tornado 的模板会被直接转成 Python 代码。模板中的语句会逐字复制到一个 代表模板的函数中去。我们不会对模板有任何限制,Tornado 模板模块的设计宗旨就是要比 其他模板系统更灵活而且限制更少。所以,当你的模板语句里发生了随机的错误,在执行模板时 你就会看到随机的 Python 错误信息。

所有的模板输出都已经通过 
tornado.escape.xhtml_escape
 自动转义(escape),这种默认行为,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修改:将 
autoescape=None
 传递给 
Application
 或者 
TemplateLoader
、 在模板文件中加入 
{% autoescape None %}
、或者在简单表达语句 
{{ ...
}}
 写成 
{% raw ...%}
。另外你可以在上述位置将 
autoescape
 设为一个自定义函数,而不仅仅是 
None
。 

Cookie 和安全 Cookie

你可以使用 
set_cookie
 方法在用户的浏览中设置 cookie:

class Main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if not self.get_cookie("mycookie"):
self.set_cookie("mycookie", "myvalue")
self.write("Your cookie was not set yet!")
else:
self.write("Your cookie was set!")

Cookie 很容易被恶意的客户端伪造。加入你想在 cookie 中保存当前登陆用户的 id 之类的信息,你需要对 cookie 作签名以防止伪造。Tornado 通过 
set_secure_cookie
 和 
get_secure_cookie
 方法直接支持了这种功能。 要使用这些方法,你需要在创建应用时提供一个密钥,名字为 
cookie_secret
。 你可以把它作为一个关键词参数传入应用的设置中:

application = tornado.web.Application([
(r"/", MainHandler),
], cookie_secret="61oETzKXQAGaYdkL5gEmGeJJFuYh7EQnp2XdTP1o/Vo=")

签名过的 cookie 中包含了编码过的 cookie 值,另外还有一个时间戳和一个 HMAC 签名。如果 cookie 已经过期或者 签名不匹配,
get_secure_cookie
 将返回 
None
,这和没有设置 cookie 时的 返回值是一样的。上面例子的安全 cookie 版本如下:

class Main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if not self.get_secure_cookie("mycookie"):
self.set_secure_cookie("mycookie", "myvalue")
self.write("Your cookie was not set yet!")
else:
self.write("Your cookie was set!")

用户认证

当前已经认证的用户信息被保存在每一个请求处理器的 
self.current_user
 当中, 同时在模板的 
current_user
 中也是。默认情况下,
current_user
 为 
None


要在应用程序实现用户认证的功能,你需要复写请求处理中 
get_current_user()
 这 个方法,在其中判定当前用户的状态,比如通过 cookie。下面的例子让用户简单地使用一个 nickname 登陆应用,该登陆信息将被保存到 cookie 中:

class Base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_current_user(self):
return self.get_secure_cookie("user")

class MainHandler(BaseHandler):
def get(self):
if not self.current_user:
self.redirect("/login")
return
name = tornado.escape.xhtml_escape(self.current_user)
self.write("Hello, " + name)

class LoginHandler(BaseHandler):
def get(self):
self.write('<html><body><form action="/login" method="post">'
'Name: <input type="text" name="name">'
'<input type="submit" value="Sign in">'
'</form></body></html>')

def post(self):
self.set_secure_cookie("user", self.get_argument("name"))
self.redirect("/")

application = tornado.web.Application([
(r"/", MainHandler),
(r"/login", LoginHandler),
], cookie_secret="61oETzKXQAGaYdkL5gEmGeJJFuYh7EQnp2XdTP1o/Vo=")

对于那些必须要求用户登陆的操作,可以使用装饰器 
tornado.web.authenticated
。 如果一个方法套上了这个装饰器,但是当前用户并没有登陆的话,页面会被重定向到
login_url
(应用配置中的一个选项),上面的例子可以被改写成:

class MainHandler(BaseHandler):
@tornado.web.authenticated
def get(self):
name = tornado.escape.xhtml_escape(self.current_user)
self.write("Hello, " + name)

settings = {
"cookie_secret": "61oETzKXQAGaYdkL5gEmGeJJFuYh7EQnp2XdTP1o/Vo=",
"login_url": "/login",
}
application = tornado.web.Application([
(r"/", MainHandler),
(r"/login", LoginHandler),
], **settings)

如果你使用 
authenticated
 装饰器来装饰 
post()
 方法,那么在用户没有登陆的状态下, 服务器会返回 403 错误。

Tornado 内部集成了对第三方认证形式的支持,比如 Google 的 OAuth 。参阅 
auth
 模块
 的代码文档以了解更多信息。 for more details. Check
auth
 模块以了解更多的细节。在 Tornado 的源码中有一个
Blog 的例子,你也可以从那里看到 用户认证的方法(以及如何在 MySQL 数据库中保存用户数据)。

跨站伪造请求的防范

跨站伪造请求(Cross-site request forgery), 简称为 XSRF,是个性化 Web 应用中常见的一个安全问题。前面的链接也详细讲述了 XSRF 攻击的实现方式。

当前防范 XSRF 的一种通用的方法,是对每一个用户都记录一个无法预知的 cookie 数据,然后要求所有提交的请求中都必须带有这个 cookie 数据。如果此数据不匹配 ,那么这个请求就可能是被伪造的。

Tornado 有内建的 XSRF 的防范机制,要使用此机制,你需要在应用配置中加上 
xsrf_cookies
 设定:

settings = {
"cookie_secret": "61oETzKXQAGaYdkL5gEmGeJJFuYh7EQnp2XdTP1o/Vo=",
"login_url": "/login",
"xsrf_cookies": True,
}
application = tornado.web.Application([
(r"/", MainHandler),
(r"/login", LoginHandler),
], **settings)

如果设置了 
xsrf_cookies
,那么 Tornado 的 Web 应用将对所有用户设置一个 
_xsrf
 的 cookie 值,如果 
POST
 
PUT
 
DELET
 请求中没有这 个 cookie 值,那么这个请求会被直接拒绝。如果你开启了这个机制,那么在所有 被提交的表单中,你都需要加上一个域来提供这个值。你可以通过在模板中使用 专门的函数 
xsrf_form_html()
 来做到这一点:

<form action="/new_message" method="post">
{{ xsrf_form_html() }}
<input type="text" name="message"/>
<input type="submit" value="Post"/>
</form>

如果你提交的是 AJAX 的 
POST
 请求,你还是需要在每一个请求中通过脚本添加上 
_xsrf
 这个值。下面是在 FriendFeed 中的 AJAX 的 
POST
 请求,使用了 jQuery 函数来为所有请求组东添加 
_xsrf
 值:

function getCookie(name) {
var r = document.cookie.match("\\b" + name + "=([^;]*)\\b");
return r ? r[1] : undefined;
}

jQuery.postJSON = function(url, args, callback) {
args._xsrf = getCookie("_xsrf");
$.ajax({url: url, data: $.param(args), dataType: "text", type: "POST",
success: function(response) {
callback(eval("(" + response + ")"));
}});
};

对于 
PUT
 和 
DELETE
 请求(以及不使用将 form 内容作为参数的 
POST
 请求) 来说,你也可以在 HTTP 头中以 
X-XSRFToken
 这个参数传递 XSRF token。

如果你需要针对每一个请求处理器定制 XSRF 行为,你可以重写 
RequestHandler.check_xsrf_cookie()
。例如你需要使用一个不支持 cookie 的 API, 你可以通过将 
check_xsrf_cookie()
 函数设空来禁用 XSRF 保护机制。然而如果 你需要同时支持 cookie 和非 cookie 认证方式,那么只要当前请求是通过 cookie 进行认证的,你就应该对其使用 XSRF 保护机制,这一点至关重要。

静态文件和主动式文件缓存

你能通过在应用配置中指定 
static_path
 选项来提供静态文件服务:

settings = {
"static_path": os.path.join(os.path.dirname(__file__), "static"),
"cookie_secret": "61oETzKXQAGaYdkL5gEmGeJJFuYh7EQnp2XdTP1o/Vo=",
"login_url": "/login",
"xsrf_cookies": True,
}
application = tornado.web.Application([
(r"/", MainHandler),
(r"/login", LoginHandler),
(r"/(apple-touch-icon\.png)", tornado.web.StaticFileHandler, dict(path=settings['static_path'])),
], **settings)

这样配置后,所有以 
/static/
 开头的请求,都会直接访问到指定的静态文件目录, 比如 http://localhost:8888/static/foo.png 会从指定的静态文件目录中访问到 
foo.png
 这个文件。同时 
/robots.txt
 和 
/favicon.ico
 也是会自动作为静态文件处理(即使它们不是以 
/static/
 开头)。

在上述配置中,我们使用 
StaticFileHandler
 特别指定了让 Tornado 从根目录伺服 
apple-touch-icon.png
 这个文件,尽管它的物理位置还是在静态文件目录中。(正则表达式 的匹配分组的目的是向 
StaticFileHandler
 指定所请求的文件名称,抓取到的分组会以 方法参数的形式传递给处理器。)通过相同的方式,你也可以从站点的更目录伺服 
sitemap.xml
 文件。当然,你也可以通过在
HTML 中使用正确的 
<link />
 标签来避免这样的根目录 文件伪造行为。

为了提高性能,在浏览器主动缓存静态文件是个不错的主意。这样浏览器就不需要发送 不必要的 
If-Modified-Since
 和 
Etag
 请求,从而影响页面的渲染速度。 Tornado 可以通过内建的“静态内容分版(static content versioning)”来直接支持这种功能。

要使用这个功能,在模板中就不要直接使用静态文件的 URL 地址了,你需要在 HTML 中使用 
static_url()
 这个方法来提供 URL 地址:

<html>
<head>
<title>FriendFeed - {{ _("Home") }}</title>
</head>
<body>
<div><img src="{{ static_url("images/logo.png") }}"/></div>
</body>
</html>

static_url()
 函数会将相对地址转成一个类似于 
/static/images/logo.png?v=aae54
 的 URI,
v
 参数是 
logo.png
 文件的散列值, Tornado 服务器会把它发给浏览器,并以此为依据让浏览器对相关内容做永久缓存。

由于 
v
 的值是基于文件的内容计算出来的,如果你更新了文件,或者重启了服务器 ,那么就会得到一个新的 
v
 值,这样浏览器就会请求服务器以获取新的文件内容。 如果文件的内容没有改变,浏览器就会一直使用本地缓存的文件,这样可以显著提高页 面的渲染速度。

在生产环境下,你可能会使用nginx这样的更有利于静态文件 伺服的服务器,你可以将 Tornado 的文件缓存指定到任何静态文件服务器上面,下面 是 FriendFeed 使用的 nginx 的相关配置:

location /static/ {
root /var/friendfeed/static;
if ($query_string) {
expires max;
}
}

本地化

不管有没有登陆,当前用户的 locale 设置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访问到:请求处理器的 
self.locale
 对象、以及模板中的 
locale
 值。Locale 的名称(如 
en_US
)可以 通过 
locale.name
这个变量访问到,你可以使用 
locale.translate
 来进行本地化 翻译。在模板中,有一个全局方法叫 
_()
,它的作用就是进行本地化的翻译。这个
翻译方法有两种使用形式:

_("Translate this string")

它会基于当前 locale 设置直接进行翻译,还有一种是:

_("A person liked this", "%(num)d people liked this", len(people)) % {"num": len(people)}

这种形式会根据第三个参数来决定是使用单数或是复数的翻译。上面的例子中,如果 
len(people)
 是 
1
 的话,就使用第一种形式的翻译,否则,就使用第二种形式 的翻译。

常用的翻译形式是使用 Python 格式化字符串时的“固定占位符(placeholder)”语法,(例如上面的 
%(num)d
),和普通占位符比起来,固定占位符的优势是使用时没有顺序限制。

一个本地化翻译的模板例子:

<html>
<head>
<title>FriendFeed - {{ _("Sign in") }}</title>
</head>
<body>
<form action="{{ request.path }}" method="post">
<div>{{ _("Username") }}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div>
<div>{{ _("Password") }}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assword"/></div>
<div><input type="submit" value="{{ _("Sign in") }}"/></div>
{{ xsrf_form_html() }}
</form>
</body>
</html>

默认情况下,我们通过 
Accept-Language
 这个头来判定用户的 locale,如果没有, 则取 
en_US
 这个值。如果希望用户手动设置一个 locale 偏好,可以在处理请求的 类中复写 
get_user_locale
 方法:

class Base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_current_user(self):
user_id = self.get_secure_cookie("user")
if not user_id: return None
return self.backend.get_user_by_id(user_id)

def get_user_locale(self):
if "locale" not in self.current_user.prefs:
# Use the Accept-Language header
return None
return self.current_user.prefs["locale"]

如果 
get_user_locale
 返回 
None
,那么就会再去取 
Accept-Language
 header 的值。

你可以使用 
tornado.locale.load_translations
 方法获取应用中的所有已存在的翻 译。它会找到包含有特定名字的 CSV 文件的目录,如 
es_GT.csv
 
fr_CA.csv
 这 些 csv 文件。然后从这些 CSV 文件中读取出所有的与特定语言相关的翻译内容。典型的用例 里面,我们会在 Tornado 服务器的 
main()
 方法中调用一次该函数:

def main():
tornado.locale.load_translations(
os.path.join(os.path.dirname(__file__), "translations"))
start_server()

你可以使用 
tornado.locale.get_supported_locales()
 方法得到支持的 locale 列表。Tornado 会依据用户当前的 locale 设置以及已有的翻译,为用户选择 一个最佳匹配的显示语言。比如,用户的 locale 是 
es_GT
 而翻译中只支持了 
es
, 那么 
self.locale
 就会被设置为 
es
。如果找不到最接近的
locale 匹配,
self.locale
 就会就会取备用值 
es_US


查看 
locale
 模块
 的代码文档以了解 CSV 文件的格式,以及其它的本地化方法函数。

UI 模块

Tornado 支持一些 UI 模块,它们可以帮你创建标准的,易被重用的应用程序级的 UI 组件。 这些 UI 模块就跟特殊的函数调用一样,可以用来渲染页面组件,而这些组件可以有自己的 CSS 和 JavaScript。

例如你正在写一个博客的应用,你希望在首页和单篇文章的页面都显示文章列表,你可以创建 一个叫做 
Entry
 的 UI 模块,让他在两个地方分别显示出来。首选需要为你的 UI 模块 创建一个 Python 模组文件,就叫 
uimodules.py
 好了:

class Entry(tornado.web.UIModule):
def render(self, entry, show_comments=False):
return self.render_string(
"module-entry.html", entry=entry, show_comments=show_comments)

然后通过 
ui_modules
 配置项告诉 Tornado 在应用当中使用 
uimodules.py


class Home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entries = self.db.query("SELECT * FROM entries ORDER BY date DESC")
self.render("home.html", entries=entries)

class Entry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entry_id):
entry = self.db.get("SELECT * FROM entries WHERE id = %s", entry_id)
if not entry: raise tornado.web.HTTPError(404)
self.render("entry.html", entry=entry)

settings = {
"ui_modules": uimodules,
}
application = tornado.web.Application([
(r"/", HomeHandler),
(r"/entry/([0-9]+)", EntryHandler),
], **settings)

在 
home.html
 中,你不需要写繁复的 HTML 代码,只要引用 
Entry
 就可以了:

{% for entry in entries %}
{% module Entry(entry) %}
{% end %}

在 
entry.html
 里面,你需要使用 
show_comments
 参数来引用 
Entry
 模块,用来 显示展开的 
Entry
 内容:

{% module Entry(entry, show_comments=True) %}

你可以为 UI 模型配置自己的 CSS 和 JavaScript ,只要复写 
embedded_css
、 
embedded_javascript
javascipt_files
css_files
 就可以了:

class Entry(tornado.web.UIModule):
def embedded_css(self):
return ".entry { margin-bottom: 1em; }"

def render(self, entry, show_comments=False):
return self.render_string(
"module-entry.html", show_comments=show_comments)

即使一页中有多个相同的 UI 组件,UI 组件的 CSS 和 JavaScript 部分只会被渲染一次。 CSS 是在页面的 
<head>
 部分,而 JavaScript 被渲染在页面结尾 
</body>
 之前的位 置。

在不需要额外 Python 代码的情况下,模板文件也可以当做 UI 模块直接使用。 例如前面的例子可以以下面的方式实现,只要把这几行放到 
module-entry.html
 中就可以了:

{{ set_resources(embedded_css=".entry { margin-bottom: 1em; }") }}
<!-- more template html... -->

这个修改过的模块式模板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调用:

{% module Template("module-entry.html", show_comments=True) %}

set_resources
 函数只能在 
{% module Template(...) %}
 调用的模板中访问到。 和 
{% include ... %}
 不同,模块式模板使用了和它们的上级模板不同的命名 空间——它们只能访问到全局模板命名空间和它们自己的关键字参数。

非阻塞式异步请求

当一个处理请求的行为被执行之后,这个请求会自动地结束。因为 Tornado 当中使用了 一种非阻塞式的 I/O 模型,所以你可以改变这种默认的处理行为——让一个请求一直保持 连接状态,而不是马上返回,直到一个主处理行为返回。要实现这种处理方式,只需要 使用 
tornado.web.asynchronous
 装饰器就可以了。

使用了这个装饰器之后,你必须调用 
self.finish()
 已完成 HTTTP 请求,否则 用户的浏览器会一直处于等待服务器响应的状态:

class Main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tornado.web.asynchronous
def get(self):
self.write("Hello, world")
self.finish()

下面是一个使用 Tornado 内置的异步请求 HTTP 客户端去调用 FriendFeed 的 API 的例 子:

class Main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tornado.web.asynchronous
def get(self):
http = tornado.httpclient.AsyncHTTPClient()
http.fetch("http://friendfeed-api.com/v2/feed/bret",
callback=self.on_response)

def on_response(self, response):
if response.error: raise tornado.web.HTTPError(500)
json = tornado.escape.json_decode(response.body)
self.write("Fetched " + str(len(json["entries"])) + " entries "
"from the FriendFeed API")
self.finish()

例子中,当 
get()
 方法返回时,请求处理还没有完成。在 HTTP 客户端执行它的回 调函数 
on_response()
 时,从浏览器过来的请求仍然是存在的,只有在显式调用了 
self.finish()
 之后,才会把响应返回到浏览器。

关于更多异步请求的高级例子,可以参阅 demo 中的 
chat
 这个例子。它是一个使用 long polling 方式 的 AJAX 聊天室。如果你使用到了 long polling,你可能需要复写
on_connection_close()
, 这样你可以在客户连接关闭以后做相关的清理动作。(请查看该方法的代码文档,以防误用。)

异步 HTTP 客户端

Tornado 包含了两种非阻塞式 HTTP 客户端实现:
SimpleAsyncHTTPClient
 和 
CurlAsyncHTTPClient
。前者是直接基于 
IOLoop
 实现的,因此无需外部依赖关系。 后者作为 Curl 客户端,需要安装 
libcurl
 和 
pycurl
 后才能正常工作,但是对于使用 到 HTTP 规范中一些不常用内容的站点来说,它的兼容性会更好。为防止碰到
旧版本中异步界面的 bug,我们建议你安装最近的版本的 
libcurl
 和 
pycurl


这些客户端都有它们自己的模组(
tornado.simple_httpclient
 和 
tornado.curl_httpclient
),你可以通过 
tornado.httpclient
 来指定使用哪一种 客户端,默认情况下使用的是 
SimpleAsyncHTTPClient
,如果要修改默认值,只要 在一开始调用 
AsyncHTTPClient.configure
 方法即可:

AsyncHTTPClient.configure('tornado.curl_httpclient.CurlAsyncHTTPClient')

第三方认证

Tornado 的 
auth
 模块实现了现在很多流行站点的用户认证方式,包括 Google/Gmail、Facebook、Twitter、Yahoo 以及 FriendFeed。这个模块可以让用户使用 这些站点的账户来登陆你自己的应用,然后你就可以在授权的条件下访问原站点的一些服 务,比如下载用户的地址薄,在 Twitter 上发推等。

下面的例子使用了 Google 的账户认证,Google 账户的身份被保存到 cookie 当中,以便 以后的访问使用:

class Google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tornado.auth.GoogleMixin):
@tornado.web.asynchronous
def get(self):
if self.get_argument("openid.mode", None):
self.get_authenticated_user(self._on_auth)
return
self.authenticate_redirect()

def _on_auth(self, user):
if not user:
self.authenticate_redirect()
return
# Save the user with, e.g., set_secure_cookie()

请查看 
auth
 模块的代码文档以了解更多的细节。

调试模式和自动重载

如果你将 
debug=True
 传递给 
Application
 构造器,该 app 将以调试模式 运行。在调试模式下,模板将不会被缓存,而这个 app 会监视代码文件的修改, 如果发现修改动作,这个 app 就会被重新加载。在开发过程中,这会大大减少 手动重启服务的次数。然而有些问题(例如 import 时的语法错误)还是会让服务器 下线,目前的 debug 模式还无法避免这些情况。

调试模式和 
HTTPServer
 的多进程模式不兼容。在调试模式下,你必须将 
HTTPServer.start
 的参数设为不大于 1 的数字。

调试模式下的自动重载功能可以通过独立的模块 
tornado.autoreload
 调用, 作为测试运行器的一个可选项目,
tornado.testing.main
 中也有用到它。

性能

一个 Web 应用的性能表现,主要看它的整体架构,而不仅仅是前端的表现。 和其它的 Python Web 框架相比,Tornado 的速度要快很多。

我们在一些流行的 Python Web 框架上(Django、 web.pyCherryPy),
针对最简单的 Hello, world 例子作了一个测试。对于 Django 和 web.py,我们使用 Apache/mod_wsgi 的方式来带,CherryPy 就让它自己裸跑。这也是在生产环境中各框架常用 的部署方案。对于我们的 Tornado,使用的部署方案为前端使用 nginx 做反向代理,带动 4 个线程模式的 Tornado,这种方案也是我们推荐的在生产环境下的 Tornado
部署方案(根据具体的硬件情况,我们推荐一个 CPU 核对应一个 Tornado 伺服实例, 我们的负载测试使用的是四核处理器)。

我们使用 Apache Benchmark (
ab
),在另外一台机器上使用了如下指令进行负载测试:

ab -n 100000 -c 25 http://10.0.1.x/

在 AMD Opteron 2.4GHz 的四核机器上,结果如下图所示:



在我们的测试当中,相较于第二快的服务器,Tornado 在数据上的表现也是它的 4 倍之 多。即使只用了一个 CPU 核的裸跑模式,Tornado 也有 33% 的优势。

这个测试不见得非常科学,不过从大体上你可以看出,我们开发 Tornado 时对于性能 的注重程度。和其他的 Python Web 开发框架相比,它不会为你带来多少延时。

生产环境下的部署

在 FriendFeed 中,我们使用 nginx 做负载均衡和静态文件伺服。 我们在多台服务器上,同时部署了多个 Tornado 实例,通常,一个 CPU 内核 会对应一个 Tornado 线程。

因为我们的 Web 服务器是跑在负载均衡服务器(如 nginx)后面的,所以需要把 
xheaders=True
 传到 
HTTPServer
 的构造器当中去。这是为了让 Tornado 使用 
X-Real-IP
 这样的的 header 信息来获取用户的真实 IP地址,如果使用传统 的方法,你只能得到这台负载均衡服务器的 IP 地址。

下面是 nginx 配置文件的一个示例,整体上与我们在 FriendFeed 中使用的差不多。 它假设 nginx 和 Tornado 是跑在同一台机器上的,四个 Tornado 服务跑在 8000-8003 端口上:

user nginx;
worker_processes 1;

error_log /var/log/nginx/error.log;
pid /var/run/nginx.pid;

events {
worker_connections 1024;
use epoll;
}

http {
# Enumerate all the Tornado servers here
upstream frontends {
server 127.0.0.1:8000;
server 127.0.0.1:8001;
server 127.0.0.1:8002;
server 127.0.0.1:8003;
}

include /etc/nginx/mime.types;
default_type application/octet-stream;

access_log /var/log/nginx/access.log;

keepalive_timeout 65;
proxy_read_timeout 200;
sendfile on;
tcp_nopush on;
tcp_nodelay on;
gzip on;
gzip_min_length 1000;
gzip_proxied any;
gzip_types text/plain text/html text/css text/xml
application/x-javascript application/xml
application/atom+xml text/javascript;

# Only retry if there was a communication error, not a timeout
# on the Tornado server (to avoid propagating "queries of death"
# to all frontends)
proxy_next_upstream error;

server {
listen 80;

# Allow file uploads
client_max_body_size 50M;

location ^~ /static/ {
root /var/www;
if ($query_string) {
expires max;
}
}
location = /favicon.ico {
rewrite (.*) /static/favicon.ico;
}
location = /robots.txt {
rewrite (.*) /static/robots.txt;
}

location / {
proxy_pass_header Server;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
proxy_redirect false;
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
proxy_set_header X-Scheme $scheme;
proxy_pass http://frontends; }
}
}

WSGI 和 Google AppEngine

Tornado 对 WSGI 只提供了有限的支持,即使如此,因为 WSGI 并不支持非阻塞式的请求,所以如果你使用 WSGI 代替 Tornado 自己的 HTTP 服务的话,那么你将无法使用 Tornado 的异步非阻塞式的请求处理方式。 比如 
@tornado.web.asynchronous
httpclient
 模块、
auth
 模块,
这些将都无法使用。

你可以通过 
wsgi
 模块中的 
WSGIApplication
 创建一个有效的 WSGI 应用(区别于 我们用过的 
tornado.web.Application
)。下面的例子展示了使用内置的 WSGI 
CGIHandler
 来创建一个有效的 Google AppEngine 应用。

import tornado.web
import tornado.wsgi
import wsgiref.handlers

class MainHandler(tornado.web.RequestHandler):
def get(self):
self.write("Hello, world")

if __name__ == "__main__":
application = tornado.wsgi.WSGIApplication([
(r"/", MainHandler),
])
wsgiref.handlers.CGIHandler().run(application)

请查看 demo 中的  
appengine
 范例,它是一个基于 Tornado 的完整的 AppEngine 应用。

注意事项和社区支持

因为 FriendFeed 以及其他 Tornado 的主要用户在使用时都是基于 nginx或者 Apache 代理之后的。所以现在 Tornado 的 HTTP 服务部分并不完整,它无法处理多行的 header 信息,同时对于一 些非标准的输入也无能为力。

参考:http://old.sebug.net/paper/books/tornado/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torna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