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新型电话诈骗手法“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下”全揭秘

2016-05-25 10:11 357 查看
这种新诈骗手法取信受害者的重中之重在于,一上来直呼接电话者的真实姓名,让你明天来办公室一下,而且骗子的语气会尽量嚣张,利用普通人服从领导的心理,让人不自觉相信如此霸气的对方必然身居高位。

如果反问来电者是谁,会回答:“我是你领导啊,你这都听不出来吗?”

如果详加追问是哪位领导,什么办公室,有什么事情等,对方便会以严厉的口气怒斥:“我是你领导,我亲自给你打电话,还有谁啊?”

通常这种声色俱厉的口气会让接电话者感到难以追问,因为反正第二天可以面谈便挂断电话,便答应第二天的约见。

如果受害者最近确实在跟进某项工作,或者换了新岗位,非常容易对号入座,以为对方是想询问该项目进行得如何,或是单位领导想要约谈新入职者。

明天当然是见不到面的,第二步骤是算准上班时间对方到了,再次来电声称上面来了高级领导,正在陪他们谈话,让你稍等。

半个小时后来电,通过你是否还在等待判断你是否信以为真,如果判断出你确实还相信他的身份,就提出自己想要对上级领导“包个红包”,询问你是否带有现金,如带先借给他用,事后报账。

并且明确指示让你现在出去买个信封,把现金装进信封拿来,避免被人看见——这一步其实是最容易被识穿的,因为若你真的来到你所知道的办公地点,见到真正的领导,骗局自然穿帮。

他赌的是小概率事件:

第一、你确实有一位上级领导,但他很忙,你早上九点没能见到他(因为一般领导上班较晚,出差较多,到了地点见不到的几率是有的)。

第二、你跟你那位领导其实不熟,根本没见过面,去到了你也必须打电话才能约见(比如你是分部员工,他是比你高几层的总部领导,又或者你公司发生人事变动,新的领导你还没见过,也没有手机号,又或者你干脆是新员工)。

这个电话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他可以试探你有没有见到领导

第二可以判断你对他是否产生了怀疑

如果你见到了领导,那么他当然就穿帮了,对方就会挂断电话不再纠缠。

如果你对他产生了怀疑,强势探问来历,那么他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提汇款要求,很可能就此抽手,把时间精力集中在那些没有怀疑他的肥羊上。

如果发现你对他去银行取钱的要求依然没有警惕,那么他就判断你是一头可以下手的肥羊。

下面的流程是这样:

当你取到钱要拿给他,一开始会表示现金面交,大部分受害者会认为在办公室当面交钱不可能有假,而且少数脑筋转的快的人,马上联想到这就可以解释为啥要神神秘秘用陌生号码,大约是怕送钱的事情被监听。

不管公司领导还是政府机构领导,总是有政敌的嘛,办这种潜规则的灰色事情专门用另一个手机卡完全可以理解,不在电话透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也得到了合理解释。

由于你已经去银行提几千元现金,五六分钟内不可能赶回去,掐准取好钱的时间,诈骗犯会来电或短信称:在办公室送上级现金影响不好,考虑之后还是发给你“上级领导”的银行账号,以转账给对方的形式送礼较为稳妥。

剩下的情节就可想而知,一旦你汇钱,对方会尽速将该银行账户内的金额转走,电话也不会再接通了。

有一个机智姑娘值得一提,汇款之后她察觉不对,马上用手机银行登陆该账户,输错三次密码,导致账户冻结,在与银行、警方联络后及时追回汇款。

与传统的无技术含量的“你猜你猜”诈骗不同。

根据新闻来看,该种诈骗有两大特点:

一、来电者有办法欺骗来电显示功能(或是买了全国各地的电话卡),总显示为与接电话者同一地区的本市来电;

二、诈骗者掌握手机号的机主真名,很显然涉及大范围的电信用户隐私泄露。

用百度新闻搜索“陌生电话 自称 领导”可以搜到大量被骗新闻,以下摘选对诈骗步骤的记叙较详细的几则。

女老师被“领导”搞昏了头 挨骗5000元

  4月18日、19日,赵女士就被一个假书记搞昏了头,损失了5000元。昨日,受理完赵的报案后,柳州市公安局雒容派出所民警提醒,冒充单位领导来电行骗,是最近在柳州出现的新骗局。

  赵是柳州市某学校的老师。4月18日下午,学校的张书记需要学校一项工作的汇报材料,赵便通过电子邮件,将材料发送给张。

  刚发完资料不久,赵就接到一个139开头的本地号码来电,对方直接说:“小赵,你明早到我办公室汇报一下工作。”

  由于来电号码陌生,赵便问对方是谁。

  “我是谁你还听不出?”对方反问。赵感觉声音有点像学校领导,便试探问道:“你是张书记?”

  “对啦。”对方回答。

  虽然手机通讯录里存有张书记的电话号码,但赵认为对方可能因种种原因,用其他电话打给她,也就没有多想。

  赵不敢怠慢。4月19日上午,她准备去跟张汇报工作,不料又接到“张书记”的电话。“张”称,他正在接待自治区领导,让赵在办公室等一会。

  10分钟左右,“张”又给赵打来电话,问赵:“你身上带有钱吗?我想款待一下领导们,事后你再报账。”

  赵正好带了5000元。“张”便让她用信封把钱装好,拿到他办公室。

  刚装好钱,对方又打来电话,称领导们不方便见赵,让她把5000元转账到他的银行卡内,并提供了一个银行卡账号。

  赵遂来到自动柜员机前转账。转完账,她发觉有些不对劲,忙翻出手机内张书记的电话打过去。

  张书记称,他并没有叫赵到办公室汇报工作,更不可能向她借钱。

  赵后悔莫及,急忙去报案。民警提醒,接到陌生电话,一定要多几个心眼;遇到现金支出时,更要保持清醒。

接到来电称“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小心有诈

“小吴,明天上午9时到我办公室来一下”,近日,家住园区的吴女士接到“领导”的电话,让她损失了2万元。

据吴女士回忆,当时记得“领导”在电话中能叫出自己的姓名,然后用命令式、不容置疑的口气说“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下”。

当吴女士疑惑并追问对方是谁时,对方称“连我的声音都听不出来了吗?”

正巧,吴女士有一个上司Andy的口音、语气跟电话里的声音非常相似,吴女士便以为对方是自己的领导Andy。既然“领导”没有明说具体事情,吴女士也不便多问,第二天给来电号码打去电话。

接通后,“领导”称自己办公室有两位大领导在,让吴女士等一会儿。不久,对方回拨吴女士电话,称中秋将至,要给两位领导送礼,领导不接现金,要吴女士转账2万元到指定账户,等一会儿见面谈事时就能马上还钱。吴女士对此深信不疑,加上又是领导托自己办事,没有多问,便马上将转账的事情办妥。

可事后上司Andy压根儿没找自己还钱,吴女士便试探着问了一下,结果发现自己遇到了骗子。

近期,类似骗局在全国集中出现,被骗人数逐渐增多。据警方调查,这是一种冒充领导或公司合作伙伴的新型诈骗术,骗子开头以强硬的口气要求受害人次日到其办公室一趟,从心理上压制受害人,直至受害人将其误认为是自己领导,后以正接待领导,恰逢过节送礼不便给现金为由,要求借钱转账。

记者采访中得知,近期我市接到此类电话的市民不在少数。一般情况下,骗子在电话中能叫出“小王”、“小李”或者受害人的全名,然后直接要求“第二天到办公室来”。如果市民稍加警惕,追问对方是谁时,对方会以“你怎么连领导的声音都听不出”来掩饰,如果继续追问,骗子最后都会将电话一挂了之。

警方提醒:戳穿骗局不妨多问他几句

警方提醒市民,要防止在此类诈骗中受损失,一是要保护好自己的个人信息;二是接到此类电话一定要鉴别电话来源;三是一定要对“领导”信息进行核对。从已经接报的案例中不难看出,在大多数情况下,只要受害者能够谨慎地进行二次验证,就能戳穿整个骗局。

警方同时提醒:不管对方冒充的是老板、警察、政府、法院还是亲戚朋友,无论他怎么和你绕,最终的目的一定会落到钱上。所以,只要对方和你提钱,让你汇款,那基本上就是诈骗了。中秋节将至,该新型骗术呈高发态势,广大市民要谨慎防范。

陌生手机来电玩新骗局 开口自称领导然后叫你送礼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昆明多位今年毕业的高校毕业生都遇到了奇怪的情况——他们接到陌生号码的来电,电话中,一个操广东口音普通话的男子亲切地喊出他们的名字,并称自己是“领导”,“正在办公室接待客人”,要求毕业生给客人送礼。

“我是领导,来办公室一趟”

9月3日下午,刚工作的马同学正在公司办公室里写策划,突然接到一个陌生号码来电。接通后,一个操广东口音普通话的男子亲切地说:“小马啊,你来我办公室一趟。”马同学一愣,“哪间办公室呀?”该男子便生气了,“我是你领导,我亲自给你打电话,还有谁啊?”挂断电话前,该男子还叮嘱马同学“把这个号码记下来”。

因为刚毕业入职不久,马同学对公司的领导不熟悉,于是询问同事,该号码是哪位领导的电话。令他觉得诧异的是,同事们告诉他,没有哪个领导用这个号码。

于是,马同学回拨了该号码,并告诉对方自己已经到办公室门口了。电话中,该男子称正在接待两位市领导,要求马同学在门口等一下。3分钟后,该男子又打来电话,“小马,有市领导要走,比较仓促,你去给他们送点礼。”

马同学意识到,下一步可能就是要钱了。于是他明确问对方“是哪位领导?在哪间办公室?”该男子却避而不答,直接去掉姓氏,喊马同学的名字。马同学继续追问,该男子却改口:“打错电话了”。然后马上挂断。

民警:切莫轻信电话中的“领导”

尚未找工作、专心复习考研的张同学也接到了这样的电话。对方的话令她一头雾水,她反问:“我没有工作,哪来的领导啊?”于是该男子马上挂断。李同学接到电话后也很纳闷,“我没有哪位领导是广东口音啊。”

9月4日,记者也接到了“我是领导,你来一下办公室”的陌生来电,电话中的男子同样操广东口音普通话。

马同学表示,最近几天,他今年刚毕业的大学同学纷纷接到“我是领导”的诈骗电话,但由于大家警惕性较高,目前接到电话的同学中还没有人被骗。

记者向接到此类电话的同学逐一征集了这些有诈骗嫌疑的号码,共有7个。昨天下午逐一尝试着拨打过去,发现其中3个号码关机,1个号码成为空号,其余3个号码仍能拨通,电话另一端传来的男子口音,与此前接到的陌生来电口音腔调一致。

经上网查询手机号码归属地,可知这7个“嫌疑号码”归属地均为昆明。

民警提醒,这是一种电信骗局,主要针对高校毕业生群体。此种骗术利用的是毕业生社会经验不足、且对领导存在敬畏心理的特征。民警建议:不要盲目听从“领导”的指示,而是要通过正确渠道核实人物身份、电话号码以及事情真伪。此类事件有一点值得注意,无论对方怎么忽悠,最后一定会提到“汇钱”,那就是诈骗。

骗子自称是公司领导要借钱送礼 工头被骗5000元

  东南网6月7日讯(海峡都市报记者 赵杨)昨日下午,在一个建筑公司工地负责的曹先生,被“领导”骗走5000元。原来,他前一天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他的领导,第二天“领导”提出要借钱送礼。曹先生信以为真,依对方要求转账5000元,结果对方再次要3万元,方起疑。目前,福州洪山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

  曹先生说,5日晚上8时许,他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称是他的领导,明天上午有点事要他去公司找对方。因曹先生自己常在工地活动,基本很少去公司,跟上面打交道的时间不多,也不好直接多问,即误认为这人是自己公司某部门领导。

  昨日上午9时多,曹先生随即去鼓楼区琴亭路方圆大厦对面的公司找领导,但是领导不在,这时又接到该“领导”来电,说他现在在外面办事,要曹先生借一点钱给他用来送礼,并说现在不方便给现金,要曹先生直接转账给对方,当时曹先生就相信了。“领导”发来短信,提供了一个中国工商银行的账户,于是曹先生就在公司里用手机网银给该账户汇款5000元人民币。

  曹先生汇款后,向该“领导”汇报,可他又要曹先生再汇款30000元。曹先生这才觉得不对劲,于是在公司通讯录里查找自己领导的电话,并随后打电话给对方,结果对方接到电话后被问蒙了。曹先生这才知道自己被骗了。目前,洪山派出所已经介入调查。

骗子盯上职场员工 警惕“新领导”来电

  新入职的赵小姐前几天晚上接到一个神秘电话,一位自称“领导”的陌生来电让她“明早去趟办公室”。就是这么一个看似无害的普通电话,就害的她在接下来的两天被连续骗走4万元。记者调查得知,“领导喊你去办公室”是一种新的电信诈骗方式,目标就是职场白领及公务员。

“新领导”称急用钱 女职员被骗4万元

  赵小姐是某公司的新入职员工,从事财务工作。前几天晚上突然接到一个陌生来电,对方直呼其名,而且态度严厉, “小赵,你明天来我办公室一趟,谈谈工作的问题。”

  由于是新入职员工,本来就对单位领导不熟悉,接到这么一个电话,着实让赵小姐吓了一跳。“最近好像听说新来了一个男领导,所以就试探性的问是不是马总。反而被对方骂了。”赵小姐说,对方生气的说,“你连我都认不出来!明天到办公室再说!”

  挂了电话,赵小姐很不安,生怕刚入职的工作出问题。转天一早,“马总”又打来电话,说现在正在接待客户,让她不要来了,并叮嘱让她赶紧转1万块钱到客户的账户。“他说是维护客户关系,特别着急,让我赶紧去。”

  随后,“马总”又用“客户生气了”“客户着急了”这样的理由,连续两天让赵小姐汇款近4万元。之后,赵小姐再给“马总”打电话,对方就显示关机。赵小姐觉得事有蹊跷,回单位找领导“马总”,却被告知从来没给她打过电话,也从来没让她汇过钱。这时,赵小姐才明白,自己被骗了。

记者调查:警惕“领导”电话喊你去办公室

  记者在网上搜索“领导叫你去办公室”,发现全国很多论坛的网友都接过类似电话,对方称是新来的“领导”,要约其谈工作,之后就以各种紧急命令,让员工给他汇钱,从而形成新型电信诈骗。

  那么“领导喊你去办公室”究竟是怎样骗到钱的?

  1、骗子首先自称“领导”,将事主叫去办公室。如果事主警惕反过来问许多详细问题,对方就会挂断电话。如果事主反应不及,表示的有犹豫,骗子就会装腔作势,并进行下一步行骗。

  2、不会真的叫你去哪里见面,会编造一个理由让你见不到他,或者是约见客户,或者是开会等等。

  3、在等待过程中,骗子会紧急打来一个电话,以“包红包”、“垫钱陪客户”等工作需要,让事主打款到对方账户,从而完成诈骗全程。

个人信息如何泄露?

  当前个人信息非法买卖的黑色产业链条完整,隐私信息在以非常低的价格进行倒卖,在一些专业倒卖信息的机构,可以将信息整合筛选,整理出非常有针对性且精准的数据。

  记者采访业内专家,360网络安全专家总结个人信息泄露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   1、利用互联网搜索引擎搜索个人信息,汇集成册,并按照一定的价格出售给需要购买的人;

  2、旅馆住宿、保险公司投保、租赁公司、银行办证、电信、移动、联通、房地产、邮政部门等需要身份证件实名登记的部门、场所,个别人员利用登记的便利条件,泄露客户个人信息;

  3、个别违规打字店、复印店利用复印、打字之便,将个人信息资料存档留底,装订成册,进行对外出售;

  4、借各种“问卷调查”之名,窃取群众个人信息;

  5、通过在抽奖券的正副页上填写姓名、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方式,泄露个人信息;

  6、在购买电子产品、车辆等物品时,在一些非正规的商家填写非正规的“售后服务单”,从而被人利用了个人信息;

  7、超市、商场通过向群众邮寄免费资料、申办会员卡时掌握到的群众信息,通过个别人向外泄露。

如何保护个人信息不被泄露?

  首先,不随意填写问卷。

  其次,不贪占小便宜。在街头时常有赠送礼品的活动,通常都会要求填写表格,此时个人信息就会因填写表格内容而被泄露。

  第三,快递单据不能随意丢弃。作废的机票、火车票也要在丢弃时做好销毁工作。

  第四,在打印店复印个人简历、身份证等重要资料时注意删除。

补充

有许多人问接到了这类诈骗电话怎么办,并把手机号码贴出来,其实贴在我日记下面是没用处的。如果你接到类似电话,可以尝试登录12321网站(http://www.12321.cn/)举报该手机号码。同样如果你收到垃圾短信或诈骗短信,如给一个账号要求你打钱,或者中奖信息,要求你登陆某网站的,可以提供垃圾短信发送方和接收方号码及短信内容(三者缺一不可),发短信到12321举报该发信号。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