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IEEE SIDAS 2016参会总结

2016-04-26 20:28 417 查看
今年的IEEE SIDAS(IEEE SIGNAL AND DATA SCIENCE FORUM)会议紧接VALSE2016在武汉同一个会场举办。时间是4月25-26日,会议日程非常紧凑,有不少报告是在不同的会议厅并行举办。总的来说,会议的嘉宾有很多的大牛(感觉比VALSE更senior),报告偏学术一些,还有不少针对学生的panel。但是,参会人数远不如VALSE2016,没有demo展示,基本看不到企业的影子(只有sensetime做了5分钟介绍),poster也很少,没有专门的时间安排。会议日程如下:



报告选摘介绍

由于我是做CV(计算机视觉)方向的,所以在两个并行进行的报告中选择了偏CV方向的报告厅。报告都很精彩,我选择了我感兴趣的几个简单介绍一下。

1. 张磊,香港理工

讲了sparse coding,其提出的weighted nuclear norm minimization方法在图像去噪,去模糊,超分辨率重建,image painting上的应用。最后的总结如下



2. 陈熙霖,中科院计算所

* 陈教授讲的非常精彩。从模式识别的本质问题出发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 陈教授是IEEE fellow,整个会议过程中非常活跃,几乎每场报告都会提出非常有价值的问题,感觉思维非常活跃,喜欢从问题本质入手。

3. 胡传平,公安部三所

胡老师讲述了他们团队在保障公共安全中使用的人工智能技术。结合真实的案例,介绍了视频结构化描述,结合语义信息的多源数据融合,人脸识别,主动视频摘要浓缩等工作。

4. 牛志升,清华大学

牛教授是清华信息学院副院长,介绍了如何提高基站的利用率,提出了super-cellular的概念;提出了基站布设的越密反而可能越节能的颠覆性研究,这是因为基站的能耗主要在信号处理,基带等底层,射频功耗只占了不到10%,所以即使基站空闲也很耗电,关掉才能节能。报告中大量引入了不同地方的移动数据,非常详实,让外行人也能收获不少。最后的summary如下:



5. Zeng Wenjun,MSRA

曾老师讲了MSRA在people centric scene understanding ,face/people tracking /identification , pose estimation, skeleton based human action recognition等领域的研究,以及他们如果构建deep leaning网络等。



panel介绍

感觉SIDAS的panel还是很精彩的,具体如下:

panel1:reaching the global stage&path to IEEE fellow

三个IEEE fellow发言,如下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德克萨斯 A&M的熊子祥,有香港中文大学的Helen M. MENG,中科院计算所的陈熙霖:



总结如下:

1. fellow在国外只是一种荣誉称号,而在国内过度重视,有点变味了。建议年轻人不要太功利。功到自然成,做好自己的事情,培养坚实的看家本领。

2. 年轻人选择方向建议:

* 选择喜欢的研究方向;

* 可以考虑选择目前还不太热门但是未来比较有前途的方向,不要过度跟风。

* 学会写funding。目的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让审核funding的同行评审你的研究,防止走错路。

3. 做长期的计划,做令人exciting的工作能让你永远有动力。

4. engineering一定要teamwork。

5. 多参加会议,多和同行交流。不要只是参会,要show你的研究成果,和别人分享讨论会产生更多的ideas。

6. CS是最公平的学科之一,不像物理材料学那样需要贵重的设备,只需要电脑就行。只要够努力,就有无限可能。

7. 多review paper,才会更擅长写paper。

8. 利用好网络资源学习,Google搜索,网络课堂,公开课等。

panel2:technical trends on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由左到右分别是:声学所的鄢社锋,清华的牛志升,MSRA的Wenjun ZENG,武大的胡瑞敏,西电的Hongwei LIU,主要讨论了big data相关的问题,总结如下:

1. 什么是big data?

* 不是数据量大就是big data,现实世界有很多数据是异构的和异质的,数据要能转化为结构化的数据才能发挥作用,数据空间要覆盖问题空间。

2. 在big data,deep leaning新形式下的学生教学培养问题。

* 注重网上自主学习,学生需要开阔视野,基础打扎实,注重学科交叉(big data本身就是交叉学科吧)。

3. 如果没有大量的数据或者大量数据获取困难,小样本数据的情况下如何用deep learning解决?

* 如果根本无法获得大量的带标签数据,建议放弃deep learning。

* 可以用小样本数据按照一定的规则生成新数据作为训练样本。

* 可以考虑挖掘小样本数据和大数据之间的联系和相关性,看是否可以转化。

panel3: how to publish papers in IEEE transactions?



这个环节是闭幕式前最后的活动了,请了大会主席,德克萨斯 A&M的熊子祥,MSRA的Wenjun ZENG,电子科技大学的Ce Zhu,中科院计算所的山世光,主要讨论问题如下:

1. 关于论文催评审意见

建议超过正常时间两个月后再发邮件询问,注意要礼貌,简捷。

如果还没有收到意见,再过一个月再发邮件询问。

2. 关于reject后appeal问题。

嘉宾几乎都不建议appeal,除非你的成果很明显被reviewer误解了。

3. 论文写作建议

* 投稿不能太急,切忌一稿多投,要知道你方向的学术圈就那么大,很容易被揭穿,被发现后后果很严重。

* introduction要介绍清楚前人的工作,你的工作和别人的不同之处,也就是why你的工作比别人好,不要过度贬低前人工作,毕竟大家都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reviewer基本看完introduction就大概决定是否reject。

* 写论文不要流水账,要有逻辑。像议论文一样,讲清前因后果对比。

* 投稿前语言关一定要过,不能有语法,单词等低级错误。文章要能够让别人看懂,如果reviewer说看不懂你的文章,不是因为他能力不行,而是你写作水平太差,基本就是reject的意思。

4. how to response to reviewer?

* 首先要礼貌的感谢,毕竟别人花了自己的时间免费审阅你的paper。

* 针对reviewer提出的问题,要点对点的仔细回答。

* 千万不要回避或遗漏主要的评审意见点,否则会被认为你是在逃避问题,很可能被reject。

* 即使reviewer误解你的paper内容,要礼貌合适的回答。留下好印象。

* 对于修改的内容尽量在response里描述清楚,如果要制定在论文中哪一章节,要highlight,方便reviewer查看。总之,要让reviewer方便,节省他的时间。

5. conference录用后再投transaction需要注意什么?

* conference和transaction根本不是一个level上的。需要增加详细的内容、实验对比、证明等。

* 有偷懒、攒论文数目的嫌疑,会影响在圈内的声誉。

6. 什么情况可以投letter?

* letter适用的情况是在你做了比较好的研究发了journal后,在此基础上又有新的想法时,可以投letter。

* letter有短平快的嫌疑,年轻人可以投letter,比较senior的不太建议。

* 以上针对一般的letter,像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还是不错的。

7. 迟迟不出版可以催吗?会不会一催被据稿?

* 造成迟迟不出版的原因很多,有很多学会要积累论文集结成册后才出版,这种情况下要等。

* 如果接收3个月还没出版,可以礼貌地邮件询问。

8. 文章投出后可以修改通讯作者或者增加作者吗?

* NO!大忌讳。有人论文接收后,因为不听AE提醒坚持修改通讯作者导致论文被拒。

* 国外论文一般认为作者越少越好,而国内喜欢挂名。没有贡献的挂名破坏风气,有损职业道德。

* 增加作者是不允许的。因为增加的作者有可能是该论文的审稿人,有嫌疑的,如果想加,可以考虑在acknowledge里提一下其贡献。

后记

大会主席说明年的会议地点在北京,时间大概在9月份。具体要和组委会商量后决定,会在网上通知。

关于本次会议的PPT和录像,大会主席说要在征得相关的报告人同意后,邮件通知大家结果。真的希望能够将会议录像放在网上,供大家学习。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