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目标检测

2016-03-29 11:44 162 查看
个人接触机器视觉的时间不长,对于机器学习在目标检测的大体的框架和过程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不知道对不对,如有错误,请各位大牛不吝指点。

目标的检测大体框架:



目标检测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训练分类器所需训练样本的创建:

训练样本包括正样本和负样本;其中正例样本是指待检目标样本(例如人脸或汽车等),负样本指其它不包含目标的任意图片(如背景等),所有的样本图片都被归一化为同样的尺寸大小(例如,20x20)。

2、特征提取:

由图像或波形所获得的数据量是相当大的。例如,一个文字图像可以有几千个数据,一个心电图波形也可能有几千个数据。为了有效地实现分类识别,就要对原始数据进行变换,得到最能反映分类本质的特征。这就是特征选择和提取的过程。一般我们把原始数据组成的空间叫测量空间,把分类识别赖以进行的空间叫做特征空间,通过变换,可把在维数较高的测量空间中表示的模式变为在维数较低的特征空间中表示的模式。

3、用训练样本来训练分类器:

这得先明白分类器是什么?百度百科的解释是:“使待分对象被划归某一类而使用的分类装置或数学模型。”我觉得可以怎么理解,举个例子:人脑本身也算一个分类器(只是它强大到超乎想象而已),人对事物的识别本身也是一个分类的过程。人在成长或者学习过程中,会通过观察A类事物的多个具体事例来得到对A类事物性质和特点的认识,然后以后遇到一个新的物体时,人脑会根据这个事物的特征是否符合A类事物性质和特点,而将其分类为A类或者非A类。(这里只是用简单的二分类问题来说明)。那么训练分类器可以理解为分类器(大脑)通过对正样本和负样本的观察(学习),使其具有对该目标的检测能力(未来遇到该目标能认出来)。

从数学来表达,分类器就是一个函数y=f(x),x是某个事物的特征,y是类别,通俗的说就是例如,你输入张三的特征x1,分类器就给你认出来这个是张三y1,你输入李四的特征x2,它就给你认出来这个是李四y2。那么分类器是个函数,它的数学模型是什么呢?一次函数y=kx+b?高次函数?等等好复杂的都有,我们需要先确定它的模型;确定了模型后,模型是不是由很多参数呢?例如上面的一次函数y=kx+b的k和b,高斯函数的均值和方差等等。这个就可以通过什么最小化分类误差、最小化惩罚啊等等方法来确定,其实训练分类器好像就是找这些参数,使得达到最好的分类效果。呵呵,不知道自己说得对不对。

另外,为了使分类检测准确率较好,训练样本一般都是成千上万的,然后每个样本又提取出了很多个特征,这样就产生了很多的的训练数据,所以训练的过程一般都很耗时的。

4、利用训练好的分类器进行目标检测:

得到了分类器就可以用来对你输入的图像进行分类了,也就是在图像中检测是否存在你想要检测的目标。一般的检测过程是这样的:用一个扫描子窗口在待检测的图像中不断的移位滑动,子窗口每到一个位置,就会计算出该区域的特征,然后用我们训练好的分类器对该特征进行筛选,判定该区域是否为目标。然后因为目标在图像的大小可能和你训练分类器时使用的样本图片大小不一样,所以就需要对这个扫描的子窗口变大或者变小(或者将图像变小),再在图像中滑动,再匹配一遍。

5、学习和改进分类器

现在如果样本数较多,特征选取和分类器算法都比较好的情况下,分类器的检测准确度都挺高的了。但也会有误检的时候。所以更高级点的话就是加入了学习或者自适应,也就是说你把这张图分类错误了,我就把这张图拿出来,标上其正确的类别,再放到样本库中去训练分类器,让分类器更新、醒悟,下次别再给我弄错了。你怎么知道他弄错了?我理解是:大部分都是靠先验知识(例如目标本身存在着结构啊或者什么的约束)或者和跟踪(目标一般不会运动得太快)等综合来判断的。

其实上面这个模式分类的过程是适合很多领域的,例如图像啊,语音识别等等。那么这整一个过程关键点在哪呢?

(1)特征选取:

感觉目标比较盛行的有:Haar特征、LBP特征、HOG特征和Shif特征等;他们各有千秋,得视你要检测的目标情况而定,例如:

拳头:纹理特征明显:Haar、LBP(目前有将其和HOG结合);

手掌:轮廓特征明显:HOG特征(行人检测一般用这个);

(在博客中,我会参考各牛人的博客和资料来整理Haar特征、LBP特征、HOG特征和Shif特征等这些内容,具体见博客更新)

(2)分类器算法:

感觉目标比较盛行的有:SVM支持向量机、AdaBoost算法等;其中检测行人的一般是HOG特征+SVM,OpenCV中检测人脸的一般是Haar+AdaBoost,OpenCV中检测拳头一般是LBP+
AdaBoost;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涉及到的特征啊,算法啊等等还是非常非常多的,不断有牛人在提出新的东西(简单的哲学+复杂的数学),也不断有牛人在改进以前的东西,然后随着岁月的脚步,科技在不停地狂奔着!

目标检测的图像特征提取之(一)HOG特征

1、HOG特征:

方向梯度直方图(Histogram of Oriented Gradient, HOG)特征是一种在计算机视觉和图像处理中用来进行物体检测的特征描述子。它通过计算和统计图像局部区域的梯度方向直方图来构成特征。Hog特征结合SVM分类器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图像识别中,尤其在行人检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功。需要提醒的是,HOG+SVM进行行人检测的方法是法国研究人员Dalal在2005的CVPR上提出的,而如今虽然有很多行人检测算法不断提出,但基本都是以HOG+SVM的思路为主。

(1)主要思想:

在一副图像中,局部目标的表象和形状(appearance and shape)能够被梯度或边缘的方向密度分布很好地描述。(本质:梯度的统计信息,而梯度主要存在于边缘的地方)。

(2)具体的实现方法是:

首先将图像分成小的连通区域,我们把它叫细胞单元。然后采集细胞单元中各像素点的梯度的或边缘的方向直方图。最后把这些直方图组合起来就可以构成特征描述器。

(3)提高性能:

把这些局部直方图在图像的更大的范围内(我们把它叫区间或block)进行对比度归一化(contrast-normalized),所采用的方法是:先计算各直方图在这个区间(block)中的密度,然后根据这个密度对区间中的各个细胞单元做归一化。通过这个归一化后,能对光照变化和阴影获得更好的效果。

(4)优点:

与其他的特征描述方法相比,HOG有很多优点。首先,由于HOG是在图像的局部方格单元上操作,所以它对图像几何的和光学的形变都能保持很好的不变性,这两种形变只会出现在更大的空间领域上。其次,在粗的空域抽样、精细的方向抽样以及较强的局部光学归一化等条件下,只要行人大体上能够保持直立的姿势,可以容许行人有一些细微的肢体动作,这些细微的动作可以被忽略而不影响检测效果。因此HOG特征是特别适合于做图像中的人体检测的。

2、HOG特征提取算法的实现过程:

大概过程:

HOG特征提取方法就是将一个image(你要检测的目标或者扫描窗口):

1)灰度化(将图像看做一个x,y,z(灰度)的三维图像);

2)采用Gamma校正法对输入图像进行颜色空间的标准化(归一化);目的是调节图像的对比度,降低图像局部的阴影和光照变化所造成的影响,同时可以抑制噪音的干扰;

3)计算图像每个像素的梯度(包括大小和方向);主要是为了捕获轮廓信息,同时进一步弱化光照的干扰。

4)将图像划分成小cells(例如6*6像素/cell);

5)统计每个cell的梯度直方图(不同梯度的个数),即可形成每个cell的descriptor;

6)将每几个cell组成一个block(例如3*3个cell/block),一个block内所有cell的特征descriptor串联起来便得到该block的HOG特征descriptor。

7)将图像image内的所有block的HOG特征descriptor串联起来就可以得到该image(你要检测的目标)的HOG特征descriptor了。这个就是最终的可供分类使用的特征向量了。





具体每一步的详细过程如下:

(1)标准化gamma空间和颜色空间

为了减少光照因素的影响,首先需要将整个图像进行规范化(归一化)。在图像的纹理强度中,局部的表层曝光贡献的比重较大,所以,这种压缩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图像局部的阴影和光照变化。因为颜色信息作用不大,通常先转化为灰度图;

Gamma压缩公式:



比如可以取Gamma=1/2;

(2)计算图像梯度

计算图像横坐标和纵坐标方向的梯度,并据此计算每个像素位置的梯度方向值;求导操作不仅能够捕获轮廓,人影和一些纹理信息,还能进一步弱化光照的影响。

图像中像素点(x,y)的梯度为:



最常用的方法是:首先用[-1,0,1]梯度算子对原图像做卷积运算,得到x方向(水平方向,以向右为正方向)的梯度分量gradscalx,然后用[1,0,-1]T梯度算子对原图像做卷积运算,得到y方向(竖直方向,以向上为正方向)的梯度分量gradscaly。然后再用以上公式计算该像素点的梯度大小和方向。

(3)为每个细胞单元构建梯度方向直方图

第三步的目的是为局部图像区域提供一个编码,同时能够保持对图像中人体对象的姿势和外观的弱敏感性。

我们将图像分成若干个“单元格cell”,例如每个cell为6*6个像素。假设我们采用9个bin的直方图来统计这6*6个像素的梯度信息。也就是将cell的梯度方向360度分成9个方向块,如图所示:例如:如果这个像素的梯度方向是20-40度,直方图第2个bin的计数就加一,这样,对cell内每个像素用梯度方向在直方图中进行加权投影(映射到固定的角度范围),就可以得到这个cell的梯度方向直方图了,就是该cell对应的9维特征向量(因为有9个bin)。

像素梯度方向用到了,那么梯度大小呢?梯度大小就是作为投影的权值的。例如说:这个像素的梯度方向是20-40度,然后它的梯度大小是2(假设啊),那么直方图第2个bin的计数就不是加一了,而是加二(假设啊)。



细胞单元可以是矩形的(rectangular),也可以是星形的(radial)。

(4)把细胞单元组合成大的块(block),块内归一化梯度直方图

由于局部光照的变化以及前景-背景对比度的变化,使得梯度强度的变化范围非常大。这就需要对梯度强度做归一化。归一化能够进一步地对光照、阴影和边缘进行压缩。

作者采取的办法是:把各个细胞单元组合成大的、空间上连通的区间(blocks)。这样,一个block内所有cell的特征向量串联起来便得到该block的HOG特征。这些区间是互有重叠的,这就意味着:每一个单元格的特征会以不同的结果多次出现在最后的特征向量中。我们将归一化之后的块描述符(向量)就称之为HOG描述符。



区间有两个主要的几何形状——矩形区间(R-HOG)和环形区间(C-HOG)。R-HOG区间大体上是一些方形的格子,它可以有三个参数来表征:每个区间中细胞单元的数目、每个细胞单元中像素点的数目、每个细胞的直方图通道数目。

例如:行人检测的最佳参数设置是:3×3细胞/区间、6×6像素/细胞、9个直方图通道。则一块的特征数为:3*3*9;

(5)收集HOG特征

最后一步就是将检测窗口中所有重叠的块进行HOG特征的收集,并将它们结合成最终的特征向量供分类使用。

(6)那么一个图像的HOG特征维数是多少呢?

顺便做个总结:Dalal提出的Hog特征提取的过程:把样本图像分割为若干个像素的单元(cell),把梯度方向平均划分为9个区间(bin),在每个单元里面对所有像素的梯度方向在各个方向区间进行直方图统计,得到一个9维的特征向量,每相邻的4个单元构成一个块(block),把一个块内的特征向量联起来得到36维的特征向量,用块对样本图像进行扫描,扫描步长为一个单元。最后将所有块的特征串联起来,就得到了人体的特征。例如,对于64*128的图像而言,每8*8的像素组成一个cell,每2*2个cell组成一个块,因为每个cell有9个特征,所以每个块内有4*9=36个特征,以8个像素为步长,那么,水平方向将有7个扫描窗口,垂直方向将有15个扫描窗口。也就是说,64*128的图片,总共有36*7*15=3780个特征。

HOG维数,16×16像素组成的block,8x8像素的cell

注释:


行人检测HOG+SVM

总体思路:

1、提取正负样本hog特征

2、投入svm分类器训练,得到model

3、由model生成检测子

4、利用检测子检测负样本,得到hardexample

5、提取hardexample的hog特征并结合第一步中的特征一起投入训练,得到最终检测子。

深入研究hog算法原理:

一、hog概述
Histograms of Oriented Gradients,顾名思义,方向梯度直方图,是目标的一种描述的方式,既是描述子。
二、hog提出

hog是05年一位nb的博士提出来的,论文链接 http://wenku.baidu.com/view/676f2351f01dc281e53af0b2.html 三、算法理解

终于到10月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整理一下hog的算法流程。
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每一个目标都对应一个一维特征向量,这个向量一共有n维,这个n不是凭空瞎猜的,是有理有据,打个比方,为什么opencv自带的hog检测子是3781维的?这个问题在初期确实比较头疼,纠结了好长的时间,不过别着急,
我们先来看一下opencv里的HOGDescriptor这个结构的构造函数HOGDescriptor(Size winSize,Size blocksize,Size blockStride,Size cellSize,...(后面的参数在这里用不到)),去查一下opencv默认的参数我们可以看到,winSize(64,128),blockSize(16,16),blockStride(8,8),cellSize(8,8),很显然hog是将一个特征窗口win划分为很多的块block,在每一个块里又划分为很多的细胞单元cell(即胞元),hog特征向量既是把这些所有的cell对应的小特征串起来得到一个高维的特征向量,那么这个窗口对应的一维特征向量维数n就等于窗口中的块数
x 块中的胞元数 x 每一个胞元对应的特征向量数。
写到这里,我们计算一下3781如何得到的,窗口大小64x128,块大小16x16,块步长8x8,那么窗口中块的数目是((64-16)/8+1)*((128-16)/8+1) = 7*15
=105个块,块大小为16x16,胞元大小为8x8,那么一个块中的胞元cell数目是 (16/8)*(16/8) =4个胞元,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要求最后需要的维数n,只需要计算每一个胞元对应的向量,这个参数在哪呢?别急,我们把每一个胞元投影到9个bin(如何投影?这里卡了很长一段时间,后面会说),那么每一个胞元对应的向量就是9维,每个bin对应该9维向量的一个数,现在看一下是不是计算窗口维数的三个需求量都知道了,n
= 窗口中的块数 x 块中的胞元数 x 每一个胞元对应的特征向量数,带入看一下n= 105x4x9 = 3780,这就是这个窗口对应的特征了。有人会说,为什么opencv里的getDefaultPeopleDetector()得到的是3781维呢?这是因为另外一维是一维偏移,(很崩溃是吧,我也崩溃很久。。。,下一段解释)。
我们利用hog+svm检测行人,最终的检测方法是最基本的线性判别函数,wx + b = 0,刚才所求的3780维向量其实就是w,而加了一维的b就形成了opencv默认的3781维检测算子,而检测分为train和test两部分,在train期间我们需要提取一些列训练样本的hog特征使用svm训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得到我们检测的w以及b,在test期间提取待检测目标的hog特征x,带入方程是不是就能进行判别了呢?
**************************************************************************************************
华丽的分割线
写到这里,至少对hog的运作流程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在网上能看到很多的hog计算方法,神马归一化,计算梯度,对每个胞元进行投影,千篇一律,对刚开始接触的人来说,看完好像懂了,但就是不知道怎么用,hog和svm如何配合,而且那些东西对我们的初期的学期完全没用,好处就是会用hog了,再回过头去看原理,才有收获,那些资料网上一堆,这里就不画蛇添足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计算胞元特征的时候,需要向各个bin投影,这个投影里面大有文章,师兄毕业论文里就提到了,取名叫‘三维一次线性插值’,如果想深入了解hog的可以仔细琢磨去。
**************************************************************************************************
继续华丽的分割
下面说一下libsvm和CvSVM的使用,我觉得libsvm更好用,不过cvsvm也是基于libsvm2.6(没记错的话)改写的,这两个的区别就是libsvm训练得到的是一个model,而cvsvm是xml文件,在计算最后的wx+b=0中的w向量的时候,对于libsvm直接处理model文件即可,但是对于cvsvm则可以跳过产生xml文件,直接使用cvsvm的对象中的属性即可(这里说的有点模糊,二者选一个即可,关系倒不是很大)
欢迎大家批评指正、交流学习
目标检测的图像特征提取之(二)LBP特征

LBP(Local Binary Pattern,局部二值模式)是一种用来描述图像局部纹理特征的算子;它具有旋转不变性和灰度不变性等显著的优点。它是首先由T. Ojala,
M.Pietikäinen,和 D. Harwood 在1994年提出,用于纹理特征提取。而且,提取的特征是图像的局部的纹理特征;

1、LBP特征的描述

原始的LBP算子定义为在3*3的窗口内,以窗口中心像素为阈值,将相邻的8个像素的灰度值与其进行比较,若周围像素值大于中心像素值,则该像素点的位置被标记为1,否则为0。这样,3*3邻域内的8个点经比较可产生8位二进制数(通常转换为十进制数即LBP码,共256种),即得到该窗口中心像素点的LBP值,并用这个值来反映该区域的纹理信息。如下图所示:



LBP的改进版本:

原始的LBP提出后,研究人员不断对其提出了各种改进和优化。

(1)圆形LBP算子:

基本的 LBP算子的最大缺陷在于它只覆盖了一个固定半径范围内的小区域,这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尺寸和频率纹理的需要。为了适应不同尺度的纹理特征,并达到灰度和旋转不变性的要求,Ojala等对 LBP算子进行了改进,将 3×3邻域扩展到任意邻域,并用圆形邻域代替了正方形邻域,改进后的 LBP算子允许在半径为 R 的圆形邻域内有任意多个像素点。从而得到了诸如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含有P个采样点的LBP算子;



(2)LBP旋转不变模式

从 LBP 的定义可以看出,LBP 算子是灰度不变的,但却不是旋转不变的。图像的旋转就会得到不同的 LBP值。

Maenpaa等人又将 LBP算子进行了扩展,提出了具有旋转不变性的 LBP算子,即不断旋转圆形邻域得到一系列初始定义的 LBP值,取其最小值作为该邻域的 LBP值。

图 2.5 给出了求取旋转不变的 LBP 的过程示意图,图中算子下方的数字表示该算子对应的 LBP值,图中所示的 8种 LBP模式,经过旋转不变的处理,最终得到的具有旋转不变性的 LBP值为 15。也就是说,图中的 8种 LBP 模式对应的旋转不变的 LBP模式都是 00001111。



(3)LBP等价模式

一个LBP算子可以产生不同的二进制模式,对于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含有P个采样点的LBP算子将会产生P2种模式。很显然,随着邻域集内采样点数的增加,二进制模式的种类是急剧增加的。例如:5×5邻域内20个采样点,有220=1,048,576种二进制模式。如此多的二值模式无论对于纹理的提取还是对于纹理的识别、分类及信息的存取都是不利的。同时,过多的模式种类对于纹理的表达是不利的。例如,将LBP算子用于纹理分类或人脸识别时,常采用LBP模式的统计直方图来表达图像的信息,而较多的模式种类将使得数据量过大,且直方图过于稀疏。因此,需要对原始的LBP模式进行降维,使得数据量减少的情况下能最好的代表图像的信息。

为了解决二进制模式过多的问题,提高统计性,Ojala提出了采用一种“等价模式”(Uniform Pattern)来对LBP算子的模式种类进行降维。Ojala等认为,在实际图像中,绝大多数LBP模式最多只包含两次从1到0或从0到1的跳变。因此,Ojala将“等价模式”定义为:当某个LBP所对应的循环二进制数从0到1或从1到0最多有两次跳变时,该LBP所对应的二进制就称为一个等价模式类。如00000000(0次跳变),00000111(只含一次从0到1的跳变),10001111(先由1跳到0,再由0跳到1,共两次跳变)都是等价模式类。除等价模式类以外的模式都归为另一类,称为混合模式类,例如10010111(共四次跳变)(这是我的个人理解,不知道对不对)。

通过这样的改进,二进制模式的种类大大减少,而不会丢失任何信息。模式数量由原来的2P种减少为 P ( P-1)+2种,其中P表示邻域集内的采样点数。对于3×3邻域内8个采样点来说,二进制模式由原始的256种减少为58种,这使得特征向量的维数更少,并且可以减少高频噪声带来的影响。

2、LBP特征用于检测的原理

显而易见的是,上述提取的LBP算子在每个像素点都可以得到一个LBP“编码”,那么,对一幅图像(记录的是每个像素点的灰度值)提取其原始的LBP算子之后,得到的原始LBP特征依然是“一幅图片”(记录的是每个像素点的LBP值)。



LBP的应用中,如纹理分类、人脸分析等,一般都不将LBP图谱作为特征向量用于分类识别,而是采用LBP特征谱的统计直方图作为特征向量用于分类识别。

因为,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这个“特征”跟位置信息是紧密相关的。直接对两幅图片提取这种“特征”,并进行判别分析的话,会因为“位置没有对准”而产生很大的误差。后来,研究人员发现,可以将一幅图片划分为若干的子区域,对每个子区域内的每个像素点都提取LBP特征,然后,在每个子区域内建立LBP特征的统计直方图。如此一来,每个子区域,就可以用一个统计直方图来进行描述;整个图片就由若干个统计直方图组成;

例如:一幅100*100像素大小的图片,划分为10*10=100个子区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划分区域),每个子区域的大小为10*10像素;在每个子区域内的每个像素点,提取其LBP特征,然后,建立统计直方图;这样,这幅图片就有10*10个子区域,也就有了10*10个统计直方图,利用这10*10个统计直方图,就可以描述这幅图片了。之后,我们利用各种相似性度量函数,就可以判断两幅图像之间的相似性了;

3、对LBP特征向量进行提取的步骤

(1)首先将检测窗口划分为16×16的小区域(cell);

(2)对于每个cell中的一个像素,将相邻的8个像素的灰度值与其进行比较,若周围像素值大于中心像素值,则该像素点的位置被标记为1,否则为0。这样,3*3邻域内的8个点经比较可产生8位二进制数,即得到该窗口中心像素点的LBP值;

(3)然后计算每个cell的直方图,即每个数字(假定是十进制数LBP值)出现的频率;然后对该直方图进行归一化处理。

(4)最后将得到的每个cell的统计直方图进行连接成为一个特征向量,也就是整幅图的LBP纹理特征向量;

然后便可利用SVM或者其他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分类了。

===========================================================================

人脸识别之LBP (Local Binary Pattern)

1.算法简介

  LBP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纹理分类的特征提取算法。LBP算子是由Ojala等人于1996年提出的,主要的论文是"Multiresolution gray-scale and rotation invariant texture classification with local binary patterns", pami, vol 24, no.7, July 2002。LBP就是"local binary pattern"的缩写。

  关于论文的讲解可参考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16b71bb0100w043.html

  从纹理分析的角度来看,图像上某个像素点的纹理特征,大多数情况下是指这个点和周围像素点的关系,即这个点和它的邻域内点的关系。从哪个角度对这种关系提取特征,就形成了不同种类的特征。有了特征,就能根据纹理进行分类。LBP构造了一种衡量一个像素点和它周围像素点的关系。 



  对图像中的每个像素,通过计算以其为中心的3*3邻域内各像素和中心像素的大小关系,把像素的灰度值转化为一个八位二进制序列。具体计算过程如下图所示,对于图像的任意一点Ic,其LBP特征计算为,以Ic为中心,取与Ic相邻的8各点,按照顺时针的方向记为 I0,I1,...,I7;以Ic点的像素值为阈值,如果 Ii 点的像素值小于Ic,则 Ii 被二值化为0,否则为1;将二值化得到的0、1序列看成一个8位二进制数,将该二进制数转化为十进制就可得到Ic点处的LBP算子的值。

  基本的LBP算子只局限在3*3的邻域内,对于较大图像大尺度的结构不能很好的提取需要的纹理特征,因此研究者们对LBP算子进行了扩展。新的LBP算子LBP(P,R) 可以计算不同半径邻域大小和不同像素点数的特征值,其中P表示周围像素点个数,R表示邻域半径,同时把原来的方形邻域扩展到了圆形,下图给出了四种扩展后的LBP例子,其中,R可以是小数,对于没有落到整数位置的点,根据轨道内离其最近的两个整数位置像素灰度值,利用双线性差值的方法可以计算它的灰度值。



  LBP(P,R)有2^p个值,也就是说图像共有2^p种二进制模型,然而实际研究中发现,所有模式表达信息的重要程度是不同的,统计研究表明,一幅图像中少数模式特别集中,达到总模式的百分之九十左右的比例,Ojala等人定义这种模式为Uniform模式,如果一个二进制序列看成一个圈时,0-1以及1-0的变化出现的次数总和不超过两次,那么这个序列就是Uniform模式 ,比如,00000000、00011110、00100001、11111111,在使用LBP表达图像纹理时,通常只关心Uniform模式,而将所有其他的模式归到同一类中。



人脸图像的各种LBP模式如下图所示,由图中可以看出,变化后的图像和原图像相比,能更清晰的体现各典型区域的纹理,同时又淡化了对于研究价值不大的平滑区域的特征,同时降低了特征的维数。比较而言,Uniform模式表现的更逼真,在人脸识别和表情识别应用中,都是采用这种模式。



  在表情识别中,最常用的是把LBP的统计柱状图作为表情图像的特征向量。为了考虑特征的位置信息,把图像分成若干个小区域,在每个小区域里进行直方图统计,即统计该区域内属于某一模式的数量,最后再把所有区域的直方图一次连接到一起作为特征向量接受下一级的处理。



  LBP算子利用了周围点与该点的关系对该点进行量化。量化后可以更有效地消除光照对图像的影响。只要光照的变化不足以改变两个点像素值之间的大小关系,那么LBP算子的值不会发生变化,所以一定程度上,基于LBP的识别算法解决了光照变化的问题,但是当图像光照变化不均匀时,各像素间的大小关系被破坏,对应的LBP模式也就发生了变化。

  如果图像旋转了,那么纹理特征就旋转了,这时得到的2进制串也就旋转了,LBP值会相应变化。为了让LBP具有旋转不变性,将二进制串进行旋转。假设一开始得到的LBP特征为10010000,那么将这个二进制特征,按照顺时针方向旋转,可以转化为00001001的形式,这样得到的LBP值是最小的。无论图像怎么旋转,对点提取的二进制特征的最小值是不变的,用最小值作为提取的LBP特征,这样LBP就是旋转不变的了。当P=8时,能产生的不同的二进制特征数量是2^8个,经过上述表示,就变为36个。(我以为应当是2^8/8=32个)

评论:

4楼 worry1012 2014-07-23 11:29发表 [回复]


楼主的内容很详细,但是在介绍内容:Ojala等人定义这种模式为Uniform模式,如果一个二进制序列看成一个圈时,0-1以及1-0的变化出现的次数总和不超过两次,那么这个序列就是Uniform模式 ,比如,00000000、00011110、00100001、11111111,在使用LBP表达图像纹理时,通常只关心Uniform模式,而将所有其他的模式归到同一类中。

这里面有个00100001模式,这有3次变化次数啊,还能算Uniform模式吗?从0-1.然后1-0,最后是0-1

3楼 worry1012 2014-07-21 18:11发表 [回复]


内容很详细

2楼 未雨十一 2013-08-20 11:42发表 [回复]


楼主最后一句括号里的叙述有错。二进制特征值的最小值个数不能简单的用2^8/8=32得到,因为例如像00000000这样的特征值无论怎么旋转都不会变,而像01010101这样的无论怎么旋转只有两种值。类似的还有好多,也就是说并不是每一种最小值都可以对应八个不同的值。

1楼 KTs_3 2013-03-21 20:27发表 [回复]


博主在uniform pattern的举例中似乎出现了点问题:00000111应该是有0-〉1和1-〉0共2次跳变!注意最后一位的1到第一位的0这个跳变~理由:依据旋转不变性,8领域上的8个点是循环的(也就是不固定那个点第一位!),00000111也可以是00001110(向左移动1位),这样的两个数应该是等效的才是,跳变数也相同,于是。。。

Re: zxl1053441942 2013-11-21 16:02发表 [回复]


回复KTs_3:请问你弄明白了uniform pattern的意义了没?我一直很困惑,现在看老外的原文有点迷惑~

目标检测的图像特征提取之(三)Haar特征

1、Haar-like特征

Haar-like特征最早是由Papageorgiou等应用于人脸表示,Viola和Jones在此基础上,使用3种类型4种形式的特征。

Haar特征分为三类:边缘特征、线性特征、中心特征和对角线特征,组合成特征模板。特征模板内有白色和黑色两种矩形,并定义该模板的特征值为白色矩形像素和减去黑色矩形像素和。Haar特征值反映了图像的灰度变化情况。例如:脸部的一些特征能由矩形特征简单的描述,如:眼睛要比脸颊颜色要深,鼻梁两侧比鼻梁颜色要深,嘴巴比周围颜色要深等。但矩形特征只对一些简单的图形结构,如边缘、线段较敏感,所以只能描述特定走向(水平、垂直、对角)的结构。




对于图中的A, B和D这类特征,特征数值计算公式为:v=Sum白-Sum黑,而对于C来说,计算公式如下:v=Sum白-2*Sum黑;之所以将黑色区域像素和乘以2,是为了使两种矩形区域中像素数目一致。

通过改变特征模板的大小和位置,可在图像子窗口中穷举出大量的特征。上图的特征模板称为“特征原型”;特征原型在图像子窗口中扩展(平移伸缩)得到的特征称为“矩形特征”;矩形特征的值称为“特征值”。

矩形特征可位于图像任意位置,大小也可以任意改变,所以矩形特征值是矩形模版类别、矩形位置和矩形大小这三个因素的函数。故类别、大小和位置的变化,使得很小的检测窗口含有非常多的矩形特征,如:在24*24像素大小的检测窗口内矩形特征数量可以达到16万个。这样就有两个问题需要解决了:(1)如何快速计算那么多的特征?---积分图大显神通;(2)哪些矩形特征才是对分类器分类最有效的?---如通过AdaBoost算法来训练(这一块这里不讨论,具体见/article/1919402.html

2、Haar-like特征的计算—积分图

积分图就是只遍历一次图像就可以求出图像中所有区域像素和的快速算法,大大的提高了图像特征值计算的效率。

积分图主要的思想是将图像从起点开始到各个点所形成的矩形区域像素之和作为一个数组的元素保存在内存中,当要计算某个区域的像素和时可以直接索引数组的元素,不用重新计算这个区域的像素和,从而加快了计算(这有个相应的称呼,叫做动态规划算法)。积分图能够在多种尺度下,使用相同的时间(常数时间)来计算不同的特征,因此大大提高了检测速度。

我们来看看它是怎么做到的。

积分图是一种能够描述全局信息的矩阵表示方法。积分图的构造方式是位置(i,j)处的值ii(i,j)是原图像(i,j)左上角方向所有像素的和:







积分图构建算法:

1)用s(i,j)表示行方向的累加和,初始化s(i,-1)=0;

2)用ii(i,j)表示一个积分图像,初始化ii(-1,i)=0;

3)逐行扫描图像,递归计算每个像素(i,j)行方向的累加和s(i,j)和积分图像ii(i,j)的值

s(i,j)=s(i,j-1)+f(i,j)

ii(i,j)=ii(i-1,j)+s(i,j)

4)扫描图像一遍,当到达图像右下角像素时,积分图像ii就构造好了。

积分图构造好之后,图像中任何矩阵区域的像素累加和都可以通过简单运算得到如图所示。



设D的四个顶点分别为α、β、γ、δ,则D的像素和可以表示为

Dsum = ii( α )+ii( β)-(ii( γ)+ii( δ ));

而Haar-like特征值无非就是两个矩阵像素和的差,同样可以在常数时间内完成。所以矩形特征的特征值计算,只与此特征矩形的端点的积分图有关,所以不管此特征矩形的尺度变换如何,特征值的计算所消耗的时间都是常量。这样只要遍历图像一次,就可以求得所有子窗口的特征值。

3、Haar-like矩形特征拓展

Lienhart R.等对Haar-like矩形特征库作了进一步扩展,加入了旋转45。角的矩形特征。扩展后的特征大致分为4种类型:边缘特征、线特征环、中心环绕特征和对角线特征:




在特征值的计算过程中,黑色区域的权值为负值,白色区域的权值为正值。而且权值与矩形面积成反比(使两种矩形区域中像素数目一致);

竖直矩阵特征值计算:

对于竖直矩阵,与上面2处说的一样。

45°旋角的矩形特征计算:

对于45°旋角的矩形,我们定义RSAT(x,y)为点(x,y)左上角45°区域和左下角45°区域的像素和。




用公式可以表示为:




为了节约时间,减少重复计算,可按如下递推公式计算:



而计算矩阵特征的特征值,是位于十字行矩形RSAT(x,y)之差。可参考下图: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