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MES案例研究3 – 质量门检查

2016-03-17 21:51 183 查看
某发动机工厂的总装下线工位成为一个瓶颈工位,平均操作时间近2分钟。

该工位有一些简单的附件装配作业,并且配置了质量门检查。

由于业务逻辑较复杂,首先从数据库的层面进行检查,发现此工位的一个关键查询SQL查询时间较长,用了近86秒。于是先对硬件进行升级,把SGA从4G升到8G,结果查询时间降低了18秒,略有改进,但还不能达到业务设定的节拍时间。

接下来进一步分析业务逻辑。

最终下线质量门是一个综合检查站,要检查:

1) 发动机的工单状态是否正常。

2) 发动机的质量状态是否正常。

3) 发动机是否被质量扣留。

4) 发动机的检测结果是否正常。

5) 发动机是否有未清除缺陷。

6) 发动机的AUDIT结果是否正常。

7) 发动机是否经过所有的关键工位。

8) 发动机是否存在少装或多装零件。

这其中,逻辑最复杂、最消耗资源的是最后一步少装检查。

少装检查的逻辑是:

少装/多装物料 = 应装物料(BOM) – 已装物料 + 实时替代件转换

技术方面的困难主要是因为:

1) BOM是一个动态的结构,需要根据工单上线时间、结构有效时间、零件有效时间进行动态地计算。

2) 存在分装,并且BOM也有层级结构,这样计算BOM时需要进行递归查询。

为了减少动态计算BOM的时间,从技术上可以采取以下方法:

1) 建立一个视图,字段包含所有总成件、分装件、零件等对应的所有信息,用上线时间作为计算的依据。

2) 建一个物化视图,对应此视图的结构。

3) 定期刷新物化视图,从而提前得到需要的数据。

这个改进有效减少了实时递归查询所消耗的时间。

另一方面,对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把该工位拆分为两个工位,第一工位做装配,第二工位做检查,这样就减少了装配作业所占用的时间。

经由上述改进,终于把工位节拍减少到58秒,满足了生产的要求。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