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职场人生

互联网码农的困局

2016-03-08 00:00 381 查看
摘要: 当前互联网无疑是最火爆的行业之一,在外人的眼中,互联网当然是遍地黄金。无论对各个想投入到行业中的蝼蚁,还是对手握真金的老板,都是如此。然而笔者身处漩涡之中,却又有不同的看法。

当前互联网无疑是最火爆的行业之一,笔者经常听到太太念叨学护士的同乡,从培训学校毕业,拿到一万高薪的故事。在外人的眼中,互联网当然是遍地黄金。无论对各个想投入到行业中的蝼蚁,还是对手握真金的老板,都是如此。

然而笔者身处漩涡之中,却又有不同的看法。这种看法并不来源于外人诟病的加班,也不来源于各种表面高薪,实则背地很多小动作的抱怨,主要来自于行业本身。

主要表现在

一、业务方向不明确,系统架构功能多变。很多业务都是临时性起或者随市场而定,对于老板来说,这当然是战役中的一步棋,哪里挣钱点哪里,打过去,钱就能哗哗的进账。但是对奋斗在一线的产品、码农、运维来说,这就是大灾难。再灵活的架构,也应付不了千变万化的需求。这就造成一线员工不得不加班加点,代码的质量却日渐下降,文档更是跟不上,或者没有。强大的压力造成员工流动性大,混乱的代码加上缺失的文档,让新接手的同事茫然无措。甚至将旧代码完全重写,极大的浪费了时间成本。

二、对传统行业不了解甚至不尊重,不愿虚心接纳传统行业的工具和方法,罔视所处行业已有经验和积累。互联网起家的企业,普遍互联网基因太重,码农一抓一大把,懂业务的却寥寥无几。因此在进入传统行业时,往往带着互联网的眼睛去看新的领域。在需要工具时,宁可叫手下的码农自己开发一套,不愿购买现成的产品。反正码农多得是,反正买来的系统有这样那样的功能不契合需求。殊不知那些软件,是传统行业多年经验的结晶。也许在功能上、外观上落后时代很多。但是在业务上,确是实实在在的。开发的执行者,也就是码农和产品,往往不具备相关行业的背景,对隐藏的业务规则不够了解。开发出的产品也只是表面上能够应付需求。时候还要不停的修改,更造成第一条的现象。若是从传统行业挖人,初级的没有多年积累,往往缺乏经验。高级的又和互联网的基因不合,且生活稳定,没有动力到新领域。

三、盈利模式还是以获得投资烧钱为主。早先互联网行业还是自力更生的,努力的靠卖广告挣钱,烧钱也是有时有晌。但是随着资本涌入,整个行业都浮躁起来了。资金成了唾手可得的东西。俗话说吃人嘴短,这就造成业务和产品是对投资人负责,而不是对财报和用户负责。有人给烧钱,就大肆扩张,规模做大。但是钱烧光了,又没人接盘,就裁人、关张。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互联网,大家都需要,都在用,但是都在骂的原因。

‍‍四、人员管理选拔机制跟不上,鱼龙混杂。互联网高薪吸引了很多人,当中不乏精英人才,也不乏滥竽充数者。看过一个招聘启事,招两年工作经验java工程师,月薪2万,要求各方面拿得起放得下。但是按照我经验看,两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假如各方面都能行,恐怕他也只能是一个能找来各个组件拼凑在一起的系统集成工程师,东西绝对能做出来,但是其中的机理,定然是说不明白的。另一方面,而对于公司来说,互联网的特点就是要快,就是要多变,所以你若指望他们耐下心来培养人才是万万不可能的,更不要说以互联网的高流动率,人才培养好了,人也跑了。因此互联网行业普遍存在,以项目代替学习的现象。人手生不要紧,做个项目就会了。因此我们也能看到很多蝗虫大牛,为公司拼凑了一个架构或者产品之后,跑到下一个公司依赖工作经验拿到高薪,后面的员工却要在这个蹩脚的东西上继续遭罪。这种现象有时候到了令人啧啧称奇的地步,听说一个连bootstrap都没用过的人,几个月之后竟然拿到架构师和前端两个高薪offer。



五、业务大于算法,程序员的真正价值被低估。数据是原料,程序是菜谱,这是谭浩强在C语言教程中做的比喻。照这个说法,程序员是厨子。目前厨子的薪水普遍很高。但是所做的事情却与薪资不匹配。按理说,程序的核心在于算法,但是只有在屈指可数的几个公司,搞算法才会有和阅历匹配的薪资。大部分公司,更加青睐能赶紧按照业务生产出代码的码农。这就造成做算法的挣的少,做业务的挣得多。假如了解的工具和框架足够多,会拼凑东西,就可以做大牛。虽然这种大牛会被优秀的公司淘汰,但是有很多小公司会将其奉若神明。这就加剧了整个群体的浮躁。


当前互联网行业的火爆,已经是强弩之末,上述问题的后果,也会更加凸显。作为局外人,估计乐得看到码农们落下神坛,但是作为池子里的鱼,应该怎么做?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