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移动开发 > Android开发

Android4.4的zygote进程

2016-02-24 17:37 351 查看
Android4.4的zygote进程
侯亮

1背景

前些天为了在科室做培训,我基于Android 4.4重新整理了一份关于zygote的文档。从技术的角度看,这几年zygote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变化,所以如果有人以前研究过zygote,应该不会对本文写的内容感到陌生。

2zygote进程的描述

在Android中,zygote是整个系统创建新进程的核心装置。从字面上看,zygote是受精卵的意思,它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细胞分裂。

zygote进程在内部会先启动Dalvik虚拟机,继而加载一些必要的系统资源和系统类,最后进入一种监听状态。在后续的运作中,当其他系统模块(比如AMS)希望创建新进程时,只需向zygote进程发出请求,zygote进程监听到该请求后,会相应地“分裂”出新的进程,于是这个新进程在初生之时,就先天具有了自己的Dalvik虚拟机以及系统资源。

系统启动伊始,zygote进程就会被init进程启动起来,init进程的详情可参考我写的《Android4.4的init进程》一文,此处不再赘述。我们直接来看init.rc脚本里的相关描述吧。在这个脚本中是这样描述zygote的:




可以看到,zygote对应的可执行文件就是/system/bin/app_process,也就是说系统启动时会执行到这个可执行文件的main()函数里。

3zygote进程的实现细节

zygote服务的main()函数位于frameworks\base\cmds\app_process\App_main.cpp文件中,其代码截选如下:

?

3.1AppRuntime的start()

main()函数里先构造了一个AppRuntime对象,即AppRuntime runtime;而后把进程名改成“zygote”,并利用runtime对象,把工作转交给java层的ZygoteInit类处理。

这个AppRuntime类继承于AndroidRuntime类,却没有重载其start(...)函数,所以main()函数中调用的runtime.start(...)其实走的是AndroidRuntime的start(...),而且传入了类名参数,即字符串——“com.android.internal.os.ZygoteInit”。start()函数的主要代码截选如下:

【frameworks/base/core/jni/AndroidRuntime.cpp】

?
代码中会先初始化JNI接口,并启动Dalvik虚拟机(startVm()),然后注册一些系统需要的jni函数,接着将传入的类名字符串参数辗转传给FindClass(),最后调用env->CallStaticVoidMethod()一句。

抛开Java层和C++层的概念,上面的流程说白了就是,Zygote进程的main()函数在启动Dalvik虚拟机后,会调用另一个ZygoteInit类的main()静态函数。调用示意图如下:





3.1.1加载合适的虚拟机动态库

一开始需要初始化JNI接口。

?
这两句是在Android 4.4上出现的,在Android 4.0上,还没有它们呢。

jni_invocation的init()的代码如下:

【libnativehelper/JniInvocation.cpp】

?
因为我们使用的是Android系统,所以已经定义了HAVE_ANDROID_OS宏,而且library参数为NULL,于是在JniInvocation的Init()函数中,会走到

?
其中,kLibrarySystemProperty的定义是“persist.sys.dalvik.vm.lib”,这是个系统属性,它记录着系统实际需要用到的是哪种虚拟机,是dalvik还是ART,它们分别对应libdvm.so或libart.so。接着,dlopen()尝试加载libdvm.so或libart.so。这两个so中都export出了JNI_GetDefaultJavaVMInitArgs,JNI_CreateJavaVM和JNI_GetCreatedJavaVMs这三个接口函数。

具体加载动态库的函数是dlopen(),代码如下:

【bionic/linker/Dlfcn.cpp】

?
本文不需细究dlopen()的实现,大家只需知道,它是个强大的库函数,可以打开某个动态库,并将之装入内存。调用dlopen()时传入的第二个参数是RTLD_NOW,它表示加载器会立即计算库的依赖性,从而在dlopen()返回之前,解析出每个未定义变量的地址。

3.1.2启动Dalvik虚拟机,startVm()

初始化JNI环境后,就可以启动Dalvik虚拟机了。下面是startVm()的代码截选:

【frameworks/base/core/jni/AndroidRuntime.cpp】

?
因为本文阐述的重点不是Dalvik虚拟机,所以就不再深究JNI_CreateJavaVM()了。我们大概知道该函数会调用到刚刚jni_invocation的init()中,FindSymbol()得到的动态库中相应的函数指针即可。

3.1.3注册Android内部需要的函数,startReg()

当虚拟机成功启动后,JNI环境也就建立好了,现在可以把JNIEnv*传递给startReg()来注册一些重要的JNI接口了。startReg()的代码截选如下:

【frameworks/base/core/jni/AndroidRuntime.cpp】

?
?
注册jni函数的动作很简单,只是在遍历array数组,并尝试回调每个数组项的mProc回调函数。具体数组项类型的定义如下,而且struct定义的上方还顺带定义了REG_JNI宏。:

?
gRegJNI的定义截选如下:

?
这些注册动作内部,基本上就是为自己关心的类注册jni接口啦。比如上面的register_com_android_internal_os_RuntimeInit()函数,它的代码如下:

【frameworks/base/core/jni/AndroidRuntime.cpp】

?
它关心的就是RuntimeInit类,现在为这个类的native成员注册对应的实现函数,这些实现函数就记录在gMethods数组中:

?
其他“注册动作”的格局大概也都是这样,我们就不赘述了。

3.1.4加载ZygoteInit类

AppRuntime的start()最后会加载Java层次的ZygoteInit类,并利用JNI技术的CallStaticVoidMethod()调用其静态的main()函数。

?
这是很关键的一步,就在这一步,控制权就转移到Java层次了。

3.2走入Java层——ZygoteInit.java

随着控制权传递到Java层次,ZygoteInit要做一些和Android平台紧密相关的重要动作,比如创建LocalServerSocket对象、预加载一些类以及资源、启动“Android系统服务”、进入核心循环等等。我们先画一张示意图:





相应地,我们还可以把前文的调用关系也丰富一下,得到下图:





3.2.1registerZygoteSocket()

我们先看ZygoteInit的main()函数调用的那个registerZygoteSocket()。这个函数内部其实会利用一个叫作“ANDROID_SOCKET_zygote”的环境变量。可是这个环境变量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看一下init进程service_start()函数。

3.2.1.1先看一下init进程的service_start()

前文我们已经列出了在init.rc脚本中,zygote服务是如何声明的。现在我们只关心其中和socket相关的部分:

?
这个服务的socket选项表明,它需要一个名为“zygote”的“流型(stream)”socket。

当init进程真的启动zygote服务时,会走到service_start()。我们现在只关心service_start()里和socket相关的动作。

【system/core/init/Init.c】

?
每次为service创建新的子进程后,都会查看该service需要什么socket。比如zygote服务,明确提出需要一个“流型(stream)”的socket。

create_socket()会在/dev/socket目录中创建一个Unix范畴的socket,而后,publish_socket()会把新建的socket的文件描述符记录在以“ANDROID_SOCKET_”打头的环境变量中。比如zygote对应的socket选项中的socket名为“zygote”,那么该socket对应的环境变量名就是“ANDROID_SOCKET_zygote”。

create_socket()的代码截选如下:

【system/core/init/Util.c】

?
当用socket()函数创建套接字以后,使用bind()将“指定的地址”赋值给“用文件描述符代表的套接字”,一般来说,该操作被称为“给套接字命名”。通常情况下,在一个SOCK_STREAM套接字接收连接之前,必须通过bind()函数用本地地址为套接字命名。对于zygote,其套接字地址应该是“/dev/socket/zygote”。在调用bind()函数之后,socket()函数创建的套接字已经和指定的地址关联起来了,现在向这个地址发送的数据,就可以通过套接字读取出来了。

接下来,service_start()还调用了个publish_socket()函数,该函数的代码如下:

【system/core/init/Init.c】

?
这么看来,所谓的“发布”(publish),主要是把socket的文件描述符记录进环境变量。

上面代码中的ANDROID_SOCKET_ENV_PREFIX的定义如下:

?
那么对于zygote而言,就是在环境变量“ANDROID_SOCKET_zygote”里记录文件描述符对应的字符串。

add_environment()的代码如下:

?
无非是把字符串记入一个静态数组而已,在后续的代码里,service_start()会调用execve(),并把ENV环境变量传递给execve()。

3.2.1.2registerZygoteSocket()里创建LocalServerSocket

OK,我们已经看到init进程在新fork出的zygote进程里,是如何记录“ANDROID_SOCKET_zygote”环境变量的。现在我们可以回过头来看zygote中的registerZygoteSocket()了,此处会切实地用到这个环境变量。

registerZygoteSocket()的代码如下:

【frameworks/base/core/java/com/android/internal/os/ZygoteInit.java】

?
先从环境变量里读出socket的文件描述符,然后创建LocalServerSocket对象,并记入静态变量sServerSocket中。以后zygote进程会循环监听这个socket,一旦accept到连接请求,就创建命令连接(Command Connection)。监听动作的细节是在runSelectLoop()中,我们会在后文阐述,这里先放下。

现在我们可以画一张创建zygote socket接口的示意图,如下:





请注意,图中明确画出了两个进程,一个add环境变量,另一个get环境变量。

3.2.2预加载一些类——preloadClasses()

注册完socket接口,ZygoteInit会预加载一些类,这些类记录在frameworks/base/preloaded-classes文本文件里。下面是该文件的一部分截选:

?
在Android4.4上,这个脚本文件已经长达两千七百多行了,它里面记录着加载时间超过1250微秒的类,ZygoteInit尝试在系统启动时就把它们预加载进来,从而省去后续频繁加载时带来的系统开销。

preloadClasses()的代码截选如下:

?
在一个while循环里,每次读取一行,然后调用Class.forName()方法来装载类。这个工作量可不小,毕竟有两千多行哩。

3.2.3预加载一些系统资源——preloadResources()

除了预加载一些类,zygote进程还要预加载一些系统资源。

?
首先,从preloaded_drawables数组资源中读取一个类型数组(TypedArray),具体的资源文件可参考frameworks/base/core/res/res/values/arrays.xml,截选如下:




基本上有两大类资源:

1)一类和图片有关(preloaed_drawables)

2)另一类和颜色有关(preloaded_color_state_lists)

加载第一类资源需要调用preloadDrawables(),逐个加载TypedArray里记录的图片资源:

?
说起来之前mResources.obtainTypedArray()获取TypedArray时,其内部用的是AssetManager。得到TypedArray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调用ar.getResourceId(i, 0)来得到数组项对应的资源id了。

其中的mResources是ZygoteInit的私有静态成员:

?
mResources的getDrawable()函数内部,会调用loadDrawable()。这样,这些图片资源就都加载到ZygoteInit的mResources里了。

另一些资源是颜色资源,是用preloadColorStateLists()加载的:

?
也是在一个for循环里逐个加载颜色集,比如arrays.xml里的

<item>@color/primary_text_dark</item>

这个颜色集的参考文件是frameworks/base/core/res/res/color/primary_text_dark.xml,





现在,我们画一张加载系统资源的调用关系图:





3.2.4启动Android系统服务——startSystemServer()

接下来就是启动Android的重头戏了,此时ZygoteInit的main()函数会调用startSystemServer(),该函数用于启动整个Android系统的系统服务。其大体做法是先fork一个子进程,然后在子进程中做一些初始化动作,继而执行SystemServer类的main()静态函数。需要注意的是,startSystemServer()并不是在函数体内直接调用Java类的main()函数的,而是通过抛异常的方式,在startSystemServer()之外加以处理的。

startSystemServer()的代码如下:

?
args[]中的字符串 对应
"--setuid=1000"parsedArgs.uid
"--setgid=1000"parsedArgs.gid
"--setgroups=1001,1002,1003,1004,1005,1006,1007,1008,

1009,1010,1018,1021,1032,3001,3002,3003,3006,3007"

parsedArgs.gids
"--capabilities=" + capabilities + "," + capabilitiescapabilitiesSpecified = true;

permittedCapabilities = Long.decode(capStrings[0]);

effectiveCapabilites = Long.decode(capString[1]);
"--runtime-init"parsedArgs.runtimeInit设为true
"--nice-name=system_server"parsedArgs.niceName
"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parsedArgs.remainingArgs

3.2.4.1Zygote.forkSystemServer()

Zygote.forkSystemServer()的代码如下:

【libcore/dalvik/src/main/java/dalvik/system/Zygote.java】

?
其中的nativeForkSystemServer()是个native成员函数,其对应的C++层函数为Dalvik_dalvik_system_Zygote_forkSystemServer()。

【dalvik/vm/native/dalvik_system_Zygote.cpp】

?
?
forkAndSpecializeCommon()内部其实会调用fork(),而后设置gid、uid等信息。

3.2.4.2SystemServer的handleSystemServerProgress()函数

接着,startSystemServer()会在新fork出的子进程中调用handleSystemServerProgress(),让这个新进程成为真正的系统进程(SystemServer进程)。

?
注意,调用handleSystemServerProcess()时,程序是运行在新fork出的进程中的。handleSystemServerProcess()的代码如下:

【frameworks/base/core/java/com/android/internal/os/ZygoteInit.java】

?
3.2.4.2.1closeServerSocket()
因为当前已经不是运行在zygote进程里了,所以zygote里的那个监听socket就应该关闭了。这就是closeServerSocket()的意义,其代码如下:

?
在handleSystemServerProcess()函数里,parsedArgs.niceName就是“system_server”,而且因为parsedArgs.invokeWith没有指定,所以其值为null,于是程序会走到RuntimeInit.zygoteInit()。

3.2.4.2.2RuntimeInit.zygoteInit()
RuntimeInit.zygoteInit()的代码如下:

【frameworks/base/core/java/com/android/internal/os/RuntimeInit.java】

?
3.2.4.2.2.1.调用redirectLogStreams()
首先,在新fork出的系统进程里,需要重新定向系统输出流。

?
3.2.4.2.2.2.调用commonInit()

?
当前正处于系统进程的主线程中,可以调用Thread.setDefaultUncaughtExceptionHandler()来设置一个默认的异常处理器,处理程序中的未捕获异常。其他的初始化动作,我们暂不深究。

3.2.4.2.2.3.调用nativeZygoteInit()
接下来调用的nativeZygoteInit()是个JNI函数,在AndroidRuntime.cpp文件中可以看到:

【frameworks/base/core/jni/AndroidRuntime.cpp】

?
nativeZygoteInit()对应的本地函数为com_android_internal_os_RuntimeInit_nativeZygoteInit()。

?
gCurRuntime是C++层的AndroidRuntime类的静态变量。在AndroidRuntime构造之时,

gCurRuntime = this。不过实际调用的onZygoteInit()应该是AndroidRuntime的子类AppRuntime的:

【frameworks/base/cmds/app_process/App_main.cpp】

?
里面构造了进程的ProcessState全局对象,而且启动了线程池。

ProcessState对象是典型的单例模式,它的self()函数如下:

?
ProcessState对于Binder通信机制而言非常重要,现在system server进程的PrecessState算是初始化完毕了。

我们整理一下思路,画一张startSystemServer()的调用关系图:





接下来我们来讲上图中zygoteInit()调用的最后一行:applicationInit()。

3.2.4.2.2.4.调用applicationInit()
applicationInit()函数的代码如下:

【frameworks/base/core/java/com/android/internal/os/RuntimeInit.java】

?
其中的invokeStaticMain()一句最为关键,它承担向外抛出“特殊异常”的作用。我们先画一张startSystemServer()的调用关系图:





看到了吧,最后一步抛出了异常。这相当于一个“特殊的goto语句”!上面的cl = Class.forName(className)一句,其实加载的就是SystemServer类。这个类名是从前文的parsedArgs.remainingArgs得来的,其值就是“com.android.server.SystemServer”。此处抛出的异常,会被本进程的catch语句接住,在那里才会执行SystemServer类的main()函数。示意图如下:





如上图所示,新fork出的SystemServer子进程直接跳过了中间那句runSelectLoop(),径直跳转到caller.run()一步了。

当然,父进程Zygote在fork动作后,会退出startSystemServer()函数,并走到runSelectLoop(),从而进入一种循环监听状态,每当Activity Manager Service向它发出“启动新应用进程”的命令时,它又会fork一个子进程,并在子进程里抛出一个异常,这样子进程还是会跳转到catch一句。

我们可以把上面的示意图再丰富一下:




还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fork出的SystemServer进程在跳转到catch语句后,会执行SystemServer类的main()函数,而其他情况下,fork出的应用进程在跳转的catch语句后,则会执行ActivityThread类的main()函数。这个ActivityThread对于应用程序而言非常重要,但因为和本篇主题关系不大,我们就不在这里展开讲了。

3.2.4.3 SystemServer的main()函数

前文我们已经看到了,startSystemServer()创建的新进程在执行完applicationInit()之后,会抛出一个异常,并由新fork出的SystemServer子进程的catch语句接住,继而执行SystemServer类的main()函数。

那么SystemServer的main()函数又在做什么事情呢?其调用关系图如下:





在Android4.4版本中,ServerThread已经不再继承于Thread了,它现在只是个辅助类,其命名还残留有旧代码的味道。在以前的Android版本中,ServerThread的确继承于Thread,而且在线程的run()成员函数里,做着类似addService、systemReady的工作。

因为本文主要是阐述zygote进程的,所以我们就不在这里继续细说system server进程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我们还是回过头继续说zygote里的动作吧。

3.2.5监听zygote socket

3.2.5.1runSelectLoop()

ZygoteInit的main()函数在调用完startSystemServer()之后,会进一步走到runSelectLoop()。runSelectInit()的代码如下:

【frameworks/base/core/java/com/android/internal/os/ZygoteInit.java】

?
在一个while循环中,不断调用selectReadable()。该函数是个native函数,对应C++层的com_android_internal_os_ZygoteInit_selectReadable()。

【frameworks/base/core/jni/com_android_internal_os_ZygoteInit.cpp】

?
可以看到,主要就是调用select()而已。在Linux的socket编程中,select()负责监视若干文件描述符的变化情况,我们常见的变化情况有:读、写、异常等等。在zygote中,

err = select (nfds, &fdset, NULL, NULL, NULL);一句的最后三个参数都为NULL,表示该select()操作只打算监视文件描述符的“读变化”,而且如果没有可读的文件,select()就维持阻塞状态。

在被监视的文件描述符数组(fds)中,第一个文件描述符对应着“zygote接收其他进程连接申请的那个socket(及sServerSocket)”,一旦它发生了变化,我们就尝试建立一个ZygoteConnection。

?
看到了吗,新创建的ZygoteConnection会被再次写入文件描述符数组(fds)。

如果select动作发现文件描述符数组(fds)的其他文件描述符有东西可读了,说明有其他进程通过某个已建立好的ZygoteConnection发来了命令,此时我们需要调用runOnce()。

?
建立ZygoteConnection的acceptCommandPeer()的代码如下:

?
3.2.5.1.1ZygoteConnection的runOnce()
ZygoteConnection的runOnce()代码截选如下:

?
3.2.5.1.2readArgumentList()
runOnce()中从socket中读取参数数据的动作是由readArgumentList()完成的,该函数的代码如下:

?
可是是谁在向这个socket写入参数的呢?当然是AMS啦。

我们知道,当AMS需要启动一个新进程时,会调用类似下面的句子:

?
包括ActivityThread类名等重要信息的参数,最终就会通过socket传递给zygote。

3.2.5.1.3handleChildProc()
runOnce()在读完参数之后,会进一步调用到handleChildProc()。正如前文所说,该函数会间接抛出特殊的MethodAndArgsCaller异常,只不过此时抛出的异常携带的类名为ActivityThread。

?

4小结

至此,zygote进程就阐述完毕了。作为一个最原始的“受精卵”,它必须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必要的细胞分裂。分裂动作也没什么大的花样,不过就是fork()新进程而已。如果fork()出的新进程是system server,那么其最终执行的就是SystemServer类的main()函数,而如果fork()出的新进程是普通的用户进程的话,那么其最终执行的就是ActivityThread类的main()函数。有关ActivityThread的细节,我们有时间再深入探讨,这里就不细说了。

本篇文章和我的上一篇文章《Android4.4的init进程》可以算是姊妹篇啦。读完这两篇文章,我相信大家对Android的启动流程能有一些大面上的认识了。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