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具有日益趋近趋同的基本特征

2016-01-29 13:11 344 查看
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具有日益趋近趋同的基本特征

传统理论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与共产主义社会相近相同的,是与资本主义社会根本不同的。而从下面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与其他社会形态的区别和联系的分析中会看到,社会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特征,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根本不同的,而与资本主义社会是相近相同的。
1、生产力特征
原始社会,是在石器时代,生产力极其低下,主导产业是采猎业,人们依靠简单的手工劳动,采集果实和取得猎物,取得生存资料。
奴隶社会,是在铜器时代,生产力稍有提高,主导产业是畜牧业。人们依靠复杂的手工工具和畜力,进行畜牧业和种植业生产,取得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
封建社会,是在铁器时代,生产力缓慢发展,主导产业是农业。人们依靠发达的手工工具和畜力,进行农业和手工业生产,取得生存资料、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
资本主义社会,是在机器时代,生产力比较发达,主导产业是工业和信息业。人们依靠发达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资料,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人们基本上摆脱沉重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不断进步。
社会主义社会,是在机器时代,生产力比较发达,主导产业是工业和信息业。人们依靠发达的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的生产资料,从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逐步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人们基本上摆脱沉重的体力劳动和部分脑力劳动,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提高,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程度不断进步。
共产主义社会,是在未来时代,生产力高度发达,主导产业是信息业。人们依靠高度发达的自动化的生产资料,从事物质产业和文化产业。信息化、生态化、舒适化水平迅速提高。人们基本上摆脱社会分工的束缚,个人的能力和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劳动不再是谋生手段,而成为人生第一需要。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得到充分满足。
可见,随着生产力由极其低下到迅速发展再到比较发达,人类社会先后经历石器、铜器、铁器、机器等几个不同时代,主导产业先后经历采猎业、畜牧业、农业、工业和信息业等不同阶段。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和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不是同一生产力层次,不具有相同的生产力特征。社会主义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是同一个生产力层次,具有相同的生产力特征。
2、生产关系特征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不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不同的生产关系,相同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相同的生产关系。
原始社会,土地资源归集体占有,原始人群进行集体劳动和平均分配。社会组织类型,是以血亲关系为基础的氏族社会。
奴隶社会,奴隶主占有土地并占有奴隶,奴隶无人身自由,奴隶为奴隶主进行无报酬的劳动。 最早的奴隶主是原始社会内部分化出来的氏族贵族;最早的奴隶是氏族部落战争中俘虏的外族人。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私有制的发展,氏族成员发生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奴隶主,另一部分人贫穷破产无力还债而成为债务奴隶。此外,惩罚罪犯、海盗掠夺、拐卖人口等也是奴隶的重要来源。
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土地等生产资料和不完全占有农奴,农奴向地主付出无报酬劳役地租,租地农民向地主付出实物地租。最早的地主是原来的奴隶主或官僚,最早的农奴是原来的奴隶。随着奴隶社会的解体,私有制的发展,自由农民发生两极分化,一部分人发财致富成为地主,另一部分人贫穷破产无力还债而成为依附于地主的农奴。
资本主义社会,在初期,资本家占有资本,社会产品按付出的生产要素多少进行分配。 最早的资本家是原来的地主或官僚,最早的工人是原来的农奴。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大量进城务工成为工人。近80年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先后进行大幅度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私有制的同时,重视发展公有制;在坚持经济效率的同时,重视社会公平;在坚持市场调节的同时,重视计划调节;在坚持微观搞活的同时,重视宏观调控。使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部分质变,包含了许多社会主义因素。因此,如今的资本主义经济可称为混合经济,或称为福利资本主义经济、社团资本主义经济、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其中,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名称是最恰当的。其基本特征是:公有与私有混合的所有制、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分配方式、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社会主义社会,在初期,社会占有资本,社会产品按付出的生产要素多少进行分配。 最早的资本是国家没收的原官僚资本,最早的工人是原来的农奴和农民。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大量进城务工成为工人。近50年来,社会主义各个国家先后进行大幅度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公有制的同时,重视发展私有制;在坚持社会公平的同时,重视经济效率;在坚持计划调节的同时,重视进行市场调节;在坚持宏观调控的同时,重视进行微观搞活。使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发生了部分质变,包含了许多资本主义因素。因此,如今的社会主义经济可称为混合经济,或称为商品社会主义经济、市场社会主义经济、资本社会主义经济。其中,资本社会主义经济名称是最恰当的。其基本特征是:公有与私有混合的所有制、按生产要素进行分配的分配方式、市场与计划相结合的调节机制。
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社会产品按需分配;消灭私有制,消灭按生产要素分配制度,消灭商品货币制度;实现个人才智的全面自由发展。
可见,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变动趋势是:所有制从低级公有制到各类私有制,再从混合所有制到高级公有制;分配方式从平均分配到按要素分配再到按需分配。需要强调的是,过去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单一公有制,与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相同,而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不同;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与私有制的混合所有制,此特征与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同,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不同,而与资本主义社会相同。过去的资本主义社会是单一私有制,与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不同,而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相同;现在的资本主义社会是私有制与共有制的混合所有制,此特征与原始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不同,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也不同,而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同。由此可以说,在生产关系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社会形态,过去是各自走在两个极端,完全对立,相背而行,越离越远;现在是从两个极端转过身来相向而行,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趋近趋同。
3、上层建筑特征
原始社会,有语言而无文字;有阶层而无阶级;有氏族而无国家。
奴隶社会,出现文字和教育;出现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还有农民阶级;出现君主制度国家。
封建社会,发展文化和教育;出现地主阶级和农奴阶级,还有农民阶级;存在君主制度国家。
资本主义社会,繁荣文化和教育,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出现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还有农民阶级;出现民主共和制度国家。近5O年来,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进行了大幅度的文化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个人自由民主权利的同时,重视社会集权管理;在保护资本所有人利益的同时,重视保护广大工农劳动者的利益。特别是实行农村工业化、资本社会化、公司股份化、经理职业化、投资股东化、工人白领化等改革后,使原来的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资产阶级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工人阶级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农民阶级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而具有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高效率、高收入的中产阶级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可以说,按社会贫富程度差别划分的阶级结构来说,由原先的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阶级结构,转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阶级结构。
社会主义社会,繁荣文化和教育,核心价值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出现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还有资产阶级;出现民主共和制度国家。近3O年来,社会主义各个国家进行了大幅度的文化政治体制改革:在坚持社会集权管理的同时,重视个人自由民主权利;在保护广大工农劳动者利益的同时,重视保护资本所有人的利益。特别是实行农村工业化、资本社会化、公司股份化、经理职业化、投资股东化、工人白领化等改革后,使原来的阶级结构发生巨大变化。工人阶级所占比例越来越少,农民阶级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资产阶级所占比例越来越少,而具有高学历、高能力、高素质、高效率、高收入的白领中产阶级所占比例越来越多。可以说,按社会贫富程度差别划分的阶级结构来说,由原先的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阶级结构,转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阶级结构。
共产主义社会,繁荣文化和教育;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消灭一切不平等;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实现世界大同。
可见,人类社会上层建筑变动趋势是:文字从无到有再到高度发展,文化教育由低到高不断进步,阶级和国家从无到有再到逐渐消亡,最终实现世界大同,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度,这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共产主义都不相同,却与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有些相同。所不同的是执政的方式,社会主义各个国家大都是一党单独执政,资本主义国家大都是多党竞争执政。尤其是在社会阶级结构变动趋势方面,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两个社会形态,都是由原先的两头大中间小的哑铃型阶级结构,转变为两头小中间大的枣核型阶级结构。过去是各自走在两个极端,完全对立,相背而行,越离越远;现在是从两个极端转过身来相向而行,互相借鉴,互相学习,趋近趋同。
4、对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问题的若干质疑
①当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关系是马克思设想的样子吗?
否。马克思设想,全世界所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联合起来,通过暴力革命方式,消灭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资本主义制度基本灭亡,社会主义从资本主义母体中脱胎出来。社会主义实行无商品、无货币、无资本、无私有财产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战胜并取代资本义制度,在全世界建立并取得统治地位。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彻底决裂、水火不容、势不两立、你死我活、战而胜之、取而代之。马克思设想的这种状况,迄今为止还未曾出现。而实际情况是,资本主义制度方兴未艾,社会主义从封建主义制度母体中脱胎出来。社会主义实行有商品、有货币、有资本、有私有财产和公有财产的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少数国家建立,与资本主义制度同时并存于当代世界。二者既互相斗争又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趋近趋同,并在未来很长时期内保持这种并存关系。
②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主义是公有制吗?
否。资本主义社会,既有私有经济,又有公有经济,还有己成为主要经济形式的股份制混合经济。社会主义社会,既有私有经济,又有公有经济,还有己成为主要经济形式的股份制混合经济。因此,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所有制方面大致相同,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国家投资的经济不是公有制经济,而是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经济。这种说法有失公道。
③资本主义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分离,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吗?
否。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当劳动者处于失业状态时,生产资料与劳动者是相分离的;而当劳动者处于就业状态时,生产资料与劳动者是相结合的。传统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劳动者是国家主人,是公有财产的所有者,每人都能获得就业岗位,不存在失业,因此生产资料与劳动者会直接相结合。那只是一种空想,是不符合实际的。
④资本主义是雇佣劳动,社会主义是直接劳动吗?
否。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劳动者从事劳动都是通过两种方式:一是个体户劳动,即劳动者与个人私有的生产资料直接结合,是直接有偿劳动;二是雇佣劳动,即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通过办理一定的招聘应聘手续进行的有偿劳动。传统理论认为,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货币,劳动者劳动不用取得工资,不存在雇佣劳动制度。这是一种误解,也是一种空想。
⑤资本主义是按资分配,社会主义是按劳分配吗?
否。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其中,付出劳动力获得工资、奖金、福利报酬;付出资本获得利润、利息、股息、红利报酬;付出土地房产获得地租、房租、地价、房价报酬;付出技术获得专利费、使用费、入股费报酬;付出管理才能获得年薪、股权金、期权金报酬。总之,任何人付出自已的生产要素,都不是无偿的而是有偿的,都不是只奉献而不索取的;任何人任何单位取得别人的生产要素都必须付出应有的代价,都不能无偿占有别人付出的生产要素。既然人们向银行贷款是要付利息的,那么向银行存款也应当是要获得利息的;既然工人投资入股要得到股息和红利,那么资本家投资入股也要得到股息和红利,这是天经地义的。因此,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有按资分配,也都有按劳分配,二者都是按生产要素分配。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是按资分配利润和利息,而工人的工资和地主的地租是从属于资本的;社会主义是无商品、无货币、无资本、无利润、无工资的社会,劳动者只凭“劳动证书”按劳分配个人消费品。这既是对资本主义的一种误解,也是对社会主义的一种空想。马克思写《资本论》是专门从资本的角度分析资本主义本质规律的,这是一种专题性研究,并非对资本主义所有方面的普遍阐述,如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体经济、技术入股、企业管理者收入等统统抽象掉了。这本是正常的,我们不能以教条主义对待马克思主义,而应当以与时惧进的态度发展马克思主义。
⑥资本主义是市场调节,社会主义是计划调节吗?
否。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不是纯碎的市场调节或计划调节,而是实行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
相结合,只是二者所占比重大小不同而己。资本主义初期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自由主义思潮占上风,国民经济出现一盘散沙的无政府状态,多次发生产品过剩的经济危机。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凯恩斯主义强调实施政府干预政策,包括充分就业、赤字财政、发展公有经济等政策,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处于同等重要地位。社会主义初期以计划调节为主,经济集权主义思潮占上风,国民经济出现僵化死板停滞不前的状态,长期存在产品短缺的经济困难。上世纪七十年代后,社会主义各国推行改革开放政策,包括开放商品市场、利用价值规律和发展民营经济等政策,计划调节与市场调节处于同等重要地位。可以说,当代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都是国家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
⑦资本主义崇尚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社会主义反对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吗?
否。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是崇尚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的,因为这是先进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都是反对压迫奴役独裁霸道的,因为它是落后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传统理论认为,资本主义提出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是虚假的、骗人的,因为在当代很长时期是不可能完全真正实现的。因此,社会主义必须与资本主义彻底决裂,不提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的口号。现代理论认为,虽然自由平等民主人权只有在未来共产主义时期才能完全真正实现,但是目前提出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的口号,并努力创造条件使之不断推进,总比不提或反对这些口号要强得多。更不能因为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是资产阶级先提出的,我们为了与资产阶级彻底决裂,就连这些正确的思想也一概反对。因此,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崇尚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是完全正确的,而反对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是完全错误的。
⑧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没有任何区别,两个社会制度完全相同吗?
否。从狭义角度来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是: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是一党执政,党领导政府、经济、军队、文化、教育和人民思想;资本主义国家大都是多党竞争执政,执政党只影响政府和经济,而不影响军队、文化、教育和人民思想。而从广义角度来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是次要的,共性是主要的,是大同小异逐渐趋同,但并非完全相同。
5、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趋同论
趋同论是现代一种社会理论,指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不断相互靠拢最终发展为本质上同一类型的社会。美国社会学家索罗金在1949年所写的《俄国与美国》一书中首先使用趋同论这一慨念。到60年代,随着经济的国际化,趋同论的观点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并进一步系统化,主要代表人物有荷兰的经济学家丁伯根、美国的社会学家贝金等。他们从论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未来发展的趋势出发,认为社会的发展与生产关系毫不相干,科技革命产生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无论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正在走同一条发展道路,它们既有相同之点,也各有短长;社会发展的趋势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同的、相近的结构成分日益增多和强化,各自的弱点将不断克服,并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使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差别逐渐缩小,以至于完全消失,最终发展为本质上同一类型的工业信息社会。在这种社会里阶级对抗消失,科技空前发展,经济有计划的发展,没有经济危机,没有社会不平等。
  趋同论是个极为广泛的概念,涉及面很广,有“改革趋同论”、“所有制趋同论”、“市场化趋同论”、“生产力发展趋同论”、“价值体系趋同论”、“管理趋同论”等。目前趋同论的流派,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完全趋同论。认为历史的发展进程将发生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差异减少,差异减少的原因在于两种制度都向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体制发展,都走向“混合所有制”,收入分配体制和收入差异趋向同一,差异减少到一定程度,两种制度完全融合为一种最优的社会制度。(二)局部趋同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两种社会制度会在一些方面趋同在另外一些方面保持差异,趋同是局部的。(三)双向趋同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差异的减少、趋同的发生是这两种制度相互靠近、中途汇合的结果,是两种制度向对方运动的结果。(四)单向趋同论。认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趋同不是由于它们各自向对方发展的结果,而是由于一种制度向另一种制度发展的结果。有的认为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决定,资本主义制度不得不单方面趋近于社会主义制度模式,这就是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单向趋同。也有的认为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程度所决定,社会主义制度不得不单方面趋近于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模式,这就是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单向趋同。(五)均衡趋同论。认为趋同过程是连续、均衡发生的,两种制度在趋同的内容上是对应的,它们之间趋同的程度也大致相同。它们一旦趋同就不会再偏离,这是一种理想化的趋同假设。均衡趋同论强调的是两种制度趋同变化的协调性,防止发生革命性的变革,这是一种改良主义的理论。(六)非均衡趋同论。认为两种制度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差异略有减少、在政治权力集中程度方面差异扩大、在计划方面差异没扩大也没缩小、在行政与市场关系方面差异减少具有趋同趋势、在分配方面差异减少、在政治结构方面都趋同为官僚主义。
如果将当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进行比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资本主义就是社会的资本化,社会主义就是资本的社会化。资本作为一种社会财富,具有个人占有的暂时性,所以从绝对意义上,不管资本在社会个体中如何流转,总体上都具有公共性。即使生产资料资本(不变资本)的商品形态不进入生产流转,而仅仅作为消费资料存在,由于消费者本身就是潜在的人力资本——可使生产资料资本升值的可变资本,也没有改变资本作为社会财富的这种公共性,所谓“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反过来说,社会作为一种资本价值,具有群体占有的长期性,所以从相对意义上,不管社会在资本占有形式中如何变化,总体上都具有自由性。只要人力资本(可变资本)的劳动形态(包括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进入生产过程,而作为生产方式(包括管理方式等可变资本形式)存在,就表现出社会作为资本价值的这种自由性,所谓“人是活宝,物是死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是,不管是社会的资本化,还是资本的社会化,都不得挑战人类互惠共生价值这一伦理底线。
马克思剩余价值论揭示的资本剥削劳动者现象的社会意义在于,当时人类少数生产资料资本拥有者对于人力资本的占有和垄断,不但抑制了人类多数人力资本拥有者即劳动者丰富的创造性,从而妨害社会总体财富(资本)的增值,而且,导致对多数人力资本拥有者即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资本的困难,乃至受到无穷无尽的损害甚至致命伤害。从而失去了资本作为社会财富的普遍人性价值,以至于资本主义经济上社会的资本化无法继续下去。其历史逻辑必然是,要么进行一次彻底的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尤其是大资产阶级对于生产资料资本的占有和垄断,使生产资料资本的私人占有形式变为公共占有形式,即政治上的资本社会化,经济上的国家资本化;要么通过自上而下的社会改革即国家政权杠杆,特别是法治手段抑制大资产阶级对于生产资料资本的占有和垄断,这两种方式的目的都是为了保护多数人力资本(可变资本)拥有者对于社会总体财富创造的活力和人性价值的实现。马克思不愧为继亚当·斯密之后划时代的人类导师,从正反两方面教育了人类从此懂得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亦即公平是效率的条件,理想的社会形态,就是组成“自由人的联合体”,在这里,每个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同时也是生产资料资本的拥有者。在马克思之后的100多年里,人类分别实践了自下而上的社会革命和自上而下的社会改良。前者以1917年“十月革命”为标志的前苏联式社会资本化模式为代表,后者以1890年《反垄断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为标志的美国式资本社会化模式为代表。结果在实践中,在社会资本化模式与资本社会化模式由于传统地缘政治利益冲突和意识形态矛盾陷入长达半个世纪的斗争后,至核军备竞赛起到了尽头(再斗争下去人类必然共同毁灭),加上社会资本化模式越来越暴露其反马克思主义的垄断本质而困难重重,资本社会化模式反而较好体现“公平是效率的条件”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原理,而且使人类组织形式在实践中更多地体现为“自由人的联合体”形式,人类终于在1980年代走向和解之路。至21世纪的今天,人类回过头来再次惊人地发现:马克思作为“千年第一思想家”和“人类良知”的伟大!

(此文发表于2012、3、12--6、17 王振岳论著博客《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