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同理

2016-01-25 16:59 197 查看
父母爱孩子,就像孩子爱自己的孩子。孩子爱父母,就像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以此类推。

拿数据说话吧,我真的等不及了。

我发现很多知识慢慢连接在了一起。

一、我所收集的数据。

1、数据表明:孩子在幼年时代的确是爱着父母的。

2、但是由于生存的压力,人性对有趣事物的追求、对轻松的追求,有些孩子在连接方面受到了打击,但是又不愿接受事实。

举个例子:一对夫妻生了孩子,养不起这个孩子,将其送给他人。那么孩子长大成人后,对生父生母的责任就非常少了。关系,已经断了。但是,如果孩子不接受、不做自己,那么就会产生纠缠。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热爱生活。要保持的是对生命的感激。

以个人为中心的成长模型:生命+责任+追求。

核心:从自己出发,进行决策。关键是:我。
当人能够分清自己和别人的区别时,拥有自己的私人空间、“领土”时,人就自立了、独立了。当人不忘责任、不忘感恩时,人就长大了。当人能够明白自己跟别人的共同之处,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愿意分享时,人就伟大了。

人的能力模型:自我的基因携带的信息+后天的技能。

基础能力:逻辑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后天学习的关键:通过科学的训练,掌握技能,发挥自己携带的基因的信息的潜能。一个人的真正的资源,来源于自己的基因,这就是天性。天性+技能——发挥力量。

二、这些孩子长大之后——成了父母。

1、人的需求,不可能全部得到满足。

于是这些从前的孩子变了:寻找自己的需求,带着自己的观念。自己小时候被怎么对待,就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
长大之后,这个孩子就没能做好父亲或者母亲的角色。

2、这是恶性循环。

相当于把上一代没有满足的需求,压到下一代的身上。比如:孩子A从小没有得到父母的关爱,那么长大之后,A如果没有认识自己的话,就会侵向于依靠伴侣获得快乐、寻找自己的快乐(个人主义),而不是关爱家人。

三、解决方案。
1、采用以个人为中心的成长模型。
2、顺其自然,换位思考。都从自己出发,都为了自己,都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这就对了。
3、理性。
4、一切都是需求。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前进方面。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