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大数据

中关村大数据峰会——滴滴CEO程伟演讲+所感

2016-01-13 11:00 232 查看
最近一直在学习大数据,正值年底各种技术峰会很多,参加了一些,这篇文章是滴滴CEO程伟讲诉滴滴成长发展的过程,感觉很不错,在此记录一下,同时简单的写了一些听后感。

一、滴滴CEO程伟演讲词

1.滴滴的创业简史

三年前滴滴2012年创业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住在朝阳区,但是我们毫不犹豫的来到了中关村,我们从知春路一直到中关村,最后是在中关村e世界的九楼找到了楼下店面,当时楼上是存放电脑的仓库,从那里我们开始了滴滴的创业之旅。

大概一个月以前,我去找柳青,跟她的父亲柳传志取经交流的时候,他提到了80年代、30年前联想在中关村创业的故事,感慨30多年过去了,中关村还在不断有这样的创业创新精神在延续。

记得我去美国硅谷的时候,我看到无数的年轻人,不仅仅有美国人,也有印度人和中国人,他们在硅谷希望能够通过科技创新去改变全世界。我说今天的中关村是这个地球上创业创新的第二极,有很多像滴滴一样的年轻企业、年轻人,他们同样希望通过创新创业用科技改变这个世界。

所以我也很感谢滴滴一路走过来,中关村以及中关村领导对滴滴的支持和鼓励。

2.滴滴的初心 让出行更美好

滴滴的梦想是通过互联网,通过市场化改变出行,让出行更美好。在三年前我们创业的时候,衣食住已经互联网化。但是出行还很传统,我们听到非常多的抱怨,但是好像并没有什么改变。我们当时就想试一下,看能不能用互联网的手段连接所有的交通工具,能够提高整个交通出行的效率,优化用户的体验。

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在全世界推出打车软件,只有在中国,80%的出租车司机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连接在一起的。所以我们推出专车、快车,在全世界首先推出了顺风车,现在美国也在学习推出顺风车。我们推出了巴士服务,是根据所有有出行需求的用户,相同方向、相同时间的人,通过大数据连接在一起,通过一辆巴士就能够到目的地,节约道路资源。我们希望建设由中国人领导的一站式出行平台,希望在未来三年时间里面,每天服务3千万的用户,服务1千万的司机,让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三分钟内就可以叫到一辆车,让出行更美好一直以来就是滴滴的理想。

在前三年的时间里面,我们通过非常艰辛的线下地推,通过早期的拓展,把交通供给连接到互联网上来。今天有700多万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被互联网化,被大数据化,我们很方便就能知道门口大概交通情况以及有多少可供选择的交通工具。

3.解决出行“痛点”的滴滴

我印象很深刻,2013年有一次北京下雨,在国贸地区根本打不到车。我们的技术同学梳理订单发现,绝大多数的订单发不出去。这是因为早期我们的大数据算法是把一个订单发给附近一公里两公里三公里的司机,在订单非常多的时候,发现司机他的信道变成最稀缺的资源,他已经无法接到更多的订单。到今天为止我们更新了4版到5版的大数据的结构和算法,去保证我们能够在非常快的时间里面做出最优的匹配。

发展到今天,我们说早期通过连接互联网、连接一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早已经不能继续支持滴滴快速的发展。就像早期一个人长胳膊长腿,成年以后不是长身体,而是增长思想智慧一样。我们发现交通云,交通大数据比搜索还要难上10倍、100倍。

如何在出行方面更加优化我们的资源,我举一些例子。

比如说顺风车。每个上班族、每个自驾族,上班的时候都是有意愿尽量不空驶的,但是捎上几个人,怎么样在几千万人口城市里面找到订单,怎么样把自己出行的轨迹提前推荐给车主。我们的巴士,我们很努力让用户通过公共交通出行,但怎么提高巴士的体验,那就是准点和有座。怎么准点,预测所有人在一个小区里面住,把同方向的人拼在一起,同一时间上班的人拼在一起,通过大数据可以降低路上车辆的空驶率。我们未来目标是固定出行需求,长途需求都能够尽量通过大巴和顺风车环保的方式解决。在未来,座位坐满的车应该走快速道,当你独自驾驶一辆车时,座位空着会被耻笑,是不够尊重公共资源,所以你只能走慢速道。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未来可以共建更加分享、更加合理的机制,来缓解今天交通以及污染方面碰到的问题。

4.对大数据人才求贤若渴的滴滴

刚才张平文院士讲大数据发展的瓶颈是人才,我们发现也是,滴滴请到了国内和国外的教授,跟他们分享我们的愿景。我们希望未来打造能代表中国并且在世界上领先的大数据团队,他们告诉我,最尖端的人才早就被各大互联网公司挖走了。他们表示中国每年能够培养出来的大数据深度学习方面的博士生大概只有50个人,所以我们非常开心听到北京大数据中心2017年的博士生计划,希望我们可以提前预定,滴滴非常愿意成为一个合作项目伙伴或者试点培养人才的基地,开展深度的合作。

终端市场竞争定会慢慢传导到至前端人才培养,传导到整个政策领域的支持,今天大数据峰会已经说明了一切。

早期的互联网就是通过简单的技术连接一切,未来的互联网是通过大数据深度计算驱动一切。滴滴是一家三年的公司,我们在中关村,三年前用80万元创业,发展到今天一千亿元的市值。我们庆幸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在美国时我说,滴滴其实就是“双创”,互联网+交通和中国梦的典型。

我们说印度、欧洲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机会和这样的企业,中国出现了,我们身以为豪。但是滴滴大数据之路刚刚开展,我们愿意投入培养人才,成为全球领先数据驱动公司,能够让中国出行更美好。

二、听后感

这些感想估计有些low了,但是也记录一下吧

1.任何事物都是一点一点完善的,就和打车软件一样,先完成的是基本的叫车、付款功能,之后为了出行更方便这个抽象想法,有将功能拓展出专车、顺风车等更便民的功能。

2.大数据更像是对数据分析的处理,其最大的特点是数据量大,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数据有用价值的抽取是关键。过去的数据分析是分析目标确定,从数据中验证目标的准确性;而大数据是从海里数据中发现分析目标,并将其应用于商业、生活中。

3.每一次碰到的困难都预示着有一次新的飞跃。就和程伟13年打车的一个经历来说,正是发现在处理过多数据,司机接受订单的信道变窄无法接收到新的订单这个bug后,才不断更新架构和算法,最终完成在短时间内完成打车任务的一系列操作,使滴滴软件有了新的一个升级,同时也给自己在大数据处理方面积累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更加拓展了自己业务的范围。

4.多听听大佬们的演讲,看看他们的思路,也是对自己的提高。

5.很喜欢程伟举的这个例子,如何优化我们的出行资源。

比如说顺风车。每个上班族、每个自驾族,上班的时候都是有意愿尽量不空驶的,但是捎上几个人,怎么样在几千万人口城市里面找到订单,怎么样把自己出行的轨迹提前推荐给车主。我们的巴士,我们很努力让用户通过公共交通出行,但怎么提高巴士的体验,那就是准点和有座。怎么准点,预测所有人在一个小区里面住,把同方向的人拼在一起,同一时间上班的人拼在一起,通过大数据可以降低路上车辆的空驶率。我们未来目标是固定出行需求,长途需求都能够尽量通过大巴和顺风车环保的方式解决。在未来,座位坐满的车应该走快速道,当你独自驾驶一辆车时,座位空着会被耻笑,是不够尊重公共资源,所以你只能走慢速道。通过互联网大数据未来可以共建更加分享、更加合理的机制,来缓解今天交通以及污染方面碰到的问题。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  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