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学习方法谈

2015-12-18 15:32 141 查看
循序渐进,先建立起直观

如何快速学习一个工具、Python的一个第三方的library?

读其documentation,

一个成熟的应用广泛的工具不仅有完备的documentation,还会给出关于工具最为常见用法的一个quick start,这更有利于快速上手,如果只是简单调用其中的api,而不打算更为深入的学习。

我在想一本相关技术书与其online documentation的关系是什么,区别和联系是什么。首先声明一点,两者于技术的沉淀和提升都不可或缺。互联网形式下,技术书天然地要滞后于在线文档的。在线文档的更新和迭代是敏捷于相关技术图书的。技术书是相关工具或库的沉淀、总结和积累,而后成为的经典。在线文档是轻量级的书,是技术书的储备与素材。

勤于总结和积累,知识总在迭代中才有质变的可能

time bound:设置上界,同时设置下界

上界和下界共同确定了一个区间(range,比如最早7:10起床,最晚7:50起,两者组成了一个[7:10,7:50]的允许起床时间段或者区间),而不是一个rigid的值,一个灵活的区间,时间上是可以调整,心理上也更愿意承受。

当闹钟在7:10分响起时,心理上会说“哇,还早,还能在睡会”,迷迷糊糊、睡眼惺忪之际便会起来,因为有一个截止时间在卡着。如果在这中间不幸没有醒过来,当7:50的钟声响起,那就不单是闹钟,更像是一个警报了。

深还是广?

对一个话题要尽可能地深入,而非对很多话题浅尝辄止。因为最后我们会发现,各种话题背后的逻辑、方法、思想是相通或者接近的。

可复制性,而非一次性

学到什么编程技巧、某一关键技术,要反复学习,多做总结,而非蜻蜓点水,过眼云烟。

比如要打一个这样的结:



注意,这里上下的两个结还是有些不同的。

对何敏感

数据科学家/数据挖掘分析工程师的一个听起来挺虚的要求是要对数据敏感。

这里在这篇学习方法的文章中把敏感性单列出来,只是为了说明敏感性,其实是专业性的另一种表达形式。

敏感即是专业,反之,不敏感、麻木、无动于衷往往意味着业余玩票。

举个栗子,我们在读一本讲述数学或者机器学习算法原理的书中,要对什么有足够的敏感性。对术语,对概念,尤其是定义要有足够的敏感,理解数学符号,尤其是公式。理解了公式,也就理解了全部,因为全部的文字,图标都是为公式以及公式的推导进行解释、补充和说明。理解了公式,会发现多少文字有些多余。

读一篇文章,我们在读什么?

文章分段,段落分句,句又分主系表,主谓宾,也即拆解结构

稍加琢磨即会发现,几乎每一段都有一个核心的意思,不然写得好好的,干嘛要分段呢,还要多打一个回车符;文章的核心主题,有可能在标题中给出,在首段开中明义地给出,也有可能在中间靠后的某个位置,甚至在最后,才点出。所以文章的主题,可能不太好把握,不是一开始就能确定。但是段落,之所以成为段落,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个核心意思。

首先是读落脚点,也即最终被定语修饰的名词;

抓住本段的核心,以关键字或者关键句的形式呈现;

还有一些关键的词,比如刻画顺序关系,这些词本身就构成强调,自然是关注的重点,而且这些词,能把句子,甚至段落组织起来。

为什么要“一题多解”,同一问题要多种思路呢

一题多解,意味着思路,方法,变化,调整;

多题一解,意味着统一,不变,联系,相同;

所谓有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的真正深意在于,当一种方式不奏效时,我们还有alternative,还可workaround。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