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理论基础

计算机技术领域当前的主流技术及其社会需求调查报告

2015-12-07 15:19 441 查看
  一、计算机技术的当前发展状况

  计算机技术专业在诸多方面就业前景都比较好,例如:

  (1)网络工程方向就业前景良好,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大型电信服务商、大型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工作,也可以到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网络工程领域的设计、维护、教育培训等工作。

  (2)软件工程方向就业前景十分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到国内外众多软件企业、国家机关以及各个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教育部门等单位从事软件工程领域的技术开发、教学、科研及管理等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研究生和软件工程硕士。

  (3)通信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到信息产业、财政、金融、邮电、交通、国防、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的科研、教学和工程技术工作。

        (4)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宽口径专业,主干学科为信息安全和网络工程。学生毕业后可为政府、国防、军队、电信、电力、金融、铁路等部门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领域进行管理和服务的高级专业工程技术人才。并可继续攻读信息安全、通信、信息处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二、计算机的主要技术

        (1)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2)离散数学

        (3)数据结构

        (4)操作系统

        (5)数据库原理

        (6)计算机网络

        (7)数字逻辑与数字电路

        (8)计算机组成原理

        (9)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10)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11)软件工程

        (12)编译原理

        (13)算法设计与分析等。

  三、招聘企业对该技术的需求

  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 按照人事部的有关统计,中国今后几年内急需人才主要有以下 8大类:以电子技术、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海洋利用、新能源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人才;信息技术人才;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科技人才;环境保护技术人才;生物工程研究与开发人才;国际贸易人才;律师人才。教育部、信息产业部、国防科工委、交通部、卫生部曾联合调查的专业领域人才需求状况表明,随着中国软件业规模不断扩大,软件人才结构性矛盾日益显得突出,人才结构呈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不仅缺乏高层次的系统分析员、项目总设计师,也缺少大量从事基础性开发的人员。按照合理的人才结构比例进行测算,到2005年,中国需要软件高级人才6万人、中级人才28万人、初级人才46万人,再加上企业、社区、机关、学校等领域,初步测算,全国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的需求每年将增加100万人左右。而且数控人才需求也在逐年增加
蓝领层数控技术人才是指承担数控机床具体操作的技术工人,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70.2%,是目前需求量最大的数控技术工人;而承担数控编程的工艺人员和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在企业数控技术岗位中占25%,其中数控编程技术工艺人员占12.6%,数控机床维护维修人员占12.4%,随着企业进口大量的设备,数控人才需求将明显增加。不仅如此,近年来电信业人才需求也在持续增长 电信企业对于通信技术人才的需求,尤其是对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电信市场的竞争由国内竞争向国际竞争发展并日趋激烈,对人才层次的要求也不断升级,即由本科、专科生向硕士生和博士生发展。市场营销人才也是电信业的需求亮点。随着电信市场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电信企业开始大举充实营销队伍,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的人才将会十分抢手。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软件人才的作用也越来越大,教育部门的统计资料和各地的人才招聘会都传出这样的信息计算机、微电子、通讯等电子信息专业人才需求巨大,毕业生供不应求。从总体上看,电子信息类毕业生的就业行情十分看好,10年内将持续走俏。网络人才逐渐吃香,其中最走俏的是下列3类人才:软件工程师、游戏设计师、网络安全师。

  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向

  (1)近年来,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短期内社会需求仍然很大,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从全球IT行业的发展看,经过几年的低迷发展,IT行业已经走出低谷、大有东山再起之势,IT行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日益显现出蓬勃生机。从中国情况看,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美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达到 180多万,印度达到90万,而中国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的人才不足40万。这就说明,中国计算机软件人才短缺,这将严重束缚中国IT行业的发展,特别是直接影响到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与此同时,由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中国东部与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出现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中国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地区,急需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才。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一定时间内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仍将很大。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有关资料显示,截止2003年,中国普通高校总数为1683所,本科学校679所,其中505所开设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全国专业点数之首;2003年,计算机专业在校学生人数27万,占理工科在校生总数的14.6%,加上信息技术相关专业的在校生达到63万人。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数量占全国所有理工科学生总数的1/3。这样势必导致计算机学科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加激烈。截至2005年底,全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平均就业人数
322.8万人,其中工人约占6 0%,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较低,远不能满足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软件业人才供需矛盾尤为突出。2002年,全国软件产业从业人员59.2万人,其中软件研发人员为15.7万人,占26.52%。而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发达国家技术人员的平均比例都在30%以上。中国电子信息产业技术人员总量稍显不足, 因此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可以作为计算机技术专业人才发展一个方向。

        (2)尽管传统计算机在短期内,还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旨在超越它的诸如量子计算机、DNA生物计算机、光学计算机,在研究人员的努力下,已经出露端倪。

        量子计算机将是未来计算机研究的热点。量子计算机利用粒子的量子力学状态来表示信息,可以实现目前电子计算机无法进行的复杂计算。2000年,德、美科学家研制出五量子位的核磁共振量子计算机,并成功地通过实验运算。

        美国科学家研究出了一种可用于制造DNA计算机的新技术,它不仅能将遗传物质DNA分子的活动范围限制在固体表面上来执行运算,而且能大大简化通过DNA运算来解决复杂数学问题的步骤,标志着科学家们朝着研制出功能强大的DNA计算机的梦想又前进了一步。

        由美英科学家组成的科研小组,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DNA“发动机”,这一成果预示着不久的将来,科学家可以制造出分子大小的电子电路,以代替目前的硅芯片电路,从而使未来的计算机体积更小、体重更轻、运算速度更快。

        加拿大科学家最近研制出一种光晶片,这是开发光学计算机征途上的一项重要成果。

        在虚拟办公室上班

        将来,你的办公室可能不再是目前的方格子单元,而更像科幻电影里的全景操作平台了。电脑科学家正在对一种叫“远距离兼容”(Tele-immersion)的技术进行试验。这种技术将使我们能与远方的同事共享一个办公室,感觉两人近在咫尺。]

        在美国,这个项目的正式名称是“国家远距离兼容首期系统”(National Tele-immersion Initative),几所大学的电脑科学家正为此进行联合研制。目前,该系统的原型已经出来了,通过两面呈直角安装的显示屏,该系统可以让科学家与远在其他州的同事会面交流。感觉上,像是与自己的同事隔“窗”相望。这项技术与早先的视像会议(video conferencing)不同,它提供的画面与真实的人和景物同样尺寸,且是三维(3-D)立体效果。

        在原型系统中,每个研究人员都被一组数码照相机包围,其一举一动都可从不同角度被摄入镜头。他们还头戴跟踪器和类似看立体电影时用的特制眼镜。当研究人员转动头部时,他看同事的视觉角度也随之变化。譬如,如果他倾身向前,对面的同事就会显得靠近了些,尽管实际上他们之间可能有千里之遥。

        要使这套系统有效运作,高功能的电脑必须能迅速将对方的数码影象转变成能通过互联网传送的数码信号,而后在接受终端将信号还原成影象在屏幕上显示出来。目前,整个运作过程还不很理想,因为电脑的速度内存等功能都还配合不来。

        不
8bb8
远的将来,随着电脑技术的改善,科学家们希望远距离兼容技术也能进军其他应用领域。

        譬如,运用此技术,偏远地区的病人可以让大城市里的名医“看”病。让我们拭目以待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