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穹顶之下,优越之上

2015-12-04 21:32 197 查看
       柴静的《穹顶之下》一夜爆红,它不是一个投入巨资的电影,拍摄也比较简单,但却几乎是史无前例的流行,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真实

       说这个有些人可能有些意见,觉得里面有些数据不正确,但里面有些视频确实是真真实实的体现在这里,下面几个场景让人印象非常深刻,过目不忘:

1、 
小孩子在说只见过蓝一点的天

2、 
做手术时拿出来一小块黑黑的肿瘤

3、 
环保官员进入工厂,却摔入一个大坑里

4、 
主任无奈的说我不想当这个职位了,石油体系的人认为他吃里扒外

5、 
工厂老板把环保官员的证件收了,说他们有义务没有权力

这些场景,都真真切切把跟雾霾相关的事件呈现在观众面前。

 

二、通俗

       雾霾对很多人来说理解还是比较浅的,这个影片对很多细节做了通俗化的处理,比如说制作了一个动画,通俗的讲解什么是雾霾,对一个复杂的数据,做了通俗化的解读,让人里面里面的含义。

 

三、幽默

       一个纪录片,却让人看了连连发笑,这在于对一些片段的精心设计,使得一个严肃沉重的话题,可以在一个轻松的场景下看完。看看下面几个场景:

1、 
工厂老板把环保官员的证件收了,说他们有义务没有权力。看完让人觉得很搞笑,也同时深深感受到环保局这只无牙的老虎的悲哀。

2、 
把微薄的利润直接用茶叶蛋做了比较,生动而深刻。

 

四、演讲式的手法

       我发现最近一些演讲都特别容易引起民众的关注,像综艺节目《超级演说家》,有一些精彩的演说就经常被人转发,像Apple、华为、雷军、锤子手机等一些产品的发布会,也常常采用演说+演示胶片的方式,也常常产生不错的效果。

       这个影片采用了说服性演讲的技巧,沿着“背景->冲突->解决”的脉络,一步步将观众说服。

 

五、讲故事的手法

       将雾霾,先从柴静的女儿做手术讲起,然后逐步铺在,在影片的末尾,又开始用女儿做手术时的维尼熊布娃娃收尾,整个故事恰到好处。

 

六、多种媒体方式

       影片采用了演讲,视频,图表等数据,多维度展示,所谓一图胜千言,把整个演讲搞得通俗易懂。

 

七、观众关注的题材

       影片选取了雾霾这个题材,正好是最近一两年民众非常关注的话题,直接勾引起观众极大的兴趣。

 

八、名人效应

       同样一个话题,有名人来讲,往往能产生特殊的效果。柴静、复出等标题,加强了整个影片的知名度。

 

九、重量级人物采访

       影片采访到了多名重量级的人物,这极大的增强了整个影片的可信度和分量。

 

十、高超的演讲技巧

       整个演讲超过100分钟,但柴静却能脱稿演讲,整个演讲没有任何停顿的地方,演讲是喜怒哀乐表情丰富,这充分凸显了柴静演讲技巧的高超。举个例子,柴静幽默的说钢铁的产量排名是:中国第一、河北第二、唐山第三、美国第四,观众听到这里,就轻轻的笑了起来,隔了一会,柴静又说,当时唐山还谎报产能说是第五,这是观众又笑了起来。这种技巧被称为Tiffing,中文意思是即兴重复,当讲了一个笑话,观众发笑,那么后面再讲跟之前相关的效果,继续让观众笑。

 

十一、精心制作

       整个影片,都是通过精心的制作,既有亲身经历,也有重量级人物财务,晦涩的内容转变成简单的图表和动画,有暗访,无人机拍摄,航拍,远赴各地实地采访,等等。这一切都证明这是一个经过精心制作的影片,在柴静的背后,后一大个团队在支撑着他。

 

十二、朗朗上口的口号

       影片充满一些朗朗上口的口号,如:同呼吸,共命运;使得观众很容易就记得。

 

十三、文艺情怀

       影片充满了浓浓的文艺情怀,看完之后有一种小清新的感觉,看柴静的演讲,有如看一部文艺片,具有深深的感染力。

 

       这种种因素加在一起,共同构成了《穹顶之下》这部优越的作品。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