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效率

2015-11-21 17:36 267 查看

“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谁拥有一流的创新人才,谁就拥有了科技创新的优势和主导权。”习近平指出。
  “大家整天忙着申请课题。”听到这句话,一屋子研究员都在点头。
  “5年的课题,前面跑了两年答辩五六次还没立下来,后面结题没有半年结不完,中间做研究就剩两年。我是负责科研管理的,一年出差成本几十万啊。晚上坐飞机白天开会,当天来回,整天都是汇报检查申请答辩,低效劳动。”让中船重工702所副所长、总工程师颜开很焦虑的问题,是科研人员很忙,用来做科研的时间却太少。
  可是不跑怎么行呢?所有经费都是竞争来的。
  “希望国家能给重点研究机构、尤其是做基础性研究的科研单位一点稳定的经费,不要
  让所有人把时间都耗在竞争科研经费和养人的资金上。”颜总工程师建议。
  对于跑课题要经费这一备受诟病的痼疾,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耀的一篇博文曾引起不少同行的点赞。
  徐耀算了一笔账:假如一个普通研究所的小课题组有1个研究员、1个副研、3个中级、10个左右研究生,在不买大仪器设备情况下,一年的开张费用是100万——然而,没有多少研究所能稳定得到这么多的经费支持。
  “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所员工美其名曰‘国家事业编制’,实际上是没有保障的企业员工。”徐耀认为。
  就像靠天吃饭的农民,缺乏稳定支持的科研人员就会缺乏安全感,必须使出吃奶的劲儿争取经费攒“余粮”,而“余粮”为了“备荒”又舍不得用,结果是大量经费沉淀下来不发挥作用。
  “改变科技投入政策的首要任务是增加稳定的人员支持。”徐耀认为,这不仅可以稳定人心,还可以提高科技投入效率,减少科研领域“贫富不均”两极分化现象。
上一篇:已经是第一篇资料了下一篇:
主体——企业应该是科技创新主体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