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编程语言 > C语言/C++

C++学习——多态原理

2015-11-09 20:10 330 查看
C++编译器在处理类的定义的时候,是将属性和方法分开存储。为了识别方法属于类定义的哪一个对象,C++编译器会自动在对象中添加一个vptr指针,并为类生成一个虚函数表。由vptr指针在虚函数表中虚函数表,并找到找到对应的函数入口。这实现了迟邦定(C++编译的时候才去判断)。这样就为实现多态提供了条件。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Parent
{
public:
Parent()
{
print();
}
virtual void print()
{
cout<<"父类print函数"<<endl;
}
};

class Child : public Parent
{
public:
Child()
{
print();
}
virtual void print()
{
cout<<"子类print函数"<<endl;
}
};

void palyobj(Parent *base)
{
base->print();  //有多态发生,

}

void main()
{
Parent p1;
Child c1;

system("pause");
}


运行结果是先调用两次父类构造函数,然后调用一次子类构造函数。

当构造函数中含有虚函数的时候,要初始化c1.vptr指针,而初始化是分布执行的。当执行父类的构造函数时,c1.vptr指针指向的是父类的虚函数表,当父类的构造函数运行完毕后,会把该指针指向子类的虚函数表。

所以会出项这样的结果。

结论:子类的c1.vptr指针分布完成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