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集体智慧和协同过滤

2015-11-08 22:33 323 查看
集体智慧和协同过滤

什么是集体智慧

集体智慧 (Collective Intelligence) 并不是 Web2.0 时代特有的,只是在 Web2.0 时代,大家在 Web 应用中利用集体智慧构建更加有趣的应用或者得到更好的用户体验。集体智慧是指在大量的人群的行为和数据中收集答案,帮助你对整个人群得到统计意义上的结论,这些结论是我们在单个个体上无法得到的,它往往是某种趋势或者人群中共性的部分。

Wikipedia 和 Google 是两个典型的利用集体智慧的 Web 2.0 应用:


Wikipedia 是一个知识管理的百科全书,相对于传统的由领域专家编辑的百科全书,Wikipedia 允许最终用户贡献知识,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多,Wikipedia 变成了涵盖各个领域的一本无比全面的知识库。也许有人会质疑它的权威性,但如果你从另一个侧面想这个问题,也许就可以迎刃而解。在发行一本书时,作者虽然是权威,但难免还有一些错误,然后通过一版一版的改版,书的内容越来越完善。而在 Wikipedia 上,这种改版和修正被变为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事情,任何人发现错误或者不完善都可以贡献他们的想法,即便某些信息是错误的,但它一定也会尽快的被其他人纠正过来。从一个宏观的角度看,整个系统在按照一个良性循环的轨迹不断完善,这也正是集体智慧的魅力。


Google:目前最流行的搜索引擎,与 Wikipedia 不同,它没有要求用户显式的贡献,但仔细想想 Google 最核心的 PageRank 的思想,它利用了 Web 页面之间的关系,将多少其他页面链接到当前页面的数目作为衡量当前页面重要与否的标准;如果这不好理解,那么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选举的过程,每个 Web 页面都是一个投票者同时也是一个被投票者,PageRank 通过一定数目的迭代得到一个相对稳定的评分。Google 其实利用了现在 Internet 上所有 Web 页面上链接的集体智慧,找到哪些页面是重要的。

什么是协同过滤

协同过滤是利用集体智慧的一个典型方法。要理解什么是协同过滤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简称 CF),首先想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你现在想看个电影,但你不知道具体看哪部,你会怎么做?大部分的人会问问周围的朋友,看看最近有什么好看的电影推荐,而我们一般更倾向于从口味比较类似的朋友那里得到推荐。这就是协同过滤的核心思想。

协同过滤一般是在海量的用户中发掘出一小部分和你品位比较类似的,在协同过滤中,这些用户成为邻居,然后根据他们喜欢的其他东西组织成一个排序的目录作为推荐给你。当然其中有一个核心的问题:


如何确定一个用户是不是和你有相似的品位?


如何将邻居们的喜好组织成一个排序的目录?

协同过滤相对于集体智慧而言,它从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个体的特征,就是你的品位偏好,所以它更多可以作为个性化推荐的算法思想。可以想象,这种推荐策略在 Web 2.0 的长尾中是很重要的,将大众流行的东西推荐给长尾中的人怎么可能得到好的效果,这也回到推荐系统的一个核心问题:了解你的用户,然后才能给出更好的推荐。

深入协同过滤的核心

前面作为背景知识,介绍了集体智慧和协同过滤的基本思想,这一节我们将深入分析协同过滤的原理,介绍基于协同过滤思想的多种推荐机制,优缺点和实用场景。

首先,要实现协同过滤,需要一下几个步骤


收集用户偏好


找到相似的用户或物品


计算推荐

收集用户偏好

要从用户的行为和偏好中发现规律,并基于此给予推荐,如何收集用户的偏好信息成为系统推荐效果最基础的决定因素。用户有很多方式向系统提供自己的偏好信息,而且不同的应用也可能大不相同,下面举例进行介绍:

表 1 用户行为和用户偏好

用户行为
类型
特征
作用
评分
显式
整数量化的偏好,可能的取值是 [0, n];n一般取值为 5或者是 10
通过用户对物品的评分,可以精确的得到用户的偏好
投票
显式
布尔量化的偏好,取值是 0或 1
通过用户对物品的投票,可以较精确的得到用户的偏好
转发
显式
布尔量化的偏好,取值是 0或 1
通过用户对物品的投票,可以精确的得到用户的偏好。
如果是站内,同时可以推理得到被转发人的偏好(不精确)
保存书签
显示
布尔量化的偏好,取值是 0或 1
通过用户对物品的投票,可以精确的得到用户的偏好。
标记标签
(Tag)
显示
一些单词,需要对单词进行分析,得到偏好
通过分析用户的标签,可以得到用户对项目的理解,同时可以分析出用户的情感:喜欢还是讨厌
评论
显示
一段文字,需要进行文本分析,得到偏好
通过分析用户的评论,可以得到用户的情感:喜欢还是讨厌
点击流 
( 查看 )
隐式
一组用户的点击,用户对物品感兴趣,需要进行分析,得到偏好
用户的点击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的注意力,所以它也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反映用户的喜好。
页面停留时间
隐式
一组时间信息,噪音大,需要进行去噪,分析,得到偏好
用户的页面停留时间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用户的注意力和喜好,但噪音偏大,不好利用。
购买
隐式
布尔量化的偏好,取值是 0或 1
用户的购买是很明确的说明这个项目它感兴趣。
以上列举的用户行为都是比较通用的,推荐引擎设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应用的特点添加特殊的用户行为,并用他们表示用户对物品的喜好。

在一般应用中,我们提取的用户行为一般都多于一种,关于如何组合这些不同的用户行为,基本上有以下两种方式:


将不同的行为分组:一般可以分为“查看”和“购买”等等,然后基于不同的行为,计算不同的用户 / 物品相似度。类似于当当网或者 Amazon 给出的“购买了该图书的人还购买了 ...”,“查看了图书的人还查看了 ...”


根据不同行为反映用户喜好的程度将它们进行加权,得到用户对于物品的总体喜好。一般来说,显式的用户反馈比隐式的权值大,但比较稀疏,毕竟进行显示反馈的用户是少数;同时相对于“查看”,“购买”行为反映用户喜好的程度更大,但这也因应用而异。

收集了用户行为数据,我们还需要对数据进行一定的预处理,其中最核心的工作就是:减噪和归一化。


减噪:用户行为数据是用户在使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它可能存在大量的噪音和用户的误操作,我们可以通过经典的数据挖掘算法过滤掉行为数据中的噪音,这样可以是我们的分析更加精确。


归一化:如前面讲到的,在计算用户对物品的喜好程度时,可能需要对不同的行为数据进行加权。但可以想象,不同行为的数据取值可能相差很大,比如,用户的查看数据必然比购买数据大的多,如何将各个行为的数据统一在一个相同的取值范围中,从而使得加权求和得到的总体喜好更加精确,就需要我们进行归一化处理。最简单的归一化处理,就是将各类数据除以此类中的最大值,以保证归一化后的数据取值在 [0,1] 范围中。

进行的预处理后,根据不同应用的行为分析方法,可以选择分组或者加权处理,之后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用户偏好的二维矩阵,一维是用户列表,另一维是物品列表,值是用户对物品的偏好,一般是 [0,1] 或者 [-1, 1] 的浮点数值。

找到相似的用户或物品

当已经对用户行为进行分析得到用户喜好后,我们可以根据用户喜好计算相似用户和物品,然后基于相似用户或者物品进行推荐,这就是最典型的 CF 的两个分支:基于用户的 CF 和基于物品的 CF。这两种方法都需要计算相似度,下面我们先看看最基本的几种计算相似度的方法。

相似度的计算

关于相似度的计算,现有的几种基本方法都是基于向量(Vector)的,其实也就是计算两个向量的距离,距离越近相似度越大。在推荐的场景中,在用户 - 物品偏好的二维矩阵中,我们可以将一个用户对所有物品的偏好作为一个向量来计算用户之间的相似度,或者将所有用户对某个物品的偏好作为一个向量来计算物品之间的相似度。下面我们详细介绍几种常用的相似度计算方法:


欧几里德距离(Euclidean Distance)

最初用于计算欧几里德空间中两个点的距离,假设 x,y 是 n 维空间的两个点,它们之间的欧几里德距离是:



可以看出,当 n=2 时,欧几里德距离就是平面上两个点的距离。

当用欧几里德距离表示相似度,一般采用以下公式进行转换:距离越小,相似度越大




皮尔逊相关系数(Pearson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皮尔逊相关系数一般用于计算两个定距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它的取值在 [-1,+1] 之间。



sx, sy是 x 和 y 的样品标准偏差。


Cosine 相似度(Cosine Similarity)

Cosine 相似度被广泛应用于计算文档数据的相似度:




Tanimoto 系数(Tanimoto Coefficient)

Tanimoto 系数也称为 Jaccard 系数,是 Cosine 相似度的扩展,也多用于计算文档数据的相似度:


相似邻居的计算

介绍完相似度的计算方法,下面我们看看如何根据相似度找到用户 - 物品的邻居,常用的挑选邻居的原则可以分为两类:图 1 给出了二维平面空间上点集的示意图。


固定数量的邻居:K-neighborhoods 或者 Fix-size neighborhoods

不论邻居的“远近”,只取最近的 K 个,作为其邻居。如图 1 中的 A,假设要计算点 1 的 5- 邻居,那么根据点之间的距离,我们取最近的 5 个点,分别是点 2,点 3,点 4,点 7 和点 5。但很明显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方法对于孤立点的计算效果不好,因为要取固定个数的邻居,当它附近没有足够多比较相似的点,就被迫取一些不太相似的点作为邻居,这样就影响了邻居相似的程度,比如图 1 中,点 1 和点 5 其实并不是很相似。


基于相似度门槛的邻居:Threshold-based neighborhoods

与计算固定数量的邻居的原则不同,基于相似度门槛的邻居计算是对邻居的远近进行最大值的限制,落在以当前点为中心,距离为 K 的区域中的所有点都作为当前点的邻居,这种方法计算得到的邻居个数不确定,但相似度不会出现较大的误差。如图 1 中的 B,从点 1 出发,计算相似度在 K 内的邻居,得到点 2,点 3,点 4 和点 7,这种方法计算出的邻居的相似度程度比前一种优,尤其是对孤立点的处理。

图 1.相似邻居计算示意图

其中详细介绍了 Mahout 的安装步
e2c4
骤,并给出一个简单的电影推荐引擎的例子。

Apache Mahout 中提供的一个协同过滤算法的高效实现,它是一个基于 Java 实现的可扩展的,高效的推荐引擎。图 4 给出了 Apache Mahout 中协同过滤推荐实现的组件图,下面我们逐步深入介绍各个部分。

图 4.组件图



数据表示:Data Model

Preference

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引擎的输入是用户的历史偏好信息,在 Mahout 里它被建模为 Preference(接口),一个 Preference 就是一个简单的三元组 < 用户 ID, 物品 ID, 用户偏好 >,它的实现类是 GenericPreference,可以通过以下语句创建一个 GenericPreference。

GenericPreference preference = new GenericPreference(123, 456, 3.0f);

这其中, 123 是用户 ID,long 型;456 是物品 ID,long 型;3.0f 是用户偏好,float 型。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单单一个 GenericPreference 的数据就占用 20 bytes,所以你会发现如果只简单实用数组 Array 加载用户偏好数据,必然占用大量的内存,Mahout 在这方面做了一些优化,它创建了 PreferenceArray(接口)保存一组用户偏好数据,为了优化性能,Mahout 给出了两个实现类,GenericUserPreferenceArray
和 GenericItemPreferenceArray,分别按照用户和物品本身对用户偏好进行组装,这样就可以压缩用户 ID 或者物品 ID 的空间。下面清单 1 的代码以 GenericUserPreferenceArray 为例,展示了如何创建和使用一个 PreferenceArray。

清单 1. 创建和使用 PreferenceArray

 PreferenceArray userPref = new GenericUserPreferenceArray(2); //size = 2

userPref.setUserID(0, 1L);

userPref.setItemID(0, 101L); //<1L, 101L, 2.0f>
userPref.setValue(0, 2.0f);
userPref.setItemID(1, 102L); //<1L, 102L, 4.0f>
userPref.setValue(1, 4.0f);

Preference pref = userPref.get(1); //<1L, 102L, 4.0f>
为了提高性能 Mahout 还构建了自己的 HashMap 和 Set:FastByIDMap 和 FastIDSet,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 Mahout 官方说明。

DataModel

Mahout 的推荐引擎实际接受的输入是 DataModel,它是对用户偏好数据的压缩表示,通过创建内存版 DataModel 的语句我们可以看出:

DataModel model = new GenericDataModel(FastByIDMap<PreferenceArray> map);

他保存在一个按照用户 ID 或者物品 ID 进行散列的 PreferenceArray,而 PreferenceArray 中对应保存着这个用户 ID 或者物品 ID 的所有用户偏好信息。

DataModel 是用户喜好信息的抽象接口,它的具体实现支持从任意类型的数据源抽取用户喜好信息,具体实现包括内存版的 GenericDataModel,支持文件读取的 FileDataModel 和支持数据库读取的 JDBCDataModel,下面我们看看如何创建各种 DataModel。

清单 2. 创建各种 DataModel

//In-memory DataModel - GenericDataModel
FastByIDMap<PreferenceArray> preferences = new FastByIDMap<PreferenceArray>();

PreferenceArray prefsForUser1 = new GenericUserPreferenceArray(10);
prefsForUser1.setUserID(0, 1L);
prefsForUser1.setItemID(0, 101L);
prefsForUser1.setValue(0, 3.0f);
prefsForUser1.setItemID(1, 102L);
prefsForUser1.setValue(1, 4.5f);
… (8 more)
preferences.put(1L, prefsForUser1); //use userID as the key
… (more users)

DataModel model = new GenericDataModel(preferences);

//File-based DataModel - FileDataModel
DataModel dataModel = new FileDataModel(new File("preferences.csv");

//Database-based DataModel - MySQLJDBCDataModel
MysqlDataSource dataSource = new MysqlDataSource();
dataSource.setServerName("my_user");
dataSource.setUser("my_password");
dataSource.setPassword("my_database_host");
JDBCDataModel dataModel = new MySQLJDBCDataModel(dataSource, "my_prefs_table", "my_user_column", "my_item_column", "my_pref_value_column");

支持文件读取的 FileDataModel,Mahout 没有对文件的格式做过多的要求,只要文件的内容满足以下格式:


每一行包括用户 ID, 物品 ID, 用户偏好


逗号隔开或者 Tab 隔开


*.zip 和 *.gz 文件会自动解压缩(Mahout 建议在数据量过大时采用压缩的数据存储)

支持数据库读取的 JDBCDataModel,Mahout 提供一个默认的 MySQL 的支持,它对用户偏好数据的存放有以下简单的要求:


用户 ID 列需要是 BIGINT 而且非空


物品 ID 列需要是 BIGINT 而且非空


用户偏好列需要是 FLOAT

建议在用户 ID 和物品 ID 上建索引。

实现推荐:Recommender

介绍完数据表示模型,下面介绍 Mahout 提供的协同过滤的推荐策略,这里我们选择其中最经典的三种,User CF, Item CF 和 Slope One。

User CF

前面已经详细介绍了 User CF 的原理,这里我们着重看怎么基于 Mahout 实现 User CF 的推荐策略,我们还是从一个例子入手:

清单 3. 基于 Mahout 实现 User CF

DataModel model = new FileDataModel(new File("preferences.dat"));
UserSimilarity similarity = new 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model);
UserNeighborhood neighborhood = new NearestNUserNeighborhood(100, similarity, model);
Recommender recommender = new GenericUserBasedRecommender(model, neighborhood, similarity);


1
从文件建立 DataModel,我们采用前面介绍的 FileDataModel,这里假设用户的喜好信息存放在 preferences.dat 文件中。

2
基于用户偏好数据计算用户的相似度,清单中采用的是 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前面章节曾详细介绍了各种计算相似度的方法,Mahout 中提供了基本的相似度的计算,它们都 UserSimilarity 这个接口,实现用户相似度的计算,包括下面这些常用的:


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基于皮尔逊相关系数计算相似度


EuclideanDistanceSimilarity:基于欧几里德距离计算相似度


TanimotoCoefficientSimilarity:基于 Tanimoto 系数计算相似度


UncerteredCosineSimilarity:计算 Cosine 相似度

ItemSimilarity 也是类似的:

1
根据建立的相似度计算方法,找到邻居用户。这里找邻居用户的方法根据前面我们介绍的,也包括两种:“固定数量的邻居”和“相似度门槛邻居”计算方法,Mahout 提供对应的实现:


NearestNUserNeighborhood:对每个用户取固定数量 N 的最近邻居


ThresholdUserNeighborhood:对每个用户基于一定的限制,取落在相似度门限内的所有用户为邻居。

2
基于 DataModel,UserNeighborhood 和 UserSimilarity 构建 GenericUserBasedRecommender,实现 User CF 推荐策略。

Item CF

了解了 User CF,Mahout Item CF 的实现与 User CF 类似,是基于 ItemSimilarity,下面我们看实现的代码例子,它比 User CF 更简单,因为 Item CF 中并不需要引入邻居的概念:

清单 4. 基于 Mahout 实现 Item CF

DataModel model = new FileDataModel(new File("preferences.dat"));
ItemSimilarity similarity = new PearsonCorrelationSimilarity(model);
Recommender recommender = new GenericItemBasedRecommender(model, similarity);

Slope One

如前面介绍的,User CF 和 Item CF 是最常用最容易理解的两种 CF 的推荐策略,但在大数据量时,它们的计算量会很大,从而导致推荐效率较差。因此 Mahout 还提供了一种更加轻量级的 CF 推荐策略:Slope One。

Slope One 是有 Daniel Lemire 和 Anna Maclachlan 在 2005 年提出的一种对基于评分的协同过滤推荐引擎的改进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它的基本思想。

图 5 给出了例子,假设系统对于物品 A,物品 B 和物品 C 的平均评分分别是 3,4 和 4。基于 Slope One 的方法会得到以下规律:


用户对物品 B 的评分 = 用户对物品 A 的评分 + 1


用户对物品 B 的评分 = 用户对物品 C 的评分

基于以上的规律,我们可以对用户 A 和用户 B 的打分进行预测:


对用户 A,他给物品 A 打分 4,那么我们可以推测他对物品 B 的评分是 5,对物品 C 的打分也是 5。


对用户 B,他给物品 A 打分 2,给物品 C 打分 4,根据第一条规律,我们可以推断他对物品 B 的评分是 3;而根据第二条规律,推断出评分是 4。当出现冲突时,我们可以对各种规则得到的推断进行就平均,所以给出的推断是 3.5。

这就是 Slope One 推荐的基本原理,它将用户的评分之间的关系看作简单的线性关系:

Y = mX + b;

当 m = 1 时就是 Slope One,也就是我们刚刚展示的例子。

图 5.Slope One 推荐策略示例

 


Slope One 的核心优势是在大规模的数据上,它依然能保证良好的计算速度和推荐效果。Mahout 提供了 Slope One 推荐方法的基本实现,实现代码很简单,参考清单 5.

清单 5. 基于 Mahout 实现 Slope One

//In-Memory Recommender
DiffStorage diffStorage = new MemoryDiffStorage(model, Weighting.UNWEIGHTED, false, Long.MAX_VALUE));
Recommender recommender = new SlopeOneRecommender(model, Weighting.UNWEIGHTED, Weighting.UNWEIGHTED, diffStorage);

//Database-based Recommender
AbstractJDBCDataModel model = new MySQLJDBCDataModel();
DiffStorage diffStorage = new MySQLJDBCDiffStorage(model);
Recommender recommender = new SlopeOneRecommender(model, Weighting.WEIGHTED, Weighting.WEIGHTED, diffStorage);

1. 根据 Data Model 创建数据之间线性关系的模型 DiffStorage。

2. 基于 Data Model 和 DiffStorage 创建 SlopeOneRecommender,实现 Slope One 推荐策略。

总结

Web2.0 的一个核心思想就是“集体智慧”,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策略的基本思想就是基于大众行为,为每个用户提供个性化的推荐,从而使用户能更快速更准确的发现所需要的信息。从应用角度分析,现今比较成功的推荐引擎,比如 Amazon,豆瓣,当当等都采用了协同过滤的方式,它不需要对物品或者用户进行严格的建模,而且不要求物品的描述是机器可理解的,是中领域无关的推荐方法,同时这个方法计算出来的推荐是开放的,可以共用他人的经验,很好的支持用户发现潜在的兴趣偏好。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策略也有不同的分支,它们有不同的实用场景和推荐效果,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应用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异或组合不同的方法得到更好的推荐效果。

除此之外,本文还介绍了如何基于 Apache Mahout 高效实现协同过滤推荐算法,Apache Mahout 关注海量数据上的机器学习经典算法的高效实现,其中对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方法也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基于 Mahout 你可以轻松的体验高效推荐的神奇。

作为深入推荐引擎相关算法的第一篇文章,本文深入介绍了协同过滤算法,并举例介绍了如何基于 Apache Mahout 高效实现协同过滤推荐算法,Apache Mahout 作为海量数据上的机器学习经典算法的高效实现,其中对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方法也提供了很好的支持,基于 Mahout 你可以轻松的体验高效推荐的神奇。但我们也发现了在海量数据上高效的运行协同过滤算法以及其他推荐策略这样高复杂的算法还是有很大的挑战的。在面对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大家提出了很多减少计算量的方法,而聚类无疑是其中最优的选择。所以本系列的下一篇文章将详细介绍各类聚类算法,它们的原理,优缺点和实用场景,并给出基于
Apache Mahout 的聚类算法的高效实现,并分析在推荐引擎的实现中,如何通过引入聚类来解决大数据量造成的海量计算,从而提供高效的推荐。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