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关于开发定位导航软件中间件的思考

2015-11-01 23:03 274 查看
      目前世界上正在运行的称得上全球定位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GNSS)的只有4个,也就是美国的GPS系统,中国的北斗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系统以及欧盟的Galileo系统。GPS有32颗卫星,北斗到目前为止已发射20颗卫星(建成以后35颗卫星);GLONASS是24颗卫星,GALILEO是30颗卫星。目前全星座运行的只有GPS和GLONASS。由于人们对于位置信息的迫切需求,使得最近一段时间定位导航服务(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国内关于定位导航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这么几大块:

一是地图起家的高德(被阿里收购),百度等互联网公司,这些公司的特点是提供海量用户的服务,但是定位导航精度有限,大约是室外10m的精度,室内5m的精度。但是这些公司由于具有大量的用户数据,而且人工智能技术实力雄厚,因此可以将定位导航与大数据分析结合起来,这是未来的主流方向。他们的缺点是定位精度有限,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应用范围也就被限制住了。

二是GPS定位导航仪器生产商,这些公司如华测导航,中海达以及南方测绘,这些公司基本上是测绘出身,早期通过代售国外知名仪器公司(如美国Trimble, Novtel,Leica等)赚得第一桶金,这些公司的仪器产品以测绘仪器为主,因此属于高精度定位导航范畴(cm级别的定位精度)。这些公司目前的现状是核心板卡依然采用国外厂家的,但是自己设计外围电路以及基于嵌入式Linux的软件,目前他们也尝试着自己研发核心板卡。这些公司的特点是技术较为落后,缺乏创新能力。基于已有的固有算法和产品对仪器的用户体验进行改善。

三是中科院研究所(如国家授时中心,上海天文台)、各个大学(如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信息工程大学等)、电子科技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国家队。这些单位具有国内最为雄厚的科研实力,一般以算法和软件为主。他们的经费来源也一般是国家大的项目,没有固定成熟的产品。挂在这些单位下面的小公司也没有能够起到科研成果转化的功能,相反小公司还要靠项目经费来养活。因此他们的特点是定位导航算法较为先进,缺乏成果转化能力,所产生的成果很难与市场结合起来,光有先进的算法还远远不够,需要与应用结合起来,而他们缺乏的就是开发应用的能力。

四是为了响应国家“中国芯”号召而成立的定位导航芯片厂商,如和芯星通、司南导航、华利创通等公司,这些公司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研发北斗定位导航芯片,为北斗系统的打开全球市场而努力。这些厂商的产品一般是高精度的,而且技术实力较为雄厚。但是缺乏的还是应用。

最后一块就是各个行业的对于定位导航(包括高精度和导航级别的)有迫切需求的用户,实际上抓住这些用户才是王道。因为他们自己才是最懂得他们自己的行业特点的(相比科研院所和定位导航行业公司),那么最好的方式应该是由他们自己去开发相应的应用。但是他们的缺点是不懂得定位导航,缺乏相应的技术。因此就有很多创业公司招聘相应的职员或者专门聘请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作为技术总监。但是这对于不同行业的创业公司而言,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而且定位导航算法较为复杂,升级维护较为困难。因此这就造成了定位导航行业的高门槛。有很多很好的idea
的用户由于这个高门槛而放弃。

因此本人认为让北斗系统真正走出去,用起来的关键是降低这一门槛。让有好的想法的公司自己有能力去实现他们的梦想,这就需要一个完善的定位导航软件中间件以及相应的技术咨询服务(这样可以大大降低创业公司的成本)。目前相应的公司和科研院所对于核心算法仍然持保守态度,美其名曰商业秘密。这样不仅阻碍了北斗系统的民用化进程而且他们自己由于固步自封也会在技术上落后其他的国家,逐渐丧失了他们自己的优势。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