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最近经常思考人生到深夜

2015-09-19 16:03 190 查看
  最近思绪有点乱,不做任何整理写下一些感受吧,想到哪写到哪。之前写东西和记录学习笔记都是在EverNote上,说实话,自己并不喜欢将自己的情绪和想法在网上进行分享。最近想想,学技术还是要和外界有所交流,赶上最近思绪较多,也想记录一下心理路程。来上海思科实习有一段时间了,外企的文化还比较舒服,大家之间层级概念比较淡,人文关怀也很好(生日还送了一只LAMY Safari),很奇怪的一点是IT外企的女生很多,在思科工作,他们的管理方式和协作让我印象深刻。在这种环境下,每个人都要有主动性,要会自我管理,没人会一把一把地给你安排。刚开始来思科的时候,项目开始需要调研需求,我一直等待我们的经理给我指示安排什么时候开会,后来过了几天一直没反应,我就主动在Jabber上问了问:咱啥时候开会啊...经理说得你来安排啊,你book一下每个人的时间(这在我以前的工作方式和思维中简直不可想,我只是一个实习生啊,他们平时就是这么工作,各个同事之间只对事不对人,如果这件事情是你在负责,如果需要别人协助,就发个会议邀请就行,上下级关系不是很明显,只要能完成工作)。后来第二次要确认需求的时候一下又没反应过来,后来就习惯了,反正有进展了需要讨论,就我自己组织会议,说实话在思科的这段时间让我锻炼最大的就是这种主动地工作方式和一种组织和协同能力。再来说说思科这个公司吧,通信公司最近些年在国内的日子不大好过,到处都在裁员,不过总的来说思科是一个氛围较轻松的公司,如果对自己没有太多想法的人挺适合来思科的,就是时间长了可能跳不出去了。从出来实习到现在,一共经历过三年公司,从初创型的小公司,到千号人的中大型公司,再到跨国大公司,各种公司之间特质很明显。第一个小公司没有系统的组织架构,老板还是不是业内人,几个人就是一个产品团队,后来去了亚信,是给移动公司做数据产品的,像这一类的公司,公司属于千人级别,看似组织清晰,平时的风格和思科这种大型的跨国公司有点像,但是实质上还是国内公司中人治的底子,没有一个很好的归属感在里面工作。我的上级加班加了不知道多久了,而且他还在出差,感觉这几年完全没有生活可言。在实习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想着有人会手把手教你,除非你人品真的爆棚,一定要厚着脸皮主动问,反正是实习,让人讨厌一下没事的。大公司就是感觉东西太浩瀚,做一颗螺丝钉的感觉我不怎么喜欢,另外感觉学习阶段,进步有点慢...最近也一直在思考毕业后的去路,经过思考之后,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适合去有技术底蕴但是又没有大公司病的公司,100-200人左右的公司是我的型。来上海这么久,这边没有什么朋友和认识的人,感觉有时候挺孤单的,选择一座城市的时候,不仅是要考虑物质上的定居成本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精神上的代价。我的所有朋友都在杭州,这几个周末也经常回去,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杭州这座城市可能比较适合我,上海或许不是我的长久之计。

  这段时间也在参加一些公司的校招,感觉准备应付笔试的过程让自己很浮躁,感觉这么做没什么用,就像以前的应试。只有进入到项目中才会让我自己心静下来,去看那些笔试题目心里总会有一种抵触心理,我也不知道是为什么。可能是对自己的基础知识不够自信吧,还有一种是因为,刷笔试题目总是浮于表面,让我觉得是在为了做题而刷题,完全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所以自己也在心定下来后反省了自己,加入我从现在把自己当做已经毕业的来对待,从现在开始不再浮于表面,那一年后就相当于多了一年经验,要不然就只是找到一份工作而已。告诉自己,一定不能浮躁,一定要关注自己提升的本身。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