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2015第33周一

2015-08-10 22:17 232 查看
眼界高于能力,能力大于所得

在打工的环境下,在一个大型的、盈利良好的企业内,价值创造的链条被切成若干关联的环节,绝大部分基层员工都会被局限在某个环节内,无法直接曝露在客户面前,更无从了解价值链条的细节。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技巧可以分享,总结起来就是“眼界高于能力,能力大于所得”。

眼界指Vision,就是说尽管你可能是基层的工程师,但是还要有远大的理想,并且了解公司远景,最好找到合适的结合点。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8小时之外坚持不断学习,提高水平,并及时和老板沟通心得。经常能站在一定高度和老板进行沟通的人,他所能得到的机会要比整日默默无闻的人多得多。这就是所谓“眼界高于能力”,从而得到很多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实战机会。

能力大于所得指的是,如果你本身价值7000元月薪,那么6000可能是一个更好的数字。因为所有的绩效考评都是人主观判断,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横向比较。如果同样是贡献价值7000元的人,一个拿8000元,一个拿6000元。如果你是领导,你会给哪个人加薪?而如果这个价格低一些的人,在8小时之外还非常努力,经常表现出更好的潜质,那又是什么结果?作为领导,你是不是还经常得考虑给这个性价比高、潜质更好、更加努力的同事多升职?如果你足够努力,总是能让“眼界高于能力,能力大于所得”的状态一直保持下去,那么持续的上升渠道就在你面前。而作为员工个人,往往又容易在这种状态下发挥出最大的潜能,从而形成正向反馈,加速提升。所以,在大企业的同学们应该特别注意这一点。

个人的价值与价格

我们周围的世界,充满各种言论、书籍、网站,教你如何成功、如何加薪、如何升职,但很少有人去探讨个人的价格与价值问题。价值本质上是自身能力创造出的财富,而价格则是雇主对于个人贡献的反馈。

基本的原理是这样,公司都是逐利机构,公司为客户提供产品或者服务,从客户那里拿到收入,然后除去各种费用,再分配给个人,剩下的就是公司盈利。这就是所谓的价值创造和利益分配的链条。

所以,对于创业公司而言,员工集体的薪资水平会影响公司盈亏平衡的时间早晚以及盈利水平的高低。我们在创业时,面试过一些优秀的人才,但是谈到最后一步,往往是因为薪资问题而没有谈拢。即使在北京这样一个高消费的城市里,月薪高过一定程度,对于个人的边际效应快速减小。个人不会因为多几千而更加开心或者离“财务自由”近一步,而公司却会因为相关的福利和税收系数付出更多。每一次创业公司被迫全员加薪,都会使公司距离自己平衡甚至IPO的目标更远一步,不异于饮鸩止渴。在这一个月内,我看到好几个事例,都是当事人在兴趣、能力甚至激情都具备的情况下,最后因为薪资而放弃这样一个创业机会。

其实对于想去创业以及正在创业的人才,都需要逐渐学习读懂财务报表,看看自己处于报表的哪一个区域。能从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角度去看待待遇问题,是前期创业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

我的建议

1)把微笑和与人为善作为每日习惯。最出名的例子来自于《程序员》杂志最近一期刊登的有关Android之父Andy Robin的故事。他只是在海边碰巧帮助了一个苹果公司的员工,后来就获得加盟苹果的机会,开始一段又一段的传奇。我自身的例子也有很多,但感觉都不如这个更有说服力。

2)大家要学会经常真心地称赞自己身边的同事、朋友,经常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别人。人情就像储蓄,不要等到想用的时候才去存钱,为时已晚。

3)头十年的时候,你的价值可能只体现在拿到手的现金上,但往后的10年、20年,你的价值更多的是人脉、眼光和社会影响力。寻找工作时,不要只盯着工资。只盯着工资,你的生活会越来越辛苦。

4)多出去旅行,抓紧一切机会旅行,同时多在旅途结识朋友。行万里路,永远胜过读万卷书。而“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也经常是正确的。

5)成功都需要一点运气,想要成功,你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增加这种成功的“概率”。想增加“成功概率”,有四件事情是最重要的:第一是认清自己;第二是认清大势;第三是寻找一个好的环境;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寻找“导师”,因为“导师”会帮你认清前三件事情。

6)帮别人创造价值在先,取得回报在后;帮别人成功在先,自己成功在后。你所能帮助的人越多,你距离自己的成功也就越近。想不通这件事情,你可能会一辈子辛苦。

文 by 张辉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