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其它

应该读什么书——读《刘瑜的秘密书架:从经典到经验》有感

2015-08-05 21:17 288 查看
先给出答案吧:

行动层面:去读对解决你的问题有用的书,而不论它是经典还是新书。

思想层面:不要装逼,不要虚荣心,读新书没有什么不好的,读经典也没有什么牛逼的地方。

这篇文章真心解决了很多问题,还是那句话,道理都很浅显,只是你想不想懂的问题。

刘瑜,是清华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著有《民主的细节:当代美国政治观察》一书。

文章中作者从自己年轻时候的态度说起,说到自己看经典读物的时候经常感觉难以入口,但是因为自己不自信的原因,始终觉得看不懂的原因是出在自己身上,所以在折磨自己的同时,又不得不装出一副看得懂的样子。然后作者反思,“经典之所以为经典,不应该是有多少人赞美过它,而是它真的能够帮助你认识当下的世界与自己”,换言之,现在流行观念中的经典,其实是出于这么个浅显的理由:“世界上没有经典,装得人多了,也就有了经典”。那么,不去读这些所谓的经典,我们就全去读“非经典”吗?并不是如此。我们要取一种折中的而又十分合理的态度:“从经验、从问题出发的读书态度,而不是从‘死去的古代白人贵族男子视角’出发的读书态度”,也就是说,以一种实用主义的态度,不论经典还是非经典,只要有利于解决问题,都去读。要采取这种态度的论据何在呢?

1,“一切经典本质上都是基于那个作者对他所处的时代的问题的回答和思考”,要真正理解它们,你要知道他们的土壤。而你很多数情况下并不清楚他们的土壤,所以虽然说读经典、思考经典会有收获(这也是很多人执着的地方吧),但是其实读什么书,认真地去思考些什么,你都会有收获;

2,对于哲学和社科经典读物来说,大多数经典都写作于“实证”几乎不可能的时代。我们现在有条件读很多更严谨、更扎实、更细化的经验研究作品,不必拘泥与经典读物中从概念到概念的难以证伪的东西。

同时,作者指出,这样去读书,人才会快乐,而不是纠缠于经典中无法自拔。大众意识中存在的,对于经典能够让人振聋发聩的印象,其实很让人怀疑。(的确)

这篇文章中的实用主义读书态度,是跟我之前的见闻和认识和互相抵触的,我也觉有不妥,但是未有反思到这个地步,所以一直未有过对这个观点清晰的认识。

还记得以前读过叔本华的《论阅读与书籍》,其中旗帜鲜明地表明:要读经典,现在的人写的书都是没用的,读经典才是货真价实的。这篇文章对我影响力如此之大,使我有半个学期的时间都埋头在心理学经典上,包括弗洛伊德的几部著作(《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性学三论》、《自我与本我》),荣格的集体潜意识著作,加缪的《局外人》,《西西弗神话》,还有很多很多哲学和心理学的书籍。正如刘瑜所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的东西,其实是无法证伪的,只是从理论到理论的推论,而我们现在的心理学研究,早已经有了如认知心理学、脑神经科学这样的基于实验的、可以量化的、能够证明的科学领域,读弗洛伊德的作用,可能已经仅仅在于能够去了解心理学的起源了。而加缪的作品,属于典型的作者所说的想读懂,却读很久都读不懂的类型,荒谬和自杀到底什么关系呢?虽然现在看来,荒谬哲学和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之类图书的阅读能够某种意义上增强我的抽象思维能力(因为思考的东西只是存在于思维中,无法实证)——如作者所言,“有某种意义”——但是,既然阅读什么都会有意义,那么如果我把阅读他们的时间用在阅读更多计算机方面的图书,现在的我会不会更好呢?

另外去读“经典”,还有一个“受经典误导”之外的个人原因——喜欢装逼。人装逼起来,装到一种极致的时候,就会连自己都认不清自己,认为装逼才是自己的正常状态。读这些所谓的经典有一个原因,就是酷,同学路过你的宿舍,看见你摆了这么多经典读物在那里,“好牛逼啊”,你虽然虚伪地说“哪有”,但是却被这种小小的满足感弄昏了头,于是不是你不想反思,是反思的过程因为这样的鼓励难以持续下去,一直保持在“受尽经典折磨,却又享受经典”的状态。现在想起来,这种虚荣心多么的弱小。不要装逼,不仅仅是在读书上,人生也不要,不要被环境污染。还是那句话,其实我们周围的很多东西都是幼稚的、可笑的、低俗的、缺乏思考的,大众文化、社会阶层等等的原因,形成了这样的局面,或许你还不能改变什么,但是一定要提防。

除了以上两个原因,我必须说,我们的生活经历也给了我们这么一些错觉。走进图书馆,首先看见的,很大几率就是一个大书架上,放着一本本的“经典读物”,它们的封面上印着我都已经能背出来的,令人厌烦的名字,什么《羊脂球》、《傲慢与偏见》等等。这样的摆设起码让我,产生了这么一个错觉:经典都是好东西。因为高中很少看课外书,这种刻板的认识一直保留到我如今大三。经典都放在那里,不是因为他们都有多好,而是因为,小学的老师要求小学生去买,所以摆在门口,方面人买(其实我认为——未求证——这种摆设特别的脑残:小学生能有多大的消费力呢?如果是成年人去读,真的会有多少人还回去看这些原著呢?有声阅读、电影、英剧很多都已经以一种更加适应现代快节奏生活的方式将这些名著重现,在我看来再去读这些名著是大无必要的)。《人性的弱点》之所以几个版本摆在那里卖,好像还卖的很多,其实是因为大众很浮躁,爱读成功学,放在显眼的位置容易卖出去。经典不一定是经典。

所以,还要要从解决自身问题的角度出发去阅读。即使没有读完全书,也是能够明白一本书适不适合自己解决问题的,详见《如何阅读一本书》。解决问题才是最关键的。

在读这篇文章之后,想想自己还大脑发热买了一堆计算机经典,看着账单如今泪流满面。

我现在要解决什么问题呢?GRE问题,梦想和出路问题。《要你命3000》自不必说;而关于后一个问题,或者去读下《青年有大梦》?

注:

刘瑜《刘瑜的秘密书架:从经典到经验》原文连接:http://www.infzm.com/content/46119
内容来自用户分享和网络整理,不保证内容的准确性,如有侵权内容,可联系管理员处理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标签: